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型公司邁外迪獲得了騰訊、大眾點評3億元的C輪融資,而此前,邁外迪已經分別在2012年獲得了景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數千萬元A輪投資以及在2013年收獲了小米科技B輪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
業界不禁疑問,為何這家企業能夠得到多位互聯網大佬們的垂青?恐怕答案還要從商用Wi-Fi說起。
商用Wi-Fi,可以理解為區別于傳統Wi-Fi運營,以“免費Wi-Fi”為賣點從而搭建起的全新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商用Wi-Fi模式的好處是一舉三得:首先,商戶附近的個人用戶獲得了免費的Wi-Fi服務;其次,商戶獲得了線上營銷和市場推廣的新途徑,同時開放免費Wi-Fi也可提升商戶形象,增強用戶黏性;最后,商用Wi-Fi提供商可以通過運營Wi-Fi獲得服務費,而在積累了一定商戶規模和Wi-Fi熱點后,也可引入廣告商進行內容投放,進而實現增值收益。
當下,類似阿里、騰訊、百度、360等互聯網巨頭開始通過入資合股、戰略合作等方式實現戰略布局,比如阿里支付寶聯合樹熊網絡在支付寶錢包上嵌入免費Wi-Fi認證服務,支付寶用戶在進入阿里簽約的免費Wi-Fi區域后,就會提醒用戶使用,同時還會推送附近合作商戶的廣告和優惠券;騰訊則是通過旗下的高鵬團購,開展通過微信平臺認證上網的YeahWi-Fi項目。
互聯網企業搶占商用Wi-Fi入口的好處顯而易見,假如在未來,支付寶簽下了全國大部分商戶的商用Wi-Fi,那么近4億的支付寶用戶在逛街時就可以享受到由所有商戶提供的幾乎無縫的免費Wi-Fi網絡,商戶也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將促銷信息借由支付寶平臺推送出去,后續還可以逐漸嘗試應用分發、社交游戲、電子商務等業務。
更關鍵的是,一旦用戶選擇使用快捷、方便的支付寶付款,就意味著支付寶將可以拼湊出每位用戶從線上到線下的完整消費記錄,通過數據建模、喜好分析等大數據手段,可以為商戶發掘出哪些才是更具價值的潛在客戶,進而實現精準營銷和定位營銷,而由此帶來的收益將更加可觀。
年輕的互聯網企業借用寬帶資源搭建起了前景可期的商業模式,而運營商卻沒能增加收益,電信管道眼看著將被“商用Wi-Fi”再一次“過頂傳球”。如果未來商用Wi-Fi模式能夠成熟并廣泛推廣,商用Wi-Fi很有可能變為類似微信的另一個殺手級OTT業務,互聯網企業在賺得鍋滿瓢滿的同時,還將深深打擊運營商的WLAN付費網絡。
為了避免再一次被“OTT”,這一次,電信運營商選擇了“先下手為強”。中國電信是三家中最先行動的運營商,如此敏銳的市場嗅覺也說明了電信對于“去電信化”、“互聯網化”的決心。
目前,中國電信集團正在重啟“第四張網”項目。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四網協同”,這一次Wi-Fi網絡將與中國電信的電話網、移動網、寬帶網處于同等位置,并列為“第四張網”的Wi-Fi也將不再僅僅定位于C網的分流網絡,而是實現“單獨建設、獨立運營”。在中國電信“第四張網”的規劃下,各省市公司原有的Wi-Fi也將重新收編,由原來的各地分散部署改為集約式運營,對外統一品牌為“愛Wi-Fi”,并將浙江電信定為“愛Wi-Fi”的運營中心,希望借助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將分散于各地的AP熱點進行統一管理。
但未來商用Wi-Fi市場究竟鹿死誰手,目前還難下定斷,筆者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誰對商用Wi-Fi的運營能夠技高一籌。在這方面,中國電信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作為商用Wi-Fi市場的后進入者,中國電信如何利用既有的Wi-Fi資源快速切入市場,短期內快速拉攏一定規模的中小商戶入網,形成規模效應。
其次,“第四張網”將收編各地的WLAN網絡,雖然將運營中心放在了浙江,但日常的網絡運維和建設還需要各地省公司支援,如何處理好運營中心與各省公司在Wi-Fi上的責權劃分和利益分成,也需謹慎思量。
再次,互聯網企業的商用Wi-Fi模式是“前向免費、后向運營”,而運營商過去采用的是WLAN付費模式且已形成穩定的用戶市場,此番進軍商用Wi-Fi市場,運營商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做法是全盤接受還是有所保留,前端是不是一定“免費”,這還有待運營商的進一步思考。
最后,此前地方移動公司曝出的WLAN“熱裝冷用”問題在業界引發不小的震動,電信如何保證商用Wi-Fi網絡建設中不會出現類似問題,同時長期被用戶詬病的Wi-Fi認證手段繁瑣、Wi-Fi上網體驗不佳等網絡硬傷,電信又將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