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量化投資,AlphaGo……無一不印證著我們已經走進了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
9月17日至9與19日,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
大會首日的主論壇“群星閃耀”,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獲得者,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大佬等重量級嘉賓在思維層面的切磋,不可謂不精彩!
如果你走過路過錯過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論壇,沒有關系,小南為您梳理出了各位嘉賓的真知灼見。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Raj Reddy:
很多人在看待人工智能的時候,看到的都是一些悲觀景象,看到的是世界末日。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光明的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
機器智能在某些方面比人更聰明,比如說AlphaGo,但是人的智能在某些方面是機器智能很難替代的。最好辦法是兩者融合,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更強大智能體來為人服務。這是人工智能2.0希望可以解決的問題。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人工智能這個詞翻成中文以后,翻譯并不是很準確,AI最好應該翻譯成機器智能。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能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未來整個人類的“朋友圈”的規模可能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
計算機本身并無善惡之念,善惡之心在于人類,在于人工智能系統的設計者,我們需要確保人工智能的設計者、軟件工程師、算法科學家,掌握正確的工具,擁有正確的意識觀點,幫助他們在價值觀的指導下,設計人工智能的系統。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
一家真正的AI公司,不僅在技術層面跟AI是緊密結合的,它的文化也必須是AI化的。這就意味著公司的發展必須遵循AI倫理的四個原則:
第一,AI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
第二,AI的創新愿景是促進人類更加平等的獲得技術能力。
第三,AI存在的價值是要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
第四,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
人工智能時代遠遠超過以前我們提的大數據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 Jordan:
我們要創造的是一個系統,經濟就是一個智能系統。人工智能是像人一樣的人工智能,但我們還要創造類似于市場模型一樣的人工智能。
計算機科學家、Landing AI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吳恩達:
AI策略其實是多面性的、復雜的,每一個公司都要有自己獨特的AI戰略,這些公司不要在一般的AI上和谷歌、百度、微軟競爭,而是專注于你已經非常擅長的領域,然后建立你自己的強勢和優勢。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
人工智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也誠惶誠恐。我們從未創造過一種如此接近人類的技術,但對它的未來影響還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