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這些讓人應接不暇的新生詞匯是10月22-23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杭州)物聯網暨傳感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提到最多的詞匯。
因為正是數字傳感器的大量應用及移動設備的大面積普及,才會導致全球數字信息總量的極速增長。我們都知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可穿戴設備、打印機、攝像機,以及眾多其它應用正在大量使用MEMS技術和傳感器產品。未來將有海量的數據!人們有興趣跟蹤自身的一切,而智能手機似乎是最合理的收集和接收這些數據的“中樞”,其中包括健身數據(一天中的各種活動、睡眠周期、心率等等)、室內映射(遠離手機信號,或者在一個金屬建筑中,你處在什么樓層等等),關聯知識(如果你在行走、乘坐汽車、火車或)和其它更多。所有這些信息通過傳感器進行收集,但要是沒有智能方式將其綜合在一起,它們其實并沒有很大的意義。而大數據,就是將這些數據集放在一起,形成PB級的數據量,并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由此可見,物聯網產生大數據。我們現在處于大數據時代,物聯網一分鐘可以產生非常多的東西。在美國,人們每天使用蘋果手機從應用商店下載2萬余次的軟件;每一分鐘,會有10萬條上傳facebook。當然,國外的數據量沒有中國大,2013年,僅在雙十一一天淘寶網創收10.5億點擊量,新浪微博每晚有100萬次以上的響應請求,中國聯通客戶的上網記錄一秒鐘就有83萬條……隨著各行各業的應用,每秒鐘物聯網上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
在此次論壇第一天(10月22日)下午召開的4場高端訪問中,參加討論的嘉賓們不約而同的說出了未來將是“大數據小感知時代”。
例如,在城市管理智能化方面,利用傳感器實時傳輸的終端設備數據,經過設備診斷模型分析,可以發現設備異常點,從而提前預測到終端設備故障,及時更換設備,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事故發生。
這些物聯網上的設備產生海量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將幫助智慧城市提供智慧分析決策。物聯網幫助收集來自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應用層的數據,然后這些海量的數據被輸入到云計算平臺,進行傳感器設備的分析、汽車運行情況的分析等,及時發現設備異常以及設備故障預測等功能。
又比如在智能環境監測方面,傳感器作為終端設備借助物聯網傳遞信息到互聯網平臺或移動互聯網平臺,實時監控環境變化,借助所收集到的海量環境數據,通過環境監控模型,發現環境指標變化的異常點,從而幫助環保部門提前預測某個地方環境的變化情況,對環境指標偏離正常指標值的,提前發出環境污染預警。
環境問題是當前被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通過在污染源安裝“電子眼”監控污染源,借助智能傳感器、顯示大屏系統、物聯網和云計算平臺實時監測空氣中的PM2.5 等顆粒物,將這些數據傳輸到環境監控中心,借助環境預測污染模型,提前發現環境指標的變化范圍,進行污染源預測與判斷。對于這些環境信息在借助公共場所安裝的移動電視終端,及時跟進并發布空氣質量信息。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手機信息發播報等發布并提供空氣信息查詢服務。還可以借助手機客戶端軟件提供免費下載,讓每個人都能及時了解空氣質量,提前做好預防準備,保護人的身體健康。
嘉賓們一致認為,物聯網上的大數據應用空間廣闊,隨著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設備、大屏顯示系統、云計算平臺的聯合應用,物聯網上的大數據將幫助人們建立智能監控模型、智能分析模型、智能決策模型等應用。這些模型的應用將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