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陌生人社交產品而言,其用戶獲取、留存,以及后續的商業化,都建立在較高的用戶匹配效率上,畢竟陌生人社交產品不像微信、QQ這樣的熟人社交有著天然的高活躍度。兩個完全陌生的用戶如何在一款社交產品上建立聯系,就成為社交領域創業者考慮的問題,因為這種聯系一旦建立,覆蓋上面的關系網絡將帶來極高的商業化潛力,無論是游戲、廣告、會員,或是直播。下面,就從陌陌、探探、Same這三款熱門的陌生人社交產品,談談陌生人社交產品如何提高匹配效率。至于直播,我認為其本質更像是表演,而非社交,所以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
陌陌:LBS、iOS、誰看過我
陌陌天生就是一款LBS社交產品,在2011年成立時,雖然外有Foursquare,內有街旁,但陌陌主打LBS社交的模式還是很超強的。而這種簡單粗暴地將異性由近及遠排列的模式,用戶體驗不能更友好,用戶匹配效率不能更高,世紀初同城聊天室取代了漫無目的的網上聊天,10年后的LBS產品直接將距離縮小到了一個小區、一座寫字樓。雖然很快陌陌被冠上了"約炮神器"的名號,但無礙這種產品邏輯的成功,"簡單可依賴",百度的slogan似乎適合當時的陌陌。
2011年7月第一版陌陌只有iOS版,直到近半年后才發布安卓版。2011年中iPhone還沒有成街機,手持第四代的蘋果用戶直接將用戶類型做了區隔,他們的用戶畫像是:城市、高知、白領。雖不完全準確,但iOS版本先行的策略是利于早期用戶匹配的。當然隨著安卓版發布,用戶規模不斷增大,匹配效率也逐漸走低,2015年的陌陌6.0改版希望通過增加諸如學校、家鄉、職業等標簽結合LBS進行更精準的推薦匹配,但用戶資料造假使得改版初衷大打折扣。這里不再贅述,有機會另起一篇單獨講,下面講陌陌的會員體系。
在提高用戶匹配效率上,陌陌會員服務功不可沒,有道是一切會員體系都是炫耀體系,陌陌會員也是如此。陌陌會員功能涵蓋:專屬標示、更多頭像、誰看過我等功能,而其中"誰看過我"功能可以說是會員功能的核心,相較于直接跟陌生人搭訕,從"誰看過我"列表中搭訕的成功率更高,這側面表示對方似乎也對"我"有意思。在陌陌推出直播前,會員收入一直占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就可以想象出用戶對此功能的熱愛,因為它切實地對提高用戶匹配有幫助。毫不夸張地說,陌陌對會員運營的成功堪比QQ鉆石系列。
探探:你情我愿、興趣標簽
作為后陌陌時代最成功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探探Copy自國外的Tinder,但仍然憑借更簡單粗暴的產品獲取了千萬用戶,當然,表面簡單粗暴的產品都有其內在細膩的邏輯。
簡單來講,探探跟陌陌都是刷臉社交,但探探用戶關系的匹配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礎上的,"刷臉"這一環節已經過濾掉不想互動的用戶,只有相互感興趣才能匹配成功進行下一步溝通,這就避免了陌陌上大量的無效互動(例如一個顏值高的女性會收到上百個"你好")。說白了,探探直接將用戶群體做了區隔,白富美跟高帥富聊,打工仔和打工妹聊,說是"你情我愿",不如說是"門當戶對"。當然,只通過"刷臉"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時候個人資料頁興趣標簽就起作用了。
個人資料頁的興趣標簽對用戶進行了更深度的區隔,去過的地方、喜愛的音樂電影、熱衷的運動,都成為繼續優化匹配度的方式,一個去過多個國家旅游的用戶與有過留學經驗的用戶,匹配成功的概率也就更高。當然,由于個人資料頁入口較深,難免會在初期"刷臉"的過程中錯過一些合適的目標用戶。而探探的其他一些為了提高匹配效率的嘗試,例如"在國貿與她擦肩而過3次"似乎效果一般,畢竟是同城LBS產品,距離不再是問題,"擦肩而過"就能說明二者的緣分?似乎也很牽強。
Same:人以群分、極小顆粒度、產品工具化
"看不出有什么潛力,但又好像代表了未來的樣子",這是之前騰訊投資Same后馬化騰的評價。是否代表未來不敢談,但Same的確有很多的可取之處。相較于其清新的產品UI,Same團隊在內容運營上的確值得很多社交類公司學習,其通過建立顆粒度極小的頻道以及將產品工具化,實現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目的,提高了用戶關系的匹配。
Same頻道的顆粒度極小,比如:Siri萌萌噠(調戲Siri)、手拿drinking系列(手拿星巴克可以,手拿統一綠茶不合適)、輕性感(尺度要拿捏準)等,而非像百度貼吧一樣將話題粗暴定義為:籃球吧、女神吧等。這種顆粒度極小的話題,尤其是細分小眾的話題,一旦用戶進來能形成很強的認同感,因為主題已經定位切分的很細了,那么理解內容以及進一步創作相應的內容門檻就變高了,這已經對用戶實行了過濾。很多顆粒度極小的話題頻道,仿佛是一道暗語,進來的人仿佛是失落多年的兄弟姐妹,所以,通過顆粒度極小的話題,實現了用戶高效率的匹配。
何謂產品工具化?是Same一些在功能方面創新的頻道設置,比如:早期打卡、你說歌名我唱給你聽、投票根本停不下來、聲控福利社等,Same直接開辟打卡、錄音、投票功能給予產品支持。對于"你說歌名我唱給你聽"這樣的頻道,如果一位用戶唱的好聽,很容易與點歌用戶建立關系的。這其實都是一些微小的創新,但的確籠絡了不小的一批用戶。隨著Same前段時間新上線"找朋友"的同城功能,其在陌生人社交方向的戰略也更激進。
結語:以上三款社交產品成功的因素很多,我只是從自己的使用經驗以及所看所思中得出一些觀點,難免有失偏頗。但由衷地希望在微信成為流量黑洞、直播產品遍地的當下,能有更多好玩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