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智慧城市產生的大數據正在迅猛增長,包括電力調度、智能交通、通信資源、供水監控以及視頻監控的數據等。專家表示,一個城市面向不同應用的智慧城市項目3個月的數據存儲量可能達到EB量級(大約為10億GB)。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大數據將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從政府決策與服務,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再到城市的產業布局和規劃,以及城市的運營和管理方式,都將在大數據的支撐下走向“智慧化”,大數據會成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
“在保證國家安全和居民隱私的前提下,開放數據,能給人們帶來32000億元的財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
大數據讓生活更智慧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互聯網搜索引擎是大數據最為典型的應用之一。據鄔賀銓介紹,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城市消費狀況。例如,淘寶網建立的淘寶指數,通過采集、編制淘寶網上成交額比重達到57.4%的390個類目的熱門商品價格走勢,能夠反映出網購市場整體狀況以及城市主流人群的消費狀況。
如今,人們在百度上搜索汽車的次數每天高達1000萬次,百度將網民對汽車的各類搜索請求進行大數據分析,可幫助車企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設計新品及合理進行資源調配。
高德地圖則讓用戶出行更方便。在國內,目前使用高德地圖的用戶有3億多,通過這3億用戶的出行數據以及高德收集的萬余輛出租車及幾百萬輛物流車的動態數據,可以得出全國城市擁堵情況排名。用戶還可以根據高德的數據統計,使用高德地圖躲避擁堵功能實現智能出行,可以節省15%-20%的時間成本。
得益于計算機對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以及處理,人們能夠運用大數據實現原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公共交通系統的動態數據公布后,對其進行深度挖掘,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為公眾出行提供實時建議,還可以為地鐵系統在客流高低峰時段、熱點站與普通站之間的調配提出更優方案。
智慧城市之所以迷人,在于它能為人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環境、更準確的交通狀況以及更方便的生活體驗。而要做到這些,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不管是智能交通、智能安防還是智能家居,大數據都是支持其運轉的核心。如果沒有來自交通管理部門及各車聯網系統反饋的數據,智能交通就無法正確顯示導引信息以及調節紅綠燈時長;如果沒有來自公安部門的犯罪率及慣犯統計數據,智能安防也只能被動防御,無法成為保衛城市安全體系中的一環。
鄔賀銓表示,要從戰略上重視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將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抓手。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數據挖掘,也就無法利用好大數據發展的機遇。
大數據激勵創新
2013年,大數據技術獲得快速發展,許多企業用大數據制定出成功的市場方案,許多國家和城市也在依靠大數據治理污染、疏導交通。從默默無聞到備受追捧,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基本上成為智慧城市等大型物聯網項目普遍采用的技術,但由于種種原因,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商業公司,在數據的開放和共享問題上都持保守態度。而智慧城市這種工程要想達到期望效果,還需要更開放的大數據。
鄔賀銓表示:“開放數據是數據挖掘的重要來源,城市數據來自于市民和政府,同時服務于市民和政府。只有開放數據,才能使智慧城市的數據收集更全面,才能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
美國將全球定位系統(GPS)向公眾開放使用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據介紹,1983年美國將原本用于軍事領域的衛星定位系統GPS向公眾開放使用,并且在21世紀初取消了對美國民用GPS精度的限制,汽車導航、精準農業耕作、物流、通信等行業都大大獲益。GPS開放后不僅服務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據估算,僅美國國內就有約300萬的就業崗位與GPS緊密相關。
如今的高德地圖采用基于眾包的方式,使得3億多用戶給高德實時交通貢獻了大量的出行服務數據。高德地圖用戶既是實時交通信息的使用者和享受者,同時又是實時交通信息的貢獻者。高德地圖用戶越多,貢獻出的數據就越多,高德的實時導航就越精細,實時交通服務質量就越好,就會有更多的用戶使用,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京東商城的JD Phone 計劃則是大數據創新應用的典型代表。JD Phone 計劃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創新型計劃,通過對京東海量用戶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出用戶的真實需求趨勢,然后再由京東聯合品牌廠商,整合產業資源,共同打造滿足用戶需求、超出用戶期望的高性價比產品。
這種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驅動制造業進行產品設計與生產的模式正是目前流行的反向電子商務模式(C2B)。據了解,京東大數據平臺數據創新事業部從價格分布、關鍵屬性、流量、成交量、消費者評價等維度建立模型,挖掘出功能賣點、主流價格段分布、消費者需求、增值賣點等,來指導廠商的研發、設計、生產。目前JD Phone 計劃已經成功推出了努比亞大牛、小牛2、華為榮耀3C、諾基亞X、IUNI U2、努比亞牛魔王等多款產品,每款通信產品的月銷量都過萬。
此外,眾多的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依托大數據出臺了多種智慧應用。廈門市推出的 “i廈門”就是在智慧城市中衍生出的超級APP形態。廈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峰表示,廈門老百姓進入“i廈門”一站式信息惠民平臺之后,所有的服務都在這里“一網打盡”。目的就是讓老百姓“多走網路,少走馬路”。
杭州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推出的市民卡讓884萬市民受益。如果市民需要去醫院看病,只需帶一張市民卡,無需現金,刷卡就可付費結算。兩年時間內,杭州人節約了655萬小時的排隊時間。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布的信息顯示,目前有338萬人開通市民卡診間結算功能,累計使用已超過450萬人次,使用率為67%。
“合肥掌上公交”系統自2013年12月上線后,市民通過合肥公交網站免費下載APP程序,安裝后即可通過手機查看公交車位置、距離和抵達時間,還可自主參與出行方案的制訂。市民下載該軟件后,即使不在公交站牌附近,該系統也可以自動定位,顯示出附近的公交站牌、所經過的公交車線路,以及公交車在各站點的分布情況、到站時間等。市民可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乘坐哪輛公交車。
目前,我國有360個城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在達到實際應用程度的85%時,這個城市的GDP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財富將增加2-2.5倍,這意味著智慧城市有可能促進經濟增長在新的條件下翻兩番。”中國智慧城市論壇智庫專家牛文元在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表示。
“多數城市熱衷于智慧城市,但關注建設的多,而關注管理的少;在建設方面關注交通設施建設的多,而關注信息基礎設施的少;在信息化方面,關注硬件的多,而關注軟件的少;在信息產品方面,關注有形產品的多,而關注數據內容的少;在數據方面關注收集的多,而關注分析挖掘的少;在數據挖掘方面,關注政府管理的多,而關注服務民眾的少;在數據應用方面,政府內部較多,而面向公眾開放的少。”鄔賀銓表示,大數據挖掘與利用需要有法可依,但我國的相關法律還很滯后。
“大數據不只是一種信息技術,更是一種商業行為。大數據的應用能否取得成功,將取決于管理層是否能夠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大數據戰略。”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