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潛力抱有很大的期望,這種技術能提高公司的業績和競爭力——這是好的一面。但為了開發這種潛力,公司必須承受風險,填補人才空缺,執行也要盡善盡美。盡管人工智能的優點非常明顯,但魯莽的決策也會讓企業萬劫不復——如果你投資無法擴大規模的試點項目,或者這個項目無法盈利。”
逐步推廣
這份報告將人工智能分成了四類:機器學習,或者說能夠隨時間逐步自行提高性能的統計學模型;深度學習,一種設計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模式;自然語言處理,從文本中提取含義的能力;計算機視覺,這種技術能理解圖像的意義。
調查表明,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進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三類,有62%的企業都采用了這種技術(一年前采用率為53%)。機器學習排名第二,采用率為58%(年同比增長率為5%),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分別以57%和50%的采用率排在第三和第四。
底特律認為投資的增長得益于這種技術的普及。大約有37%的高管表示自己公司對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內置人工智能的軟件等“認知型”技術的投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500萬美元。55%的高管表示推出了6個以上的試點項目(一年前為35%),58%的高管表示有至少6個項目投入實用(一年前為32%)。
人工智能熱度空前之高,加上企業高管擔心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后,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即服務”解決方案的年增長率達到了48.2%。這份報告預計,認知技術的全球市場規模達191億美元。最關鍵的信息是:42%的受調查高管認為,在未來兩年里人工智能技術具備“核心戰略意義”,一些企業已經通過它獲得了盈利。
超過80%的高管表示,對人工智能進行投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收入,在科技、專業服務、媒體、娛樂和通訊領域更是如此。這份報告以Netflix為例:這家直播流媒體巨頭發現,如果一位用戶搜索一部電影的時間超過了90秒,他就會放棄。但通過人工智能優化搜索結果后,就能減少10億美元的潛在損失。
其他節約的資金可能來源于人力需求的減少。有63%的受調查者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會取代目前的人類工人。還有78%的人認為認知技術能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決策,72%的人認為這會提高工作的舒適度,還有78%的認為這會帶來新的工作崗位。
這些結果和先前的報告一致。
世界經濟論壇、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和高德納咨詢公司曾預測,截止2025年人工智能會取代7500萬個工作崗位。
除此之外,今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也預測,那些“數字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崗位比例,會從現在的40%,降到2030年的30%,更高技術需求的工作崗位數量會從現在的40%增加到2030年的50%。
麥肯錫的分析師表示,再加上勞動力市場的變動,未來十年美國國內的GDP增長率會達到1.2%,這能幫助它在未來十二年里獲得額外25%的凈經濟效益。
人工智能的隱憂
盡管人工智能推廣的勢頭在增加,早期的投資回報率也很驚人,受調查的高管也對人工智能保留了意見。
超過20%的高管認為,“虛擬安全不足”是引發擔憂的一個重要原因。有43%認為人工智能和人知技術可能會讓人作出錯誤的決策。同時還有39%的認為人工智能會引發道德問題。十分之一的調查回復非常擔心人工智能會帶來法律和監管方面的危險。
該報告表示,這些疑慮的部分原因是某些系統本身的不透明性引起的。
“人工智能的采用者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隨著機器學習復雜程度的提高,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推廣,他們通常無法得知最終的結果是如何給出的,工作過程就像是一個黑盒。”報告的作者寫道。
認知技術人才的空缺也是一個問題。大約有30%的高管認為自己的公司有這方面的問題,20%的回復預測人工智能軟件開發人才、數據科學家、用戶體驗設計師、變革管理專家、項目主管和業務主管等職位會有巨大的短缺。
最緊缺的人才是能夠發明新型算法和系統的人工智能研究員。
“對于高水平人工智能專業人員的需求還在增加。人工智能和認知技術領域的企業可能會在很長的時間內存在這方面的人才短缺。”報告作者寫道。
盡管對人工智能非常看好,高管們也很客觀地看到這些挑戰。其中有56%的認為,認知技術會在三年內改變自己的公司,比去年的76%有所下降。
但總體上仍然是,高管們對這類工具的態度還是“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