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和2017年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分別為128家和28家,數量出現下滑,但報告認為該情況屬于投資熱潮下的短期波動,不影響長期趨勢。
人工智能處于大規模產業化的前期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態勢暨景氣指數報告(2018)》顯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深入發展,正處于大規模產業化的前期。
在政策引導和良好市場環境的驅動下,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產業市場規模和投資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隨著資本關注的提升和應用場景的拓展,人工智能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
另外,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化,技術發展日趨成熟,圍繞語音識別和機器視覺的行業應用不斷加速,市場逐漸打開,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專利持有以高校和機構為主 企業核心技術待加強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具備了非常優越的條件,為2030成為人工智能前沿國家準備了比較充分的條件。
但是通過國際間人工智能發展情況對比,薛瀾提出了一些問題。
人工智能專利方面,中國、美國和日本的專利數量相當。但是,在中國的人工智能專利持有數量的前30名里面的機構來看,實際上是高校和科研機構。薛瀾表示:“企業除了國家電網這一枝獨秀之外,其他熟悉的企業在專利方面表現比較一般。中國的人工智能在產業化這方面,擁有核心技術這方面,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薛瀾建議:“要成為真正的人工智能強國,中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優化科研環境,培養和吸引頂尖的人才,在關鍵領域實現突破,保證穩固的基礎來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要特別加強產學研合作,讓企業真正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的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