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行業動態 → 正文

潘建偉:為量子通信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9-07 09:11:12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自媒體綜合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由于量子通信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等多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世界各國都為它投入了大量資源。而這次,中國先于美國,俄羅斯等技術大國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發射至太空,是一次重大突破,也標志著中國的信息安全得到技術保障。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志曾如此感嘆:中國在量子衛星領域將領先于歐美。

說起中國的量子通信,有一個必須提到的名字——潘建偉。

潘建偉生于1970年,浙江東陽人,41歲當選中國“最年輕院士”,42歲獲得國際量子通信大獎,45歲成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現在,作為首席科學家,他領銜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經飛上太空。“把量子實驗室搬上太空的夢想,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潘建偉激動地說。

與量子“糾纏不清”

潘建偉的家庭教育與那個年代的其他家庭不太相同,小時候的潘建偉是一個被“開放式”教育的孩子。

“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煤油燈旁,聽爸爸講《聊齋》故事,放學后,我會把作業帶到山上去做,父母也不會抓我回去。”后來,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他曾擔心學物理會養不活家人,畢竟,那是個“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年代。父母說:“沒關系,我們都有退休工資,按照你自己的興趣來就可以了。”他突然發現,排除了功利的想法,抉擇其實很簡單,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

當然,沒有偶然的成功,包括27歲時科研成果就已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的潘建偉。

初中時潘建偉舉家搬到縣城,教育資源的差距讓他的成績比往日一落千丈,語文基礎差,英語40分,但是他從不服輸,拉著同學練英語,追著老師問問題……,1987年,順利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

進入大學后潘建偉發現,班里有七個狀元,人才輩出,可他已不再執著于分數,愛因斯坦的散文讓他堅定了對物理研究的決心,也開始醉心于量子疊加態的研究。只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潘建偉愈發感覺到,量子理論中的各種疑案需要更尖端的實驗技術才能得以驗證。而當時國內的研究水平還很落后,于是潘建偉決定出國求學。

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后,潘建偉于1996年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量子力學世界級大師塞林格。也正是在這里,潘建偉許下了“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學實驗室”的愿望,而這之后的每一步,都讓他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點。

剛入塞林格教授門下攻讀博士學位,他就一直在腦海里醞釀著一個對量子態進行隱形傳輸的實驗方案。

他研究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就是利用“量子糾纏”的一種全新通信方式,也稱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原理是什么呢?簡單說,兩個糾纏過的量子就好像兩個相愛的人,即使相隔萬里仍有心靈感應。

在理論上,這種不可竊聽不可復制的信息傳輸方式,可以保證信息傳輸的絕對安全,這是唯一一種從物理上保證信息安全的方式,和過去以計算復雜性為基礎的傳統密碼通信相比,顯然要高明的多。

無巧不成書,這正是當時另一組在研究的量子態隱形傳輸的理論方案。加入該組后的第二年,潘建偉成為了發表在Nature上的《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第二作者。

潘建偉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

潘建偉真正實現他立下的“豪言壯語”的契機,是一部紀念“兩彈一星”的片子。片中提到一位叫郭永懷的老先生,因為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后來被發現他為了保護在基地帶回來的數據,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尸體都燒焦了,但是裝有珍貴資料的公文包毫發無傷??吹竭@里,潘建偉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我一定要回去為國家做點事情。”

回國后的潘建偉在中國科大負責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面對國內量子信息研究領域一片空白的現狀,團隊步履維艱,想要申請到國內科研經費也并非易事。加之鋪天蓋地的批量子信息技術為“偽科學”的質疑聲,他只是潛心研究,以期用科研成果改變這一切。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研究組就在世界權威雜志《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7篇論文。而當時國內高校,在該雜志上一年也發不了幾篇。

為保證與國外信息實時接軌,潘建偉自請做“候鳥”,往返于中外實驗室,而到了2009年,潘建偉辭去國外的職務,將實驗室遷回中科大,當初他送往國外各大頂尖實驗室的年輕人也都陸續回國,組成了如今屢破紀錄的“夢之隊”。

早期實驗室里的同事  ·首次實現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首次實現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

·首次實驗實現了八光子薛定諤貓態;

·利用八光子糾纏,首次實驗實現了拓撲量子糾錯;

·首次實驗實現了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

·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這也被英國物理學會(Physics World)評為“2015年度十大物理學突破”。。。。。。

其中最令世人驚嘆的便是于2016年8月16日1時40份成功發射升空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潘建偉真的很喜歡薺菜

潘建偉和他的團隊,都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質。

“有一年春天,我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實驗做完了,本該盡快趕到德國海德堡去籌建自己的實驗室,可我很留戀在多瑙河邊采摘薺菜的那一份愜意,擔心到海德堡就再也采不了薺菜,于是就在維也納多待了一段時間。

結果,在海德堡的實驗計劃被延后,后續的一個重要實驗被別人先做了出來。當時,我感到有些懊惱,尤其是后來我發現在海德堡的內卡河邊其實也有薺菜。

但是,我很快就釋然了:工作是做不完的,這個實驗未能如愿,下個實驗再努力就是了,沒有必要給自己施加那么大壓力,相對悠閑一點,回到實驗室的效率反而會更高。”

潘建偉曾經有一個實驗做了整整4年,最后成功了。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上,《自然》的審稿編輯稱這篇文章是“英雄式的文章”。

潘建偉的這種從容不迫同樣也感染了他的學生。他的一個學生在若干年內只發表了三篇文章,篇篇扎實。在參評某個獎時,專家質詢為什么只有三篇文章,潘建偉說,因為他沉得住氣,有耐心,做的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工作。最終,這個學生獲得了該重要獎項。

這些年,人們問他最多的問題就是:“潘建偉,你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潘建偉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國內會面時,總會被問到最近發的文章、獲的獎;媒體的采訪,也只是關注于成就,而非研究的原因。

“有一年,”潘建偉回憶道:“我正好到奧地利一個山區度假,碰到一個八十歲左右的老太太,對中國人很好奇。”了解到潘建偉正在研究量子態隱形傳輸,她說:“我讀過你在《Nature》發表的文章,但是沒讀懂。”這令潘建偉不禁感嘆,大眾眼中與科學毫無關系的八十歲老人竟對科學抱有如此的好奇心。

正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潘建偉的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潘建偉用行動回應質疑,以身體力行來告訴人們科學的力量。

與未來科學大獎結緣

由于潘建偉在量子通信相關領域做出的貢獻,2017未來科學大獎將當年物質科學獎頒發給他,獎金一百萬美元。

當潘建偉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時,他謙虛又驕傲的說:“公元前700年,斯巴達人就開始使用某種方法的加密數來傳遞相關命令。后來到了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又發明了一種把字母交換,變成密碼的方式。

這些密碼,本質上都是會被破解的。因為即使把字符替換掉,每個字符用的頻度仍然是固定的,不管是漢語、英語,還是德語,都有這個規律。

所以,無論是古代的密碼還是現代的密碼,它們都是建立在計算復雜度的基礎上的?;谟嬎銖碗s度的密碼,只要計算能力足夠,原則上都是可以被破解的。

所以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安全方面的永恒話題,就是如何能夠找到一種安全的密碼。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懷疑,以人類的智力到底能不能構造人類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碼?我們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以我們人類的智力,能夠設計出一種現實的技術,讓無條件安全通信成為可能。這就是我們這些年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它所達到的結果。”

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

科學網:“70后”院士:潘建偉的人生常數

環球人物網:“70后”潘建偉,與量子“糾纏”二十年

新華社:潘建偉:我用了9年追求所愛的人,這么難的事情都做到了,還有什么不能做成

金華新聞網:科學的價值潘建偉在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科學網:潘建偉:在質疑中前行,讓中國坐穩世界量子通信第一位!

中國經濟網: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墨子號”是怎樣煉成的

關鍵字:中國量子通信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自媒體綜合

x 潘建偉:為量子通信貢獻中國智慧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統一通信/協作行業動態 → 正文

潘建偉:為量子通信貢獻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9-07 09:11:12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自媒體綜合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由于量子通信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等多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世界各國都為它投入了大量資源。而這次,中國先于美國,俄羅斯等技術大國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發射至太空,是一次重大突破,也標志著中國的信息安全得到技術保障。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志曾如此感嘆:中國在量子衛星領域將領先于歐美。

說起中國的量子通信,有一個必須提到的名字——潘建偉。

潘建偉生于1970年,浙江東陽人,41歲當選中國“最年輕院士”,42歲獲得國際量子通信大獎,45歲成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F在,作為首席科學家,他領銜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經飛上太空。“把量子實驗室搬上太空的夢想,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潘建偉激動地說。

與量子“糾纏不清”

潘建偉的家庭教育與那個年代的其他家庭不太相同,小時候的潘建偉是一個被“開放式”教育的孩子。

“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煤油燈旁,聽爸爸講《聊齋》故事,放學后,我會把作業帶到山上去做,父母也不會抓我回去。”后來,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他曾擔心學物理會養不活家人,畢竟,那是個“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年代。父母說:“沒關系,我們都有退休工資,按照你自己的興趣來就可以了。”他突然發現,排除了功利的想法,抉擇其實很簡單,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

當然,沒有偶然的成功,包括27歲時科研成果就已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的潘建偉。

初中時潘建偉舉家搬到縣城,教育資源的差距讓他的成績比往日一落千丈,語文基礎差,英語40分,但是他從不服輸,拉著同學練英語,追著老師問問題……,1987年,順利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

進入大學后潘建偉發現,班里有七個狀元,人才輩出,可他已不再執著于分數,愛因斯坦的散文讓他堅定了對物理研究的決心,也開始醉心于量子疊加態的研究。只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潘建偉愈發感覺到,量子理論中的各種疑案需要更尖端的實驗技術才能得以驗證。而當時國內的研究水平還很落后,于是潘建偉決定出國求學。

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后,潘建偉于1996年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量子力學世界級大師塞林格。也正是在這里,潘建偉許下了“在中國建一個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學實驗室”的愿望,而這之后的每一步,都讓他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點。

剛入塞林格教授門下攻讀博士學位,他就一直在腦海里醞釀著一個對量子態進行隱形傳輸的實驗方案。

他研究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就是利用“量子糾纏”的一種全新通信方式,也稱量子通信。量子通信的原理是什么呢?簡單說,兩個糾纏過的量子就好像兩個相愛的人,即使相隔萬里仍有心靈感應。

在理論上,這種不可竊聽不可復制的信息傳輸方式,可以保證信息傳輸的絕對安全,這是唯一一種從物理上保證信息安全的方式,和過去以計算復雜性為基礎的傳統密碼通信相比,顯然要高明的多。

無巧不成書,這正是當時另一組在研究的量子態隱形傳輸的理論方案。加入該組后的第二年,潘建偉成為了發表在Nature上的《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第二作者。

潘建偉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

潘建偉真正實現他立下的“豪言壯語”的契機,是一部紀念“兩彈一星”的片子。片中提到一位叫郭永懷的老先生,因為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后來被發現他為了保護在基地帶回來的數據,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尸體都燒焦了,但是裝有珍貴資料的公文包毫發無傷。看到這里,潘建偉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我一定要回去為國家做點事情。”

回國后的潘建偉在中國科大負責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面對國內量子信息研究領域一片空白的現狀,團隊步履維艱,想要申請到國內科研經費也并非易事。加之鋪天蓋地的批量子信息技術為“偽科學”的質疑聲,他只是潛心研究,以期用科研成果改變這一切。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研究組就在世界權威雜志《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7篇論文。而當時國內高校,在該雜志上一年也發不了幾篇。

為保證與國外信息實時接軌,潘建偉自請做“候鳥”,往返于中外實驗室,而到了2009年,潘建偉辭去國外的職務,將實驗室遷回中科大,當初他送往國外各大頂尖實驗室的年輕人也都陸續回國,組成了如今屢破紀錄的“夢之隊”。

早期實驗室里的同事  ·首次實現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首次實現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

·首次實驗實現了八光子薛定諤貓態;

·利用八光子糾纏,首次實驗實現了拓撲量子糾錯;

·首次實驗實現了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

·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這也被英國物理學會(Physics World)評為“2015年度十大物理學突破”。。。。。。

其中最令世人驚嘆的便是于2016年8月16日1時40份成功發射升空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潘建偉真的很喜歡薺菜

潘建偉和他的團隊,都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質。

“有一年春天,我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實驗做完了,本該盡快趕到德國海德堡去籌建自己的實驗室,可我很留戀在多瑙河邊采摘薺菜的那一份愜意,擔心到海德堡就再也采不了薺菜,于是就在維也納多待了一段時間。

結果,在海德堡的實驗計劃被延后,后續的一個重要實驗被別人先做了出來。當時,我感到有些懊惱,尤其是后來我發現在海德堡的內卡河邊其實也有薺菜。

但是,我很快就釋然了:工作是做不完的,這個實驗未能如愿,下個實驗再努力就是了,沒有必要給自己施加那么大壓力,相對悠閑一點,回到實驗室的效率反而會更高。”

潘建偉曾經有一個實驗做了整整4年,最后成功了。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上,《自然》的審稿編輯稱這篇文章是“英雄式的文章”。

潘建偉的這種從容不迫同樣也感染了他的學生。他的一個學生在若干年內只發表了三篇文章,篇篇扎實。在參評某個獎時,專家質詢為什么只有三篇文章,潘建偉說,因為他沉得住氣,有耐心,做的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工作。最終,這個學生獲得了該重要獎項。

這些年,人們問他最多的問題就是:“潘建偉,你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潘建偉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國內會面時,總會被問到最近發的文章、獲的獎;媒體的采訪,也只是關注于成就,而非研究的原因。

“有一年,”潘建偉回憶道:“我正好到奧地利一個山區度假,碰到一個八十歲左右的老太太,對中國人很好奇。”了解到潘建偉正在研究量子態隱形傳輸,她說:“我讀過你在《Nature》發表的文章,但是沒讀懂。”這令潘建偉不禁感嘆,大眾眼中與科學毫無關系的八十歲老人竟對科學抱有如此的好奇心。

正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潘建偉的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潘建偉用行動回應質疑,以身體力行來告訴人們科學的力量。

與未來科學大獎結緣

由于潘建偉在量子通信相關領域做出的貢獻,2017未來科學大獎將當年物質科學獎頒發給他,獎金一百萬美元。

當潘建偉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時,他謙虛又驕傲的說:“公元前700年,斯巴達人就開始使用某種方法的加密數來傳遞相關命令。后來到了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又發明了一種把字母交換,變成密碼的方式。

這些密碼,本質上都是會被破解的。因為即使把字符替換掉,每個字符用的頻度仍然是固定的,不管是漢語、英語,還是德語,都有這個規律。

所以,無論是古代的密碼還是現代的密碼,它們都是建立在計算復雜度的基礎上的?;谟嬎銖碗s度的密碼,只要計算能力足夠,原則上都是可以被破解的。

所以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安全方面的永恒話題,就是如何能夠找到一種安全的密碼。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懷疑,以人類的智力到底能不能構造人類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碼?我們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以我們人類的智力,能夠設計出一種現實的技術,讓無條件安全通信成為可能。這就是我們這些年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它所達到的結果。”

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

科學網:“70后”院士:潘建偉的人生常數

環球人物網:“70后”潘建偉,與量子“糾纏”二十年

新華社:潘建偉:我用了9年追求所愛的人,這么難的事情都做到了,還有什么不能做成

金華新聞網:科學的價值潘建偉在清華經管學院2018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科學網:潘建偉:在質疑中前行,讓中國坐穩世界量子通信第一位!

中國經濟網: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墨子號”是怎樣煉成的

關鍵字:中國量子通信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自媒體綜合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缙云县| 南充市| 图木舒克市| 贺兰县| 孝感市| 嘉定区| 德江县| 白水县| 通化县| 宁津县| 奎屯市| 清原| 天气| 和田市| 长汀县| 山丹县| 竹山县| 高淳县| 金川县| 山西省| 大城县| 谷城县| 米脂县| 肥乡县| 辽宁省| 上饶县| 高州市| 福安市| 海丰县| 邓州市| 盐边县| 佛冈县| 丹江口市| 汝城县| 勐海县| 海城市| 黄石市| 钟山县| 紫阳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