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首次確立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即讓機器能像人那樣認知、思考和學習,或者說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
在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的IKCEST 2018國際高端研討會上,潘云鶴表示,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領域,也是人工智能發展60年來典型的應用領域之一。
60年來,模擬人與生物動作的機械取得研究上的重大進展,而應用各種模擬人形機械遇到嚴峻挑戰。
“在這60年的發展中,我們看到一個比機器人發展更快的系統,就是無人系統。”潘云鶴認為,無人機、無人車等無人系統的快速成長表明了機器人發展的新趨勢。
他指出,機器人擴展的第一方向是自主智能系統。從聚焦模擬人或生物行為的機械,擴展為對已有機械進行自主化、智能化的改革和升級。
“智能自主系統不是無人系統,往往更具競爭力。”潘云鶴說,“對現有的機械進行自主化和智能化改革,剛好可以應付量大面廣的智能化機械的發展,更符合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需求。”
此外,潘云鶴認為,人機融合增強智能系統是機器人發展的另一個新方向。
目前,人機交互技術已成為重要研究領域,卡內基梅隆大學等著名高校都專門成立了人機交互系。與此同時,各種穿戴設備、人—車共駕、腦控或肌控外骨骼機器人、人機協同手術等實現生物智能系統與機器智能系統的緊密耦合,在外科和腦手術中已經開始使用。
“人工智能2.0的關鍵理論與技術的發展方向包括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其應用則包括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在潘云鶴看來,對人工智能2.0的技術新方向,要進行深入認識。
當前,在國家規劃的指導下,中國的很多地區和企業都紛紛制定人工智能發展方向,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潘云鶴相信,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一定能夠促進中國的經濟與社會走向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快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