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所需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并沒有改變。在高性能運算芯片CPU/GPU/FPGA以及高性能模擬芯片領域目前的國產芯片占有率仍幾乎為0。
即便在國家政策及大量資金推動下,也僅有海思、展訊在移動通信應用處理器、通信芯片,兆易創新在利基型存儲、部分領域微處理器、并向dram主流市場拓展,景嘉微、飛騰、兆芯等在部分CPU\GPU領域,矽力杰、圣邦股份在模擬芯片領域實現了部分國產替代,且主要集中在消費級及通信領域,汽車電子、工控、軍工領域依賴性更為嚴重。
具體來說,在CPU市場,經過數年的追趕,國產CPU在部分領域具有完全的自主核心技術,涌現出一批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擁有“完全自主可控的指令集”和“兼容國際主流、自主指令系統”的CPU產品,其中幾個比較有名的是飛騰、龍芯、中科曙光、兆芯等。
在GPU市場,國內企業同樣意識到當前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政策支持、技術研發與下游廣闊空間下正不斷追趕。
模擬芯片領域,根據WSTS數據,2016年中國模擬芯片市場規模達到1994.9億元,同比增長13.55%,占全球模擬芯片銷售額的62%。從下游應用結構來看,國內模擬IC主要應用在網絡通信、消費電子、計算機、汽車電子以及工業控制等領域,分布占比40%、27%、9%、9%以及12%。
盡管國內模擬IC市場巨大,但前五大廠商全為歐美跨國公司,2016年,德州儀器、恩智浦、英飛凌、思佳訊以及意法半導體分布占據我國模擬IC市場12.4%、6.3%、5.9%、5.3%以及5.2%的市場份額。可見,模擬芯片市場進口替代空間巨大,國內企業有待成長。
總的來說,國內企業在CPU等關鍵領域與國外企業仍有較大的技術差距,短時間內實現趕超具有很大難度。但從近幾年的產業發展來看,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同時,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半導體的背景下,逐步實現芯片國產化可期。
未來,半導體設計行業的發展重點是面向國家信息和社會安全,發展自主的CPU和安防產品;面向移動通信和智能電視,發展高端集成電路產品;面向安防行業、汽車、智能電網等特定領域,開發特色產品及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