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無線上網需求的持續高漲,我國公共免費WiFi迎來爆發式增長,一到公共場所就開始尋找連接免費的無線網絡,成為大家的習慣。但是由此引發的網銀賬號被盜、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件也逐年增多。
目前來看,我國公共免費WiFi主要存在著三方面的安全隱患,一是WiFi產業準入門檻低,二是用戶安全意識不足、防范能力欠缺,三是缺乏明確的防控主體和有效機制。
那么在國外,民眾是如何使用公共免費WiFi的,相關部門有沒有嚴格的監管措施來保障用戶的使用安全呢?
先來看看WiFi使用頻率非常高的韓國。韓國無線網絡覆蓋率和網絡速度都位居全球前列,大學校園、電影院、地鐵甚至夏季的海灘上都布設了免費WiFi,尤其是遍布城市的咖啡廳,儼然已經成為人們的移動辦公室和圖書館了。
但是這里的公共WiFi同樣面臨著安全威脅,而且很難被全方面防范。所以大家只好想出了一個相對比較笨的辦法來應對公共網絡安全威脅,是什么辦法呢?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韓國觀察員南黎明的介紹,隨著這種環境的普及,手機的個人信息被盜的情況就時有發生,也出現了很多犯罪,記者也做了很多的實驗,帶著黑客,走進有公共WiFi的咖啡廳,很快黑客就盜取了所有公共WiFi客人們的包括銀行的密碼、一些個人信息等等。
那么,在韓國,使用手機銀行系統的人現在是非常多,所以近年來,除了盡量的少使用公共WiFi,盡量使用自己手機里的流量之外,人們開始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買一個私人WiFi的移動的器具,就是說每個月雖然要交一筆錢,但是使用起來這個個人WiFi十分便利,因為是個人所有,所以也沒有被黑客攻破的這種擔心。
您看,雖然要自己花點錢,但安全度大大提升,想來也還是值得的。倘若因為貪圖免費網絡的小便宜造成個人重要信息的泄露,那損失可就大了。
再來看澳大利亞。近年來,澳政府也正在努力構建覆蓋面極廣的免費公共WiFi系統,這里的民眾同樣也沒有什么公共網絡環境下的安全意識;只不過手機自帶網絡流量的充裕,才讓大家并不會常常使用免費WiFi,誤打誤撞避免了更多安全問題的發生。
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在澳大利亞,由于簽約手機所配送的基本網絡流量這一兩年都慢慢的達到5個G或5個G以上,只要不看視頻基本上是用不完的,而要去公共免費WiFi還需要鏈接,打開網頁,同意相關的條款,這一系列額外的步驟讓很多人就不愿意去登陸。
不過盡管如此,澳大利亞的專家卻告誡,如果澳大利亞民眾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轉投免費wifi陣營,那么一些大大咧咧的習慣就必須要改一下了,澳大利亞人上網的安全意識之差令人震驚,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3的人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安裝有安全軟件,而有63%的使用過公共WiFi的人從來都不使用殺毒功能,所以得虧在在澳大利亞人們用免費公共WiFi的頻率并不多,如果真的以后大家都慢慢的開始習慣使用起來的話,那么一些不良的安全習慣真的要改一下了。
從以上兩個相似的例子,我們也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降低手機自帶流量的使用價格,可能反而才是解決公共WiFi安全問題的最好辦法。
最后再來看德國。德國的免費WiFi發展非常緩慢,法律條文對免費無線網絡的設置也有種種苛刻的限制條款。德國觀察員薛成俊告訴我們,德國公共免費WiFi覆蓋不足與資金和技術無關,完全是出于安全考慮,也就是說,在方便和安全之間,德國選擇了后者。
據德國工業協會的調查數據,目前德國免費WiFi的覆蓋率平均每一萬個居民中還不到兩個,低的令人難以置信,為加快公共WiFi的建設德國甚至起草制訂專門的法律,而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部法律恰恰是起到相反的作用,阻礙了免費WiFi的普及。
2010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做出了判決,WiFi的信號提供者將對利用其信號非法下載或者是其他違法活動的行為負責,比如一個人在某家商場利用其WiFi實施了網絡詐騙活動或者非法下載文件等等,商場也會受到法律追究,正是這一司法解釋讓很多免費無線網的潛在提供者望而卻步,不敢去輕易涉足,所以德國在公共免費WiFi方面的不足不是資金和技術問題,而是出于安全上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