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5G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與技術研發熱潮持續升溫
芯片、5G通信等技術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底層驅動力。今年中美貿易戰直擊我國“缺芯”軟肋,更引發國內巨頭的芯片研發熱潮。
在AI芯片研發領域,2018年初,國家發改委公布《2018年“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支持項目名單》,各大企業紛紛進軍人工智能芯片研發領域。
在5G方面,2018年底,三大運營商已獲得全國范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2019年將全面開啟5G試商用進程,2020年正式商用。在國內眾多企業的努力下,中國有望于2025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的5G地區。
智慧城市細分場景逐步明確,體系初步成型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采用物聯網技術,例如互聯傳感器、計量器和路燈,來采集并分析數據,進而改進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智慧城市有望大大改變市民生活、工作和出行方式。2018年,智慧城市在繼續完善的同時,繼續細化城市生活各個場景。
2018年10月,中江智慧在北京安博會上發布“城市全息感知平臺”(原名“城市綜合預警管理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功能覆蓋智慧城市管理、智能安防、智慧警務等多個場景。
人工智能延伸落地到全新場景
除傳統行業,2018年人工智能還滲透到很多此前人們想象不到的領域。教育、翻譯、醫療,甚至心理咨詢領域都有AI的身影。
智慧醫療、健康大數據行業進一步崛起
用人工智能診斷疾病一直是醫療行業的夢想。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由人工智能賦能的健康保健、體檢、智能可穿戴設備、消費醫療等醫療業態在2018年進一步崛起。
智慧制造繼續推進中國制造業品質革命
李書福曾在10月舉行的“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表示,降本增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全面推進品質革命。這既是中國制造業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國制造業的廣闊前景。這一觀點表達出了2018年大多數制造企業的心聲和行動方向。
引入外腦,人工智能產業合作、國際合作組織不斷組建
傳統行業如何引入人工智能?直接與國內外AI巨頭合作,引入外腦,也是2018年人工智能賦能傳統行業的趨勢之一。
阿斯利康與阿里健康2月共同宣布,雙方開啟“智慧健康”長期戰略合作,推動智慧健康新模式的發展。3月,北大醫療與騰訊公司在北京舉行合作簽約儀式。6月,金蝶醫療與騰訊簽署人工智能戰略合作協議,成為騰訊AI輔診開放平臺的首批合作伙伴……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出海嶄露頭角
隨著中國政府一帶一路的政策加持,中國AI科技創新領域的優秀企業2018年已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嶄露頭角。騰訊、華為等一批企業成功打入外國市場。
資本寒冬人工智能熱度不減
普華永道3月作出預計,人工智能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到2030年將達到15.7萬億美元的規模。2018年,在陷入寒冬的背景下,資本依然不斷涌入人工智能產業。不少人工智能企業獲得注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