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這些區域能夠依據生成指令完成作業計劃,讓集中箱裝卸和運輸生產管理系統的自動化,并自動選擇最優路徑。
洋山碼頭開創了自動化碼頭的兩大先河:雙箱自動化軌道吊首次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電機、制動器、減速箱“三合一”的創新使用,不斷挑戰在空間和布置上的設計極限。
王巖介紹,洋山碼頭設計年吞吐量為630萬標準集裝箱,生產作業區占地面積約149.1萬平方米,泊位岸線長度2350米,共設7個泊位,能靠泊世界上最大的20萬DWT的集裝箱運輸船。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成后,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將突破4000萬標箱,繼續保持全球吞吐量領先的集裝箱碼頭的記錄。
從現場畫面來看,整個碼頭和堆場內將不再有人出現,不僅岸橋無需人員駕駛,同時連集裝箱卡車也直接由自動運行的無人駕駛AGV小車把集裝箱運到堆場,而在堆場的橋吊也是無人操作,原先的碼頭操作員可以轉移至監控室,對著電腦屏幕完成全部作業。因此,這座全自動化碼頭減少人工70%,實現了碼頭集裝箱裝卸、水平運輸、堆場裝卸環節的全過程智能化的操作,還實現了魔鬼般的效率,達到40箱/小時,遠超人工碼頭的作業效率。
智能“搬運工”自動躲避擁堵、AGV小車可以全天候不間斷作業、巨型裝卸機器人無縫銜接的控制,事實上離不開自動化碼頭的“大腦”——TOS系統,而此系統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碼頭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從港口裝卸用“機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挑手提,到智能碼頭實現自動化操作。碼頭作業這個曾經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正逐漸轉向科技密集型。自動化碼頭可實現24小時作業,通過遠程操控、自動操控,不僅碼頭效率比過去有質的提升。還能實現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