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運營商領域談WiFi,說多了都是淚。
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三大運營商在WiFi上的投入不下百億,但到最后卻是慘淡收場。裝維人員嫌棄問題多,普通用戶嫌棄體驗差,設備廠商嫌棄瞎忽悠,至今還有很多當年采購的設備被遺棄在運營商或者設備廠商的庫房里。運營級WiFi,這個看似很美好的東西,在現實社會中真的不能出現嗎?
不,它能夠出現,而且還能很好的活下去。在日前某場合,谷歌新興市場基礎設施部主管林更博士就詳細介紹了谷歌在印度做的運營級WiFi案例。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路,技術與體驗被擺在了首位。
谷歌玩WiFi
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享受到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是很簡單,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了。但互聯網只覆蓋了全球34億用戶,依然有接近40億人口從來沒有上過網。
谷歌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互聯網提供的美好功能和服務。所以,你會看到,谷歌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買無線頻譜資源,做固網寬帶接入,做氣球也包括WiFi。
在全球互聯網版圖中,印度是個很特別的地方,人口紅利非常非常突出,谷歌選擇在印度進行WiFi的部署。選擇的場景是火車站,項目從2015年12月份啟動,首期是100個火車站,二期是400個火車站,最終覆蓋印度全國。在印度,鐵路是主要交通方式,網絡覆蓋達成后,每個月將會有3800萬用戶,這可能是全球最大的WiFi網絡了,而且可以提供全網范圍內的運營商管理服務。
不是熱點是網絡
與很多WIFi服務商這里放一個熱點、那里放一個熱點不同,谷歌可以提供媲美運營商的運營級服務。
整體上來看,谷歌的WiFi服務可以分為用戶層、控制層和功能層三層,其中控制層和功能層都是基于云化的,在應用模板中,包括地點、用戶認證、廣告都可以嵌入其中。
在鑒權認證方面,谷歌的WiFi服務很容易獲取,就像是運營商的手機網絡一樣,可以自動認證上網,不需要每次都進行認證;從OSS和操作層面來說,谷歌把運營和工具融合到了一起,形成自動化編排的管理服務方式。通過后面的谷歌云平臺,去收集、預測數據并維護服務,大量減少人力運維成本。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創新,谷歌需要搭建一個服務測量的框架,來對不同的服務進行評估,以不同的方法來處理不同的問題,如果沒有量化評估,那運維操作成本就會非常高了。
另外一個很大的創新來自于可擴展性,從1000到100萬再到1000萬用戶,整個系統能夠保持穩定性能,時非常困難的,但是谷歌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點就像是谷歌所推出的Gmail服務,達到了99.5%的可靠性。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能夠穩定用戶質量體驗,這也是任何云服務能夠成功的關鍵。
在2016年2月份,谷歌推出了第一個服務,截止到同年11月份,谷歌的月活躍用戶大概是480萬,每天的流量使用是在140TB左右,每個用戶在每小時大概是在400MB左右,這大概是3G/4G流量使用10倍。在實際的運營中,谷歌的WiFi網絡的穩定性大概是99.59%,其實這和任何的運營商服務是可以相媲美的,甚至比一些運營商的移動數據提供在印度的表現要更好。
谷歌是怎么做到的
整體來看,谷歌的想法和電信運營商沒有太大的不同,也是希望通過NFV的方式,把軟件控制的功能從嵌入的方式當中移除出來,將網絡云化,進一步變成微服務,把所有的服務重新配置,變成新的數字服務。
在x86的基礎上進行運作,谷歌會做進一步加速和優化。一旦把網絡功能解構成云的微服務之后,通過編排打包把他們重新整合,整個無線網的服務跟別的大規模云服務是相似的,這跟Gmail沒什么區別。
這些微服務到底是什么呢?比如在監控方面,谷歌就有小的微服務提供給用于監控延遲,可以很好的監控每一次交互延遲多少時間,掉包多少等等。在林更看,谷歌的WiFi無線服務就是基于幾百個小的微服務構成,在云方面進行運作。通過整體的編排和協同,把它們共同地結合一起,形成整體的無線服務。
當然,要想實現這一點,DevOps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傳統的IT或者CT的開發技術是很難滿足這一點的。DevOps擁有更加靈活的方式,每一個微服務都是獨立地進行維護和開發的,用戶需要什么樣的功能就插入什么新的功能,只是把整體整合起來,放在整體的產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