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全球范圍內而言,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和產業化水平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將在國家信息安全戰略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就相關技術理論水平而言,目前,中國與歐洲、美國同屬于世界一流水平。而在產業化方面,我國量子通信產業已經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并已經建成多個城域網,長達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京滬干線也已于2017年9月29日正式開通。
據相關機構統計,2017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總體市場規模達到了180億元,而2018年,這一數字預計會增長至32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7.78%。預計到2024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建設及運營服務市場規模將會高達912億元,同比增長13.57%。隨著相關技術的突破與市場需求轉向,量子通信已經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國內量子通信技術領先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世界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一歷史性事件吸引了全球科學界的矚目,中國量子科技的發展水平讓世界各國倍感驚訝。2016年12月,“京滬干線”全線貫通,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基于可信中繼方案的遠距離量子安全密鑰分發,可以為政務、金融及軍民融合等領域提供數據保密通信服務。2017年6月,中國又利用“墨子號”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2017年12月27日,由亨通光電承建的寧蘇量子干線的正式開通,進一步擴大中國在該領域的優勢,堪稱量子保密通信實用化的一個里程碑式事件。據悉,目前連接北京和廣州的量子通信干線也在建設當中,建成之后國內量子線路將變得更為豐富。
毋庸置疑,在整個量子保密通信領域,中國是科研進展最快、成果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成功建成了京滬干線等量子保密通信干線,還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從根本上講,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離不開國家對該領域的高度重視。在2016年發布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便提到了量子信息技術、量子密鑰技術,強調超前布局戰略性產業,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培育未來發展新優勢等內容。
2016年1月,潘建偉院士率領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獲得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潘建偉也因年僅45歲的年齡優勢,成為了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就連英國《自然》雜志也在特稿中慨嘆:“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于歐美。”可見,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