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公司最近發布了其x86服務器虛擬化基礎設施魔力象限報告,在這份最新報告中,分析業巨頭把基于虛擬機管理程序的虛擬化方案同容器技術放在了一起。這顯然是種錯誤的作法,而且筆者此前也曾經多次探討過虛擬化與容器技術之間的差異所在。
即使大家認為深究各類技術層面的差異毫無意義,二者在商業方面也仍然存在著足以區分彼此的堅實理由。如果采用更為直白地解釋,那么虛擬機管理程序代表著過去,而容器技術則象征著未來。
虛擬機管理程序是一種為傳統“整體性”應用提供冗余、移動與功能的手段,事實上此類應用程序在最初設計中并不包含這些元素。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在編寫應用程序時,始終假設其屬于運行在給定系統之上的惟一負載,而且該系統永遠不會出現故障,這類應用程序正是當前虛擬機管理程序的主要支持對象。
然而現代應用程序在設計思路中納入了“微服務”概念,它們體積更為小巧,而且每個組件拆分出來之后都能夠形成一個獨立的微型應用。
應用本身在設計當中考慮到了發生故障(無論是整體故障還是部分故障)以及從故障狀態加以恢復的需要,而容器正是滿足現代應用程序需要的最佳技術方案。
大家也可以將一部分傳統應用運行在容器環境當中,我們當然也可以為微服務搭配與之對應的操作系統,并將它們共同交由虛擬機管理程序進行打理。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有些荒謬。
試圖將容器與虛擬機管理程序加以合并,無異于把New Horizons計劃中的Kb每秒星際傳統系統與40 Gb以太網雜糅在一起——雖然看起來它們都屬于“通信系統”,但適用范圍與自身特性卻迥然有異。
更傾向哪一種?
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將容器與虛擬機管理程序加以區分才是正確的選擇,這意味著Odin(也就是Parallels公司此前定名為Service Provider業務)不應該出現在Gartner的x86服務器虛擬化基礎設施魔力象限當中。當然,請大家千萬不要誤解,Odin確實是一款值得稱道的產品——這完全屬于定位問題。
我花了一點時間對Virtuozzo公司的容器化產品進行了一番調查,并追蹤了幾位實際客戶。我甚至在最近于溫哥華召開的OpenStack峰會上同該公司首席執行官Birger Steen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Odin絕對值得被收錄到Gartner公司的魔力象限榜單當中,但它不應該被列為“虛擬化”領域的又一款競爭性方案。相反,我們應該將其列入到容器化軟件魔力象限的右上角,也就是領導者區間當中。
Virtuozzo公司是當前最為出色的容器系統供應商之一,雖然有些朋友可能會爭辯稱,Solaris的容器化技術明顯更勝一籌,但將它們二者視為這一領域中的雙姝可謂是實至名歸。
Odin在此次榜單上的“前瞻性”方面表現出色,而且顯著鞏固了多年來由各大主機托管廠商牢牢把控的“虛擬私有服務器”解決方案。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家能夠跨越容器技術與虛擬機管理程序間定義界線的技術供應商,那么當選的一定會是Odin。他們幫助客戶獲得了將更多傳統類型應用程序運行在容器環境下的能力——并同時擁有虛擬機管理程序類型的功能,相比之下其它供應商的表現則要差得多。
盡管如此,Odin最終卻被劃分到了“利基廠商”區間——這樣的結論對于一家在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的企業來說顯然不夠公平。
虛擬化與容器技術擁有不同的既定目標,也許終將有一天,二者會被視為同類技術成果,但在此之前,仍有大量傳統軟件及其功能特性需要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