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連市地稅局廉政黨課的主講人,10月份起,鄭忠就著手為年底將要舉辦的講座進行備課。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背景下,鄭忠一直思考如何將“廉政”更客觀、更形象地呈現在學員面前。
不能腐:織密“制度網” 廉政與業務“齊步走”
2013年11月,鄭忠從大連市紀委調至市地稅局,任黨組成員、紀檢監察組組長。同是“紀檢”,兩份工作的內容卻大不相同。鄭忠表示,相比較而言,市紀檢機關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大疑難案件的查辦上,其工作專業性較強,日常與被查單位的業務關聯較少;而市地稅局的紀檢部門不僅要查辦案件,而且要圍繞稅收工作這條主線,通過查辦案件發現問題,掃清重大決策實施障礙,保障地稅系統各項工作健康發展。
談起地稅的紀檢工作,鄭忠說近年來也在不斷變化。過去主要集中在對政策的把握力和對案件的查辦力上,如今更多地表現在服務力、保護力、結合力上——如何在一項工作起步之前,把廉政要求與業務工作同時部署,紀檢部門如何在第一時間發現、掌控“不良苗頭”的萌發并及時介入。鄭忠介紹,完善的制度和完備的管控體系是對權力依法實施最有效的監督。
不敢腐:建預警平臺智能查找執法漏洞
“建局20年來,紀檢監察工作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與稅收業務工作結合得越來越緊密。”鄭忠說,這符合稅務系統紀檢監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其中,建立稅收執法預警防范平臺,就是紀檢監察室與市局政策法規處等部門配合協作的精品。
紀檢監察室將政策法規處梳理出來的252個執法風險點嵌入“數據大集中”系統內,設置了“征收管理”“稅務稽查”“稅收政策”“行政審批”“行政強制”“行政處罰”“執法案卷與證據”“行政救濟”“預警監控”九個模塊,并配套出臺多項制度和辦法。針對稅收執法責任制落實中存在的風險,在稅收執法責任制信息考核軟件的設計和制作中,通過對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法制執行四大系統46個指標的分析對比,向稅務人員反饋有關未達標的具體情況,提醒稅務人員進行修補改正,規避風險。
該平臺啟動運行后,得到了國家稅務總局、省地稅局和市紀委領導的肯定。2006年以來,市局連續四屆獲得大連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創新獎”。其中,涉稅案件“一案雙查”工作機制和“建立應用稅收執法預警防范平臺”獲得“最佳工作創新獎”。
不想腐:“忠言順耳”讓紀律成為“常識”
在鄭忠的日程表中,節假日仍然被列為“工作日”。
為根治“車輪上的腐敗”,市地稅局一直對公務用車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度使用、節假日封存等制度,并對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暗訪督查。以今年“中秋”小長假為例,他拿出休息時間,帶領監察室、機關服務中心等部門的同志對全局公車的停放和使用進行逐一檢查。“我們檢查前不打任何招呼,直接到基層局公車指定停放點,看哪輛車沒按規定入庫。”鄭忠說,這類檢查已經是我們的一種常態化管理手段。發現未停放的車輛,馬上用電話連線責任人,要求將情況解釋清楚,對違規者按規定處罰。如有特殊原因,必須將帶時間水印的車輛照片通過郵箱或微信發送市局,與書面情況說明一起存檔。
“對地稅干部進行黨風廉政教育,紀檢工作需要‘忠言順耳’。”鄭忠說,廉政教育實質是要讓干部們知法懂法,明晰紅線在哪里,借以規范自己的行為。但執法過程則無私情可言,必須做到“零容忍”。
1995年至今,大連市地稅局共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48件,依法依紀處理55人。2002年,市局被評為全國稅務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2011年先后被評為全國稅務系統“紀檢監察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