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來講,大數據是機會也是挑戰。中國人口總量位居世界首位,但數據量僅為日本的60%和北美的7%,其中一半數據未獲保護。在大數據技術方面,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差距巨大,還缺乏相應的法律和人才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2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鄔賀銓說,當前全世界數據量快速增長,新產生數據量年增長率達40%。如果把2011年獲得的全世界數據量裝到iPod上的話,可裝滿575億個iPod。把這些iPod當磚用,可壘起兩座中國長城。
百分點董事長蘇萌強調,目前在全球,數據交換是一個問題。“最大問題是大家認為數據是資產和商品,但定價很難,國際上也沒有很好的數據定價模型。目前做法是盡量讓數據流動起來,在一些企業間或一對一企業間的一定量數據交換。”
“比如一家是做化妝品網的,一家是做服裝網的,兩家企業老總比較熟悉,兩家網站的消費群體類似,都以女性為主,彼此可以進行客戶數據交換。”華院數據董事長宣曉華說,如果直接做數據交換,消費者會顧慮隱私問題,可能比較容易接受的是,“用我的數據來改善企業對我的服務”。
“還要分清數據所有權問題,我今天上淘寶網購物,淘寶有我個人數據,我的行為數據是淘寶還是屬于我?目前國際法律認為這個數據屬于消費者,淘寶可以用,可提交用戶體驗,但如果淘寶把該數據賣給第三方就不行。”蘇萌說,但淘寶對用戶的理解和預測不是原始數據,是其分析結果。把這些數據與第三方分享在美國目前大部分市場上是認可的,如IBM等企業也在利用這些數據為第三方提供服務。
“在美國,一些公司把數據進行整合、加工,并提供服務,不過提供的是大趨勢,把‘底層’的一些詳細個體數據去除掉,這樣能規避掉一些隱私和安全問題。”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大數據中心副主任趙勇說,從大數據監管來說,肯定需要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機構做監管,“最適合的是政府”。上海已成立大數據局,這是對數據管理的專業政府機構。最核心的管理是“數據擁有者是誰”“使用者是誰”“使用權限如何定義”“如何分級別”“誰是使用數據的受益者”等。
“美國將大數據分析作為國家戰略來推動,政府帶頭進行數據開放。中國很多部門擁有的數據互不溝通,很難共享,導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復收集等。因此,中國需要有國家層面的大數據戰略、開放數據的措施及法規等。”鄔賀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