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家居概念蓬勃生起,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行業也迎來爆發之勢。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市場銷量達到176萬臺,銷售額4.9億。預計2018年的市場銷售量425萬臺,同比增長141%,銷售額13.6億元,同比增長178%。
Canalys發布的2018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場預測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末,智能音箱的用戶量將突破1億大關,未來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2.25億,并有望在2022年超過3億。
探索期內我國智能音箱產業現狀
這兩年一直被認為是國內智能音箱元年,對于智能音箱產業鏈發展來說是關鍵性階段,所以任何廠商都不想放棄這塊蛋糕。
先是百度以低價的小度音箱引起價格戰,隨后小米、天貓等企業相繼參與,然后華為升級智能家居品牌"華為智選",OPPO、vivo聯合一眾硬件廠商成立生態聯盟。可以看到,無論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企業,紛紛搶食智能家居市場。
據記者了解,市面上的國內品牌的智能音箱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智能助手類音箱,以語音交互技術為重點,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國內廠商中以京東的叮咚音箱,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小米旗下的小愛同學為代表。
另一種是以內容分享為主的內容智能音箱,將音箱作為音樂、有聲讀物等流媒體內容的載體,國內廠商以喜馬拉雅的小雅為代表。
縱觀整個市場,智能音箱的產品數不勝數,新產品不斷發布,似乎也預示著在國內市場智能音箱行業欣欣向榮的態勢,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行業"假繁榮" 智能音箱爆發后的冷思考
目前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已經初成規模,主要品牌銷量早已經突破百萬。雖然國內產商展現了一個個漂亮的銷售數據,但背后也引發行業擔憂。
其一,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參與者眾多,造成市場低價競爭嚴重,低價快速滲透策略改變了企業發力的重心,忽視了產品體驗功能的發展。
其二,產品同質化嚴重,音箱本身體驗較差,交互能力弱。
其三,產品功能單一,遇服務機器人、智能電視產品沖擊。
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智能音箱市場面臨語音交互技術需完善、產業資源缺乏有效整合、競品沖擊、商品同質化嚴重等困境。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智能音箱最主要的發展困境并不是產品、行業、技術等問題,主要在于發展方向,所有人都想把產品做成智慧家庭的終端入口,但目前來看很模糊,不明朗。
智能音箱如何突圍?
事實證明,我國智能音箱產品要實現真正市場化,還有許多路要走,整個行業還需"摸著石頭過河"。
易觀智庫分析認為,未來我國智能音箱產業的出路在于音質與優質內容的完美結合,通過進一步優化語音技術,通過擴張產業鏈或合作的形式,實現硬件+技術+內容+服務的資源整合,達成生態閉環,完善平臺布局。
智能音箱戰場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技術與創新的競爭,對此,筆者認為,智能音箱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突圍,主要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
第一,要做到功能融合。
語音交互的方式,播放有聲內容、提供O2O生活服務、進行智能家居控制等已經成為主流智能音箱的標配功能,但這些遠遠不夠,畢竟可以實現這些功能的產品有很多,很難在市場上站住腳,大眾化的功能實現,似乎不足以撬動潛在的用戶需求,形成購買智能音箱的必要條件。
所以,要想實現突圍,首要條件就是功能的多元化,完善產品形態,走一條差異化道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第二,要增加交互感。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音箱產品交互功能單一,只有一種交互形式對于智能家居入口級產品是否過于簡單。目前已經有一些廠商嘗試做可視化產品,通過增加大屏的方式,增加交互感,提升內容的呈現方式。
第三,要實現技術成熟。
如果音箱能夠真的聽懂我的話、執行我的話、回復我的問題,那當然是AI時代最好的產品,但現在的技術確實達不到那種階段,有些產品甚至是"功能堆砌",只是增加賣點,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提高技術成熟度也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洪仕斌表示,智能音箱除了將目光放在產品本身,還是要有明確的發展定位,只有擁有清晰的發展脈絡,本身價值才會無限放大,最終成為智慧家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當前智能音箱市場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盡管大量玩家入場,但是仍然缺少一枝獨秀的產品出現,火爆背后,整個行業需要冷靜下來思考未來發展路徑,從用戶角度出發,做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要透支概念,炒作技術能力,結合真實應用場景,做技術創新,完成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