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國內首家個人征信機構芝麻信用開放全國范圍公測,這一日也被定位為“信用日”。
在互聯網大數據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個人征信市場成長空間已經打開,基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據測算,未來我國個人征信市場空間規模將達到千億。
信用風險溯源
按照公認的定義,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追根溯源,征信源于信用風險,而信用風險則要從信用及一切與信用有關的活動說起。
信用是一個古老的經濟范疇,也是現實生活中最普遍的經濟活動。它伴隨著消費的興起而出現,在以自由締約和自由交易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活動中,信用更是如影隨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孔子曾說:“民無信而不立”,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可見信用對個人、企業乃至一個國家都至關重要。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被貼上了“不守信用”的標簽,其未來的發展可想而知,而如果一個企業失去了信用,其經營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一個國家則更不用說。
這是道德范疇的信用。而經濟范疇的信用則是借貸活動或者債權債務關系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當然這種關系也是伴隨著消費信貸的產生而產生。但一直以來,國人的消費習慣相對比較保守,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消費信貸規模也蓬勃發展起來。
據艾瑞咨詢預計,2014-2017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依然將維持2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017年將超過27萬億,相較于2007年將增長7.4倍。
從國際經驗來看,據悉,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后,居民消費結構將發生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的轉變,購車消費、旅游消費、出國留學等業務將迅速發展,休閑將成為居民的主流需求。
消費金融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信用風險也日益凸顯。例如,在征信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很難全面了解貸款對象的信用信息,導致一些企業或者個人貸款額度遠遠超出其貸款能力不能按時還款,最終給銀行甚至整個金融體系造成不良的后果。
比如,近些年愈演愈烈的P2P平臺跑路事件,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國征信體系不完善。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征信體系迫在眉睫。
迄今為止,我國可查的有關征信最早的出自《左傳》中,其中“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即一個人的是否言而有信是可以得到驗證的。是人們對征信最初的認識。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現代的含義則是指對企業或者個人信用信息進行系統的調查和評估。
而我國征信體系的建設至今已走過20多年不平凡的歷程。1993年推出第一張“貸款證”。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辦法(試行)》,決定在全國實行統一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制度。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對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進行升級改造;2006年,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征信系統正式運行。
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獲得個人征信牌照的8家機構名單,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這表明,一方面我國征信業已經向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征信市場不斷完善,集中度也逐步提高。
當然,隨著個人征信體系的完善,未來手機欠費不繳、網購差評等都有可能讓你貼上“失信者”的標簽,進而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征信行業藍海已經開啟。目前,已經有不少征信公司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跑馬圈地”
眼下,距離央行“發牌照”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目前首次獲批的8家機構均在緊鑼密鼓地推出征信產品,而其他征信機構也在積極地推進當中。
近日,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推出了一系列新服務。6日,其推出的“信用簽證”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據悉目前首批開通新加坡和盧森堡兩國,未來也會有更多國家有望開放。
同日,芝麻信用還在北京、杭州兩地推出了“無人超市”,超市不設收銀員,顧客既可以用現金也可以用支付寶付款,而是否付款以及付款多少完全由客戶自主決定。
除了芝麻信用之外,8日,華道征信宣布推出首款個人征信產品“華道豬豬分”。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機構也開始涉足征信行業。智能手機市場廠商小米最近也將目光轉向征信市場。小米相關負責人指出,小米金融的重中之重是征信,從用戶行為出發提供更精準、便捷的服務并建立征信系統。
事實上,從資本市場也可以看出目前征信超高的火熱程度。據報道,商安信路演現場已有機構投資者明確給出商安信超過10億人民幣的估值。
此外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股價翻數倍的安碩信息、新國都、用友軟件也都或多或少地涉足了征信業務。
不過,目前最令人關注的還是6月以來多家P2P網貸公司與個人征信機構的合作。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融360、信而富、玖富、銀湖網等多家P2P網貸平臺宣布與芝麻信用或騰訊征信等個人征信機構合作。
有觀點認為,征信機構需要數據提供方提供借貸數據,而對數據提供方的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來說,在目前國內大數據征信缺失的環境下,與征信機構合作有利于P2P平臺降低違約風險,可降低平臺的運作成本。此外,我國征信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未來市場潛力巨大,P2P與征信市場合作將成為趨勢。
談及與征信機構的合作,融360首席風險官李英浩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這個(征信)市場處于各自為營的狀況,除去央行征信中心以外,整個第三方征信市場是非常分裂的。中國有14億人口,將近10億人在央行征信中心沒有完整的借貸數據。
據記者了解,目前融360與8家征信機構中的7家都有合作。“為什么我們和這8家征信機構有7家合作?因為每一個征信公司的數據都不一樣。比如說阿里,其積累的數據主要從余額寶,支付寶、淘寶這方面的電商數據進行獲取的。比如騰訊,肯定通過社交、QQ這方面的信息。由于每家不一樣,各有擅長,我們都接入這樣才能更加全面,更快速地在我們平臺上進行貸款。”李英浩指出。
此外,融360也透露已經和全球最大征信機構Experian(益博睿)建立了合作使用其數據模型和方法論。招商貸CEO金宏偉也坦言,未來征信的市場非常大,他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透露,目前正在規劃與芝麻信用合作的事宜。此外,找銀子等平臺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正在尋求與芝麻信用及騰訊征信合作。
大數據征信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征信業發展勢如破竹,但多數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大數據征信行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瓶頸。
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數據的分享,另一個則是個人信息隱私問題。
“征信屬于整個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會一蹴而就。”結合國外征信行業發展的經驗李英浩對記者解釋道,美國是一個完全商業化的社會,美國在個人征信領域有三大公司;在歐洲也是比較商業化;基本上每個國家有一到兩家。具體市場會怎么發展,可以預料的是,征信這個市場需要長時間的數據積累。如果每家各自為營的情況得不到改善,這個市場可能是發展起來會有瓶頸,因為數據最有價值的是全面性。
“本身征信是需要合作的。”李英浩進一步強調,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信貸行業有效的補充,對整個征信和大數據也有直接益處,補全了借貸用戶的行為數據,但前提是要分享。
對此,找銀子創始人馬順頗為贊同,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他指出,目前我國數據信息化發展比較慢,傳統征信覆蓋的群體很少,對未來征信的發展他非常看好。
不過他也看到了目前征信行業發展遇到的困境。“中國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有待進一步增強,還存在很多重復的相互矛盾的信息,這就需要整個社會把信息體系建立起來對未來征信行業的發展。”馬順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方面要做很多非機構化數據的征信手段,這樣才能形成好的相對的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行業之間的信息共享,這樣能夠提高信息的覆蓋率,只有提高覆蓋,準確率才會提高。
不過,對于信息共享,招商貸CEO金宏偉持保留態度。他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數據分享比較難,但數據的交易會非常有市場。”
李英浩也指出,銀行直接拿到一個貸款人數據的話,他沒有更多動力拿給其他機構做分享,所以需要第三方。“銀行之外的貸款公司,現在還不能接入征信系統的。無論在貸款申請的時候,還是這個人發生貸款交易后的還款數據,都沒有渠道可以把征信信息弄下來,只能依賴第三方和其他大數據公司。”
事實上,數據有三種,一種是公開的,一種是能夠部分公開但是不能全部公開,還有一種是不能公開的。而這就涉及到了征信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數據的個人隱私問題。
有分析就指出,大數據征信對于個人和企業而言帶來了巨大的實惠,但是基于有些金融機構和平臺非法倒賣用戶個人信息的事件頻繁出現,他們呼吁中國征信市場的發展應當高度注重百姓的個人隱私。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對于哪些信息是隱私,哪些信息可以被分享,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和界限。李英浩也坦言,實際上世界上有大量的數據,比如每天的電話通話記錄,這些數據算不算隱私?我覺得監管方現在不是特別明確。美國也是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逐步明確了哪些數據可以進行市場行為的交易,哪些數據不是個人隱私。到底哪種數據可以被分享?我覺得國內才剛剛開始,現在不是特別明確,這里面需要后面進一步立法完善。
可見,對這些問題還有待探討。不過,可以預見征信行業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對于未來征信行業,金宏偉表示,未來征信的競爭點一方面是數據的來源;另一方面是建模型的能力。
如今,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征信在幫助用戶建立個人信用、提供可靠征信數據、降低信用服務成本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征信行業會如何發展,目前還難以預測,但不管怎么發展,其實就如金宏偉所說,對客戶來講,他們需要的只是答案或者說至少有參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