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WIFI這一看似商機無限的新商業模式,尚未爆發就已顯露困局,用戶體驗差、商業變現難,成了公交WIFI商業化道路上兩大殺手,在《廣州日報》一篇調查新聞中,針對記者詢問如何盈利的問題,16WiFi董事長邱朝敏表示,互聯網時代通行的盈利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先為用戶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然后再去找別的商家進行變現。
如今,創業熱,公交WIFI也是一個創業的熱門領域,自從有了360免費商業模式的成功,及京東連年虧損最終上市一度達到400億市值,以及小米的硬件不賺錢先布局生態概念的走俏,在這些前輩的激勵下。這些不賺錢,一直虧損的各種創業者都愛將周鴻祎“羊毛出在豬身上”“風口上的豬”這些話掛在嘴邊。
“風口上的豬”一語描述公交WIFI面臨的機遇沒錯,但,“羊毛出在豬身上”卻并不適合公交WIFI的發展方向,這種說辭已經成為一種騙局,最可怕的是很大一部分創業者自己都信了,當在目前公交WIFI的商業模式看不到任何賺錢希望時,這些入局者很自信的告訴投資人和媒體,放心,我們以后要在豬身上賺錢,但這是這樣嗎?
“羊毛出在豬身上”商業模式的兩個基本條件
曾擔任過美國《連線》雜志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出版過一本《免費》一書,曾經在科技圈火了一陣,如今風頭已被《從0到1》這本書掩蓋。但在書里克里斯·安德森直言了免費商業模式背后的隱性成本和免費是個把戲的真相,在《免費》中文版里,周鴻祎的推薦評價:“用免費的產品和服務去吸引用戶,然后再用增值服務或其他產品收費,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普遍成長規律。”并也有所坦白的說“希望讀者能領會‘免費’的精髓,而不是表面的‘免費’。”
其實,免費商業模式在中國并不陌生,免費的搜索、免費的新聞、免費的QQ、免費的殺毒,這些以免費為主互聯網產品所產生的價值,一點不比那些收費的互聯網服務更小。
但免費商業模式并非萬能靈藥,并非所有的創業領域都適合。它的成功需要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海量的用戶;第二,用戶獲取的成本極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回過頭去看,包括河貍家和公交WIFI等領域,它們獲取新用戶的成本都非常高,以河貍家為例,隨著用戶增加旗下手藝人也要隨之跟上,因為這種上門服務對成本的消耗很大,幾乎用戶規模和成本是呈固定比例的增長。而以公交WIFI為例,這類迥異于餐飲店、商店、健身房的公交WIFI,大多是購買的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流量包,流量并非無限使用,每GB流量的增長成本相應加大。用戶的獲取的成本很高,也就是說當你服務10萬人無法收支平衡的時候,你服務1000萬人時同樣無法盈利,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邏輯并不合適它們。
公交WIFI的困境來自于三大運營商,尷尬現狀極似虛擬運營商
4月份,《每日經濟新聞》有一篇關于東莞公交WIFI失敗的報道,2014年開始上下傳媒開始布局東莞部分城市公交的免費WIFI,今年2月份,公交WiFi項目因未找到盈利模式被迫暫停。上下傳媒相關人士對外界透露,半年里上下傳媒在公交WiFi硬件設備、流量費用上已累積投入超300萬元。
為此上下傳媒的相關負責人為眾人算了一筆賬,布局公交WIFI的前端設備一套4000多元,服務器托管聯通基站要100萬。但這不是最大的成本,最大的成本是后期的流量購買,布局東莞WIFI上線傳媒用的聯通服務,一般的1GB3G網絡,批發均價約20元,而1GB的流量勉強是一輛公交車一天的供應量。如果人多,或者用戶耗費流量太大,成本就急劇增加,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控制流量勢必要盡力限制用戶利用WIFI使用視頻、游戲等流量消耗極大的服務,這樣又造成了用戶體驗差。最關鍵的是由于公交上網場景的營銷價值并未受到廣告主很高的認可,缺乏盈利來源也是東莞公交WIFI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更長遠的看,在公交車上搭載WIFI環境,卻不過是做著批發運營商流量換廣告投放的生意,畢竟不能持久。
互聯網時代通行的盈利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但是不是任何與互聯網相關的領域都適用。公交WIFI的用戶成本是隨著數量增加而增加的,服務一萬用戶時的收支難以平衡,服務一百萬時的問題同樣存在,現在越來越多布局公交WIFI的企業都在將前景,但前景真的那樣好嗎?
和公交WIFI有同樣困境的是去年曾被普遍看好的虛擬運營商,受制于三大運營商在資費問題上卡住喉嚨命脈,三大運營商即是批發商又是競爭對手,在沒有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如何突圍一直是個難題。反過來說,如果免費公交WIFI商業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作為為免費公交WIFI提供流量支持的三大運營商,直接流量免費靠廣告分成賺錢豈不是更直接?
后記
不知從什么時候,進入一個新環境,我們已習慣發問:有WIFI嗎?人對WIFI的饑渴背后體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對聯網的需求已經像呼吸空氣一樣隨時隨地。第二,現在三大運營商的流量套餐都TM太貴了。公交WIFI的出現,讓我等屌絲們著實的高興了一陣。但從現在的情況下來看,受制于成本投入和收益的矛盾里,公交WIFI在近期并不能為用戶帶來多好的服務體驗。
根據廣州日報近日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71.4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知道公交車上有WiFi,39.1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從未搜到過公交車上的WiFi,僅有4.7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連接并成功使用公交車上的WiFi,偶爾能連接成功使用的受訪者比例為30.66%。另外,不少受訪者坦承,不用公交WiFi的主要原因是嫌棄上網速度太慢,比例為36.56%。
高達三四成的因用戶體驗放棄公交WIFI的數字實在駭人,安全擔憂可以慢慢培養,網購之初也不是被人認為不安全,如今早已十分普及。雖然客觀的原因是流量資費上被三大運營商卡住了喉嚨,但為此犧牲了用戶體驗,必將被用戶所放棄。在已經掌握的數據來看,公交WIFI更像一個看似很美的騙局,“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愿望雖好,但自欺欺人并不能帶給創業者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