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就餐,把裝有四五種飯菜的餐盤放到感應區,系統就可讀出飯菜的售價;還沒到家,你就可用手機“遙控”開啟家里的空調和電熱水器……這些依賴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應用,有沒有讓你有種穿越未來的感覺?
物聯網,就是萬物相連的互聯網,它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落實“一號工程”,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推進智慧應用,我市出臺了《杭州市建設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三年行動計劃》。作為“六大中心”之一,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會讓杭州變成啥樣?
物聯網技術讓萬物相連
在錢塘江下游,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內,一個規劃面積約5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億元的“杭州國際傳感谷”正在形成,并成為杭州“三鎮三谷”之一。
“要依托先進的傳感技術和雄厚的產業基礎,讓杭州國際傳感谷逐步實現產業和環境"雙生態",并著力發展以紅外技術為主的紅外傳感產業,以生物、無線、納米、微系統為主的新興傳感技術產業,以及以壓力、速度、流量、位移為主的傳統傳感技術產業,將杭州國際傳感谷打造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陣地、人才技術的集聚高地、科技創新的研發平臺和知本資本的服務平臺。”在錢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尤建浩看來,物聯網的特點是通過感知與識別技術,讓物品開口說話、發布信息,而傳感技術正是物聯網最基礎的應用,“正是因為傳感技術的集聚,萬物相連才變成了一種現實。”
經過幾年的發展,杭州物聯網產業規模日益壯大。2013年,全市物聯網產業實現主營收入524.38億元,約占全國物聯網產業總量的1/1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濱江)作為全國三個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之一,已成為杭州、全省乃至國內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示范區。
目前,我市物聯網產業的產業鏈日趨完善,已形成了涵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的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涌現出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中控科技、聚光科技等龍頭企業。尤其是在應用領域,我市以“智慧城市”和“兩化融合”為著力點,帶動了物聯網技術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到2017年
力爭物聯網產業產值超千億
雖然我市物聯網產業已基本形成關鍵控制芯片設計研發、傳感器和終端設備制造、系統集成以及相關運營服務的產業鏈體系,但在物聯網推廣示范應用上還沒有規模化,同時在微型和智能傳感器、超高頻和微波RFID(無線射頻識別)標簽核心產品、傳感芯片等傳感器關鍵技術上尚未突破,兩塊“短板”制約著杭州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為解決“短板”問題,《杭州市建設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三年行動計劃》應運而生,杭州建“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被提上日程。(下轉第4版)
(緊接第1版)根據《計劃》,杭州未來三年內,將培育規模超百億的龍頭企業3家以上,發展“專、精、特、新”重點企業200家以上,孵化創新創業企業500家以上,全市物聯網產業實現主營收入力爭達到1000億元。
也就是說,要在物聯網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在示范應用上推進一批工廠物聯網等示范應用項目,并為民生工程、城市管理等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提供物聯網技術支撐。
同時,還要將城西科創園打造成城西物聯網產業發展集聚區,將錢江開發區打造成為杭州國際傳感谷,并重點發展傳感器、數字安防、網絡通信、智能裝備等產業,培育挖掘數字健康、車聯網、北斗導航、智能家電等產業,推進物聯網標準體系、公共技術服務、檢測認證服務、應用展示體驗與交易等平臺建設。
智慧應用讓杭州城市更“聰明”
在杭州,有一款叫“城市通”的APP(客戶端)軟件,打開后可以智能尋找公共自行車租車點、停車位,同時還可以查詢公交、地鐵信息等;
安裝有運行狀態監控和自動報警系統的電梯,一旦出現運行問題,傳感器會自動向后方平臺報警求助,并將信息傳遞給維保單位;
而“交通杭州”APP,則涵蓋了城市公交、公共自行車、地鐵、水上巴士、出租車等多種出行系統,點點手機,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近年來,圍繞交通治堵、五水共治和大氣污染治理等領域,杭州運用RFID技術、傳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等物聯網技術,推進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網絡化、可視化、精細化,這讓城市變得更加“聰明”。
按照杭州的設想,智慧應用要以“信息惠民”為核心,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位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支持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養老、智慧警務、智慧生活等重點專項建設,推動物聯網技術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多個領域,讓看似高深的物聯網滲透到老百姓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此外,杭州還將重點推進物聯網在機械、冶金、化工、輕工、紡織等行業的應用,推動一批工廠物聯網示范應用,促進生產裝備、生產過程、生產產品、生產服務等智能化,實現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工藝優化、產品設備監控管理、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工業安全生產管理、產品(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管理等領域物聯網應用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