今日頭條在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算數·年度數據發布會”。作為國內領先的資訊客戶端,今日頭條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已經積累了超過2.2億用戶,每天 有超過2000萬用戶在今日頭條上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同時,這些用戶的每一次刷新、點擊也為今日頭條帶來了海量的數據。
數據發布會的主題名為“算數”,實際上指的是“算法”與“數據”。今日頭條本身就是基于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深度挖掘,今日頭條不僅能夠為每一個人按興趣推薦信息,還能夠從宏觀的角度得到大眾群體的閱讀趨勢。
眾所周知,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大發展,讓大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顛覆性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通過手機閱讀資訊,短短的幾年間,大眾就完成了 閱讀行為的大遷移。在小小的一方手機上,用戶不僅可以獲取信息,同時,智能手機具備的運算與聯網能力,也成為了現實物理世界投射到數字網絡世界的通道。用 戶在手機上的每一次觸摸,每一次刷新,都轉換成了數據存儲在了服務器里。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用戶的顯性喜好,其背后也常常蘊藏許多深刻而有趣的結論。而在 大數據的基礎上能夠持續地創造出有價值的服務,核心之一就是“算法”。
在發布會上,今日頭條的技術副總裁楊震原首先分享了他對于算法的理解。在過去的一年中,互聯網行業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算法和技術成為一家互 聯網公司成功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要想理解什么是算法,恐怕還有些困難。楊震原拋棄了行業內對于算法晦澀難懂的定義方式,借助幽默的小 故事,深入淺出地向大家解釋了“算法”究竟是什么。據他介紹,與人類相比,機器其實并沒有更加聰明,但它擁有強大且高效的數數能力,且不知疲倦。
“算法就是機器數數的方法,數得方法好,速度快,就能顯得更聰明。當機器數到一定量的時候,也許量變就帶來了質變,機器就開悟了,變得智能 了。”楊震原認為算法本身并不神秘,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算法的價值得以真正釋放。算法與大數據是緊密不可分割的,只有算法與大數據的共同作用,才 能夠持續為大眾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在閱讀數據發布之后,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兼CEO張一鳴把自己的手機當做小白鼠,也給自己“算了算數”,他在剖解自己興趣的同時,也分析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邏輯與軌跡。
作為一個“信息重度依賴患者”,張一鳴和大家分享了移動互聯網是如何影響他的閱讀和生活的。首先他介紹了自己在過去一年使用今日頭條時留下的數 據。通過不斷的使用,張一鳴手機上的今日頭條逐漸熟悉了他的閱讀習慣,與他所關注的公司和企業家的相關新聞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而含有他不太關注的閱讀標 簽的文章出現的則越來越少。通過同事提供的數據,張一鳴還發現了自己以前從未意識到的興趣關注點,看來有的時候,機器確實比自己更懂自己。
隨后,張一鳴又和大家分享了他手機里的秘密。作為移動互聯網企業CEO的他,手機上安裝的應用總數竟然超過400個!隨著張一鳴條分縷析地介紹 自己手機上不同類別的應用、分享使用心得,也讓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他認為,下一個5年,物理世界中產生的信息會越 來越多的投映到虛擬世界中,越來越多的數據會被記錄下來,計算機也會越來越懂我們。“從獲取數據的角度來說,機器更像整個世界共享一個大腦,視角并不是觀 察你個人,今日頭條的后臺系統每天觀察2000萬用戶使用行為,每天觀察100億條日志,最新資訊在不同人群中受歡迎的程度。”
移動互聯網的火熱,讓“技術改變生活”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技術將人類的行為活動轉化為數據一一記錄,機器不知疲倦對這些數據加以計算,逐漸感 知并判斷人類的行為習慣。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機器也不斷幫助人們減輕負擔,為人類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有效信息。大數據的出現,讓人們通過分析數據便可以了 解現實世界中人們的行為習慣,“在不遠的未來,機器和技術的進步也必定會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解放人腦,便利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這會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 界。”張一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