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旗下賽迪研究院發布的排名顯示:合肥已經躋身國內人工智能的“五強”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京滬杭深合:中國人工智能新“五強”
歷史總是在潛行中迸發驚人力量。
2012年,工信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安徽語音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次年,“中國聲谷”項目在合肥落地。
如果將2012年視為合肥人工智能發展的起點,那么多年沉潛之后,在中國人工智能的賽道上,合肥已經領先躋身第一集團,搶先一個身位。
工信部旗下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白皮書》顯示:合肥已經躋身國內人工智能的“五強”城市。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合肥。
“賽迪通過對近40個人工智能重點城市進行評價得出上述結論的。”賽迪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智能城市發展評價體系包括政策環境、科研能力、產業水平、資本環境等4個一級指標;專項政策、重點實驗室、龍頭企業、投融資活躍度等10個二級指標。”
不論是從體量還是質量上看,合肥在國內都難稱一線。但是在AI領域,合肥卻在國內擁有巨大聲譽和影響力。報告稱:合肥擁有中國聲谷核心技術園區,以“技術驅動+應用引領”推動產業發展。其中,從業人數占全國0.8%,投融資4.5億元,全國占比0.9%
“合肥能夠在AI領域異軍突起,離不開它獨特的政策優勢和發展模式。”工信部一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張熠天介紹,目前安徽通過打造“中國聲谷”,產業配套的完備性與創新性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在工信部開展的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項目申報工作中,安徽創新項目數量僅次于廣東和北京,全國排名第三,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產業在皖融合發展態勢喜人。
部省市區合力:打造國家級產業基地
中國聲谷,是安徽人工智能發展的一次大膽探索。
2013年,工信部正式發文成立部省項目領導小組,建立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在‘部’這一層,可以說從規劃、制定產業路徑開始,工信部就精準、前瞻性的為中國聲谷把握方向。”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人祁東風稱:“而在‘省’這一級,由省經信委來助推資源集聚發展。安徽希望將中國聲谷打造成帶動區域經濟的一個產業,卡位人工智能發展第一方陣。”
這大概是國內最具想象力的AI發展模式了。領導機制的創新,意味著其背后的資源支撐是“國家級”的。2016年3月,“中國聲谷”被工信部納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首個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
2017年底,工信部規劃司公布全國三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全國僅上海、安徽、深圳被納入試點。其中安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重點被歸納為“中國聲谷”。
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指出,在“省部合作”的機制下,整個安徽對于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心細如發”。2017年7月,國務院剛剛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兩個月后,安徽“神速”印發《支持中國聲谷建設若干政策》:從2017到2020年,安徽每年出2億元,合肥市每年出6億元,支持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推廣。
當年底,安徽省政府再度印發《中國(合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中國聲谷)發展規劃(2018—2025年)》(下稱《規劃》),這也被視為“中國聲谷”的一份詳細藍圖。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從國家到省、市、區,中國聲谷已經被納入到一整套完備的政策體系之中。”合肥市副市長王文松介紹,“中國科大+中國聲谷”是合肥人工智能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未來,合肥在發揮中國科大科研優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中國聲谷支持力度,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產業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中效應,最終形成一條人工智能產業鏈。
為加快推進中國聲谷建設,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專門成立了合肥高新區推進中國聲谷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2018年上半年,高新區便已簽約落地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相關項目55個,億元以上項目28個,協議總投資超9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密集、高精尖人才集中,是這兩年高新區創新發展形成的新貌,也正是基于此,落戶高新區的中國聲谷發展迅速。”合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宋道軍介紹,下一步高新區將以中國聲谷規劃為藍圖,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培育龍頭和骨干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
平臺化戰略:語音可能不是唯一入口
對中國聲谷而言,這(產業鏈)依然是一項難度極大的挑戰。祁東風認為:中國聲谷5年超前布局贏來的可能只是18個月的發展機遇期。“我們要解決產業鏈底層技術創新和人才問題。”
對此,中國聲谷一直奉行“平臺戰略”。這包括中國聲谷早早布局的服務平臺、制造平臺、技術平臺和銷售平臺。
2018年6月,中國聲谷正式發布全國首個“智能語義開放平臺”,總投資超過10億元;7月,中國聲谷獲工信部支持,聯合金山、百度、神州泰岳共同打造智能寫作機器人項目,進一步將從文字延伸到人工智能領域的全方位交互技術,如圖像識別、手勢識別等。
此外,中國聲谷依托中科大類腦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的類腦智能技術平臺,正在構建計算資源、數據資源為一體的AI平臺。
“我們要以開闊的視野為平臺尋找核心技術。”祁東風強調,任何一種技術入口都是有局限性的,語音并不是唯一入口。中國聲谷最重要的任務是打造產業生態,培植產業土壤,通過平臺肥沃的“土壤”培育創新企業與技術。
圍繞技術平臺,中國聲谷為產業鏈所構建的技術創新綜合服務體預計年底前全面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一個智能終端生產線建設也已啟動,中國聲谷將為入駐企業配套產品設計中心、手板中心、注塑中心、產品檢測檢驗中心等,填補安徽智能制造產業空白。
而在銷售端,中國聲谷正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發力。線上依托電商平臺搭建官方旗艦店;線下,中國聲谷的首個線下店已于2018年6月起試運營。
“我們預計將在全國開五十家線下店。”安徽省經信委軟件服務業余要火處長介紹:“中國聲谷的產業生態將對全球開放。未來會由現在的350余家集聚到上千家,培育更多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內的獨角獸企業。”
一核多園布局:聲谷未來有三大KPI
2017年底安徽省出臺的《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中國聲谷為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核心,圍繞重點應用領域,全省布局,建設特色鮮明的產業園,打造輻射全省、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目前,中國聲谷“一核多園”的產業布局正在全省展開。據悉,長豐將成為中國聲谷的首個項目承接地。目前,由工信部一所編制的《雙鳳基地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3000平方米項目孵化場所也已選定。
下一步,走出合肥,全省布局,實現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的百花齊放。
這些“點”還將向整個中部擴散。實際上,2018年被稱為AI商用的關鍵年,受中國新常態經濟大背景及創新驅動大戰略的影響,整個社會亟待新技術提升社會治理效率,并賦能AI強勁發展動力,而安徽在專項政策支持下、產業規劃推動下,人工智能產業路徑清晰。
2018年8月,部省共同推進安徽智能語音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制了今年首批“中國聲谷”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列入項目479個,總投資113.8億元,“中國聲谷”建設全面提速。“我們正在區域內深耕四大項目:智慧農業、智慧家居、智慧健康和智慧教育。”祁東風說,中國聲谷將著力集聚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人才與項目,營造中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小氣候。
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反觀中國聲谷,《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1000億的數字反倒顯得沒那么重要。“中國聲谷有三大KPI。第一是高度,把全球最優秀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聚過來,包括核心算法邏輯、芯片以及開創的新商業模式。第二是深度,聲谷基地要能夠孵化出最先最快最好的產品,應用最深入。第三個廣度,就是在各行和各個領域,聲谷孵化產品市場覆蓋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