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artner在臺灣分享2020年大數據趨勢。Gartner預測,2015年將有超過9成企業視信息為戰略性資產,且有過半企業將設置(Chief Digital Officer,CDO)的職務。同時,Gartner認為,2020年企業IT部門必須擁抱大數據(Big Data Style)的信息管理模式。
Gartner副總裁Ian Bertram表示,企業必須要意識到大數據的信息管理與傳統信息管理間的沖突。傳統信息管理特色是以需求為導向、由上而下的設計、重視整合再使用、善用技術集中化、以DW和ECM為主、技術支持中心、優化決策支持,以及聚焦企業。
傳統IT管理與大數據IT管理的對比
而大數據的信息管理特色則以機會為導向、由下而上的實驗、重視實時使用、善用工具擴散、以Hadoop為主、Hackathons(黑客松)的開發活動、優化商業運營,以及聚焦營銷。
而未來大數據信息管理方式的改變也會影響企業,Gartner預測,到2015年,將有超過9成以上的企業管理階層視信息為戰略性資產,僅有少數低于10%的企業視信息為經濟價值。而有30%的企業在2016年將透過交易或買賣信息資產,進而直接或間接獲利。到了2022年,將有10%的白領階級將會用無形的數字工具(Digital Enhancements)來加強個人競爭力。
另外,Gartner也預估,2016年將有20%高度規范產業的CIO會因為信息治理的建立失敗而丟掉飯碗。同時,有25%的組織使用消費者數據,這些組織將會因為不夠了解信息托管議題,而面臨組織名聲毀壞的危險。
因此,Gartner也表示,2015年將有過半信息密集營運的組織設置CDO的職位。而到2017年,則有20%的大型企業將設有CDO一職。
Ian Bertram建議,企業組織在使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時需要特別注意,要正確的建立預測和描述性分析,否則將因為不正確的分析結果付出慘痛的代價,且毀壞名聲。
根據Gartner統計,企業在大資料技術的投資上成長了6%,從2012年有58%的企業有計劃或投資在大資料技術,到2013年則成長至64%。
Gartner也有統計現在大資料所面臨的挑戰,有56%的企業認為,決定如何從大數據中獲取價值是最大的挑戰,其次是制定企業的大資料策略,占41%,而具備大資料相關技能和能滿足企業需求的能力則居第三,占34%,其他挑戰還有整合多元數據源、基礎建設和架構、數據的風險和管理、注資大數據相關議題、了解何謂大數據、領導階層或組織議題等。
因此,Gartner預測,數據科學家會越來越搶手,到2015年將有440萬個與大資料相關的IT工作。
人、程序和技術是大數據與商業智能結合的關鍵
Gartner研究總監源兆康(Daniel Yuen)表示,企業分析大資料將帶來三種商業機會,包含利用Hadoop技術分析,優化決策;其次是,分析消費者行為發現隱藏的商機;最后則是,實時搜集并分析數據帶來自動化商業流程。
另外,Daniel Yuen也提醒,要抓住這些商業機會,企業還得結合大數據和商業智能,并從人、程序和技術等三個方向著手,例如招募數據科學家,或是從既有的商業智能或數據倉儲團隊分割出來的大數據團隊,或是培養企業分散的團隊數據整合和模塊化的技能等。
而程序面向上,企業則要制定商業分析的架構,包含大數據使用案例分類、大數據分析的復雜分類、評估商業智慧的成熟度等,此外,也要制定大數據的藍圖和調整層級的模塊。
最后,企業得要善用大數據的技術,包含在系統靜止時的分配批次數據處理、建立復雜事件處理(CEP)平臺和分配串流運算平臺、使用內存式(In-Memory)數據庫和數據網格(Grid)運算來加強效能,以及采用圖學數據庫(Graph Database)用圖學架構來記錄通訊訊息,可以更容易了解所記錄的信息。
另外,Gartner也提出,大資料將會帶動資安市場的需求,2013年企業投資在資安防護上超過120億美元,包含防火墻花費75億美元、15億美元投資在入侵防護設備,以及投資34億美元在終端保護軟件。到了2017年,25%的企業數據交易將繞過傳統資安防護,直接從行動裝置流向云端,且將創造410億美元的云端資安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