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信朋友圈出現以后,唱衰微博的聲音就不絕于耳。然而,自2012年微信發布朋友圈功能以來,四年過去了,微博不僅沒有被取代,反而越發成為品牌營銷、粉絲經營的主戰場。開放的資訊平臺、豐富的營銷產品體系、強傳播弱關系的屬性都是微博不可取代的原因。熱點強傳播用戶弱關系都是社交平臺,但微博和微信的差別其實很大。首先從使用場景上說,微博像廣場,微信是客廳。微博強調的是公開,微信強調的是私密。表達個人心情肯定在朋友圈,發布公共議論經常選擇微博。其次從傳播模式上看,微博是漣漪式傳播,微信是直線式傳播。從MAU(月活躍人數)來看,微信為 6.5億而微博僅為2.2億,看似覆蓋人群微博不敵微信。實際上,微博更加開放,對粉絲影響更大,更精準,而微信相對封閉,除了騰訊自營的朋友圈信息流廣告外,其余廣告很難達到微博的到達率和傳播范圍。就傳播方式來說,微博是漣漪式的傳播,一傳十,十傳百,效率更高,更加強勢;微信更多是直線式傳播,用戶喜歡某個內容推薦給朋友,只有通過他認證的朋友才可以看到,這種傳播更柔和,更具有親和力,但相對窄眾。
(微博與微信的傳播價值博弈)微博的特性是熱點強傳播,用戶弱關系。 時至今日,微博依然是頭條事件第一聚集高地,無出其右。以#黃曉明baby1008大婚#為例,24小時內曝光量達59.2億,每分鐘互動次數達到5,546次。開放的資訊平臺與微信基于熟人關系不同,微博是基于興趣和開放關系的社交平臺,具有社交+資訊的雙重屬性。微博強調單向關注、開放關系。用戶可以關注任何他們想關注的人,即使對方并不知道他的存在,這就自發在平臺內形成了意見領袖和粉絲經濟,也就形成了微博的媒體屬性和營銷價值,同時也為粉絲營銷打下基礎。微博將無數個個體連接起來,他們中間也相互關注和被關注,從而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分布式網絡。這種網絡最大的優勢就是傳播高效,且具備強烈的原生內容傾向。由此,微博也成為很多新聞事件的最初消息源和熱門討論地。在世界杯期間,微博上的世界杯話題互動 19.6 億條,總閱讀量超過297.5 億,堪稱驚人。
可見,微博是一個聚集興趣用戶的平臺,這一點有點像豆瓣,但比豆瓣更加開放。通過明星、新聞事件和熱門話題,用戶都可以很容易找到一群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由于起步較早,微博的用戶分布更加均衡,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也更深。豐富的營銷體系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一直希望保持微信在社交功能上的純潔性,從而自斷手臂,砍掉了很多營銷功能。而微博似乎天生為傳播而生,在內容與廣告的博弈中,用戶和平臺都逐漸找到了平衡點。微博提供豐富的營銷工具和全面的營銷體系,同時引導品牌創新玩法,將營銷變得更具娛樂性和趣味性,從而實現用戶、品牌、平臺的多贏局面。由于具有媒體屬性,微博具有很強的造星能力,這一點對于品牌也是一樣。洋碼頭掃貨神器就憑借微博的Bigday產品體系,在微博一夜成名。微博的Bigday產品體系包括開機報頭、下拉刷新背景圖、信息流廣告、發現頁Banner、搜索落地頁和熱門話題等,無縫覆蓋用戶瀏覽微博全路徑,助力品牌無死角觸達粉絲。此外,品牌還可以借勢明星充分調動粉絲熱情,實現漣漪式傳播,收獲用戶的同時更贏得聲量。以憑借粉絲營銷成名的小米為例,微博助力其迅速突破產品生命周期瓶頸,跨越品牌營銷的鴻溝,構建社交帝國。
(產品生命周期:跨越品牌營銷的鴻溝)隨著電商市場進入紅海博弈,流量思維已經過時,社會化電商趨勢日益明顯。社會化電商第一位就是粉絲。這就要求電商品效合一,不僅關注ROI效果提升,而且看重社交媒體上客戶口碑、平臺形象等。今年雙十一,天貓選擇微博作為第二戰場,正是這一趨勢的最好體現。
(移動的微博:24小時手機刷微博的場景)如今,移動互聯網已經不是趨勢而是主流,微博是真正的移動端殺手級應用,擁有最廣泛的用戶基礎,覆蓋用戶從起床到上班、回家、睡前的全時段,活躍用戶高于主流新聞APP 。微博影響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