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如果孩子過多曝光在鉛、氯仿、汽油味或殺蟲劑環境下,大多數父母可能非常擔憂,因為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它們以及其他250種物質列為2B類致癌物,射頻電磁場(RF-EMF)也位列其中。射頻電磁場產生的主要源頭是收音機、電視機、微博羅、手機以及Wi-Fi設備。
顯然,這些設備及其產生的射頻電磁場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十分常見。即使我們想,我們也無法完全避開它們。但是我們需要極力減少曝光在射頻電磁場環境中的幾率。這是《顯微和超微結構雜志》(Journal of Microscopy and Ultrastructure)最近刊發的調查文章得出的結論,因為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吸收微波輻射。
其他研究和分析也顯示,孩子和青少年暴露在Wi-Fi設備散發的微波中更危險。理由包括:
1.兒童比成年人吸收的微波數量更高;
2.胎兒比兒童更容易受到微波傷害,因此孕婦應竭力讓胎兒避免受到微波輻射;
3.青春期女孩和女性不應將手機放入胸部或頭巾里;
4.手機說明書中曾明確作出警告,存在過度曝光在微波輻射環境中的問題;
5.政府已經發出相關警告,但大多數公眾依然不知道;
6.當前的微波輻射曝光極限不合適,應該進行修改;
7.無線設備都是無線電發射機,包括玩具。為此出售使用無線技術的玩具應受到密切關注;
8.兒童和胎兒吸收更多微波輻射,因為他們的身體相對來說較小,他們的頭骨更薄,他們的腦組織更容易吸收微波輻射。
此外,許多研究正尋求曝光于射頻電磁場環境與不同類型癌癥、精子成活率低以及其他疾病之間的聯系。可是,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研究存在很多限制。比如,曝光在致癌物環境下的時間需要在30年以上。
當然,并非所有電子設備都會產生射頻電磁場。可是至少應該將Wi-Fi設備的安全水平分為成人和兒童兩類,我們也希望更多長期研究能夠驗證當前結論。與此同時,政府當前的監管規則足夠嗎?他們警告的曝光極限水平似乎已經19年沒有修訂過。
IT專業雜志《Network World》專欄作家馬克·吉布斯(Mark Gibbs)曾在題為“Wi-Fi正慢慢殺死我們?”的文章中指出,法律和警告都很好,但對使用微波技術的產品進行限制的規定多是為了求穩。這也就是說,主要出于行業安全考慮,而非為了社會安全。吉布斯還補充說,這不禁讓人產生質疑:Wi-Fi和手機將引發人類史上最大的健康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