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特大型國際大都市,上海一直強調以創新和轉型來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而大數據恰恰能幫助上海實現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基于上海的市場競爭格局、輻射力、市民消費習慣、收入水平、地理空間等,這些數據的總和構成上海發展可資利用的大數據。所以,相比其他城市,大數據平臺的整合和建立對于上海的意義更大。
從上海的經濟發展來看,第三產業超過60%,全年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 比重超過3%,這些指標數據與全球同類城市如新加坡、香港等相比并不落后,為大數據的推廣和應用奠定了基礎。目前,上海市科委已發布了《上海推進大數據研究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并宣布上海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上海將重點選取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終身教育、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務等具有大數據基礎的六大行業領域,探索交互共享、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建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這六大行業數據平臺為大數據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要防止產生數據的行業“孤島”,因為數據的隔離將無法體現大數據的整合性。大數據發展的要求是接入和共享,這就需要打通各個行業平臺的底層數據。行業之間的數據共享問題若能得到解決,大數據的效應將能夠得到幾何級數的擴大,實現跨越式發展。
另外,大數據的多樣性、快速增長性、海量以及真假混雜等特征,讓大數據的應用變得異常復雜,尤其是大數據應用中常常涉及金融方面,所以其公信力也變得極其重要。因各行業對大數據的利用開發的程度不一致,對大數據的理解也不一致,所以需要制定統一的數據規范和共享標準,連通各行業數據平臺,在政府和市場雙方協調和作用下,形成“具備公信力、整合統一的大數據平臺”。
我想,當醫療、教育、食品、交通等各類信息能夠實現互通互聯的時候,大數據的效應將得到爆發,各類企業的創新活力也將被激發,整個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成本被大幅降低。企業創新能力的激發最終將更好服務于上海的轉型發展,提升上海的綜合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