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選擇商業化產品還是專利產品?企業主管們在幾十年里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如今這一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緊迫。
由于軟件定義網絡[注](SDN[注])已經為徹底虛擬化的端對端數據基礎設施新時代——軟件數據中心(SDDC)做好了準備,許多人想知道他們能否通過在“白盒”硬件頂層部署先進的軟件管理層來獲得操控這一新興架構所需的靈活性。如果它們能夠象承諾的那樣工作,那么這類方案將具有更快更大的擴展性,并且能夠以更低的成本被部署和運行。
很自然,那些制造和銷售專利硬件的廠商并不這么認為。不僅僅是作為物理網絡基礎設施巨頭的思科(通過昂貴的專利硬件鎖定,思科已經成為了物理網絡基礎設施的代名詞),瞻博和博科等公司也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在本周于舊金山召開的思科Live大會上,首席執行官John Chambers 對即將到來的網絡行業整合進行了警告。他警告稱,只有那些能夠真正展示SDN獨特解決方案的廠商才能夠成為大贏家。
思科的InterCloud是如何使用OpenStack優化針對ACI的SDN?
對于思科來說,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將ACI平臺與Nexus 9000等專利交換機產品進行緊密的整合。思科杰出工程師John Woolwine在今年2月份曾經對太網絡處理器(ENP)進行了論述。他認為更深層次的軟件層能夠洞察底層基礎性設施,整個數據環境也將變得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它們將成為全自動的高智能化網絡架構,并且能夠根據預測性分析和“自我學習”能力對自身進行配置和重新配置。
思科已經意識到,許多數據生態環境,尤其是網絡級云基礎設施的創建將基于使用OpenStack和Eucalyptus等開源API格式的商業化硬件。這是InterCloud的出發點。該平臺不僅整合了可提供強大編程能力的ACI堆棧,還使用了集成OpenStack的全新InterCloud Fabric技術。這一舉措使得思科能夠針對他們專利基礎設施提供經過優化的SDN服務,同時這些基礎設施仍然具有擴展性并且可以從不同的云生態系統當中匯聚資源。
早期跡象表明商業化SDN基礎設施已占據優勢
未來思科是否有足夠的實力雄踞網絡行業的頂端?坦率地說,目前機率各占一半。對于大部分企業團體來說,距離充分部署SDN還需要幾年時間。商業化基礎設施對專利系統帶來的威脅目前已經展示出來了。市場研究機構Datacenter Knowledge的Yevgeniy Sverdlik指出,近期高端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銷售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滑。這一趨勢將蔓延至對移動和訪問層產品的支持。隨著Facebook的開放計算項目(Open Compute Project)等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平臺將關注點由服務器和存儲轉向網絡,商業化基礎設施的發展將在未來十年當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需要記住的是,一旦進入到開放vs.封閉和商業化vs.專利化階段,企業基礎設施市場將不再是一場零和博弈。商業化解決方案的每一場勝利未必會給思科帶來損失。具有水平擴展性的基礎設施,尤其是那些針對云服務的基礎設施,可能將采用商業化基礎設施,同時數據中心的高價值功能將從“親力親為的”解決方案中受益。
思科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首先要證明商業化系統在整個網絡生命周期內并不總是具有優勢,其次要證明他們的專利系統能夠提供開放平臺所不能提供的關鍵性優勢。如果這兩個點都未能落實,那么思科在未來十年的發展當中將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