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浪微博放出消息稱放開140字限制,本月28日在會員用戶中測試,2月28日有望全面放開,而在feed流界面上依然會顯示140字,也就是說擴容后的新浪微博在界面顯示上其實并未有太大變化,只是將內容折疊在feed流內。
但問題就來了,既有長微博,又有長文章,微博的表現形式已經不斷被“擴容”,可為何還要徹底放開140字限制呢?
放開全為內容荒
作為社交平臺的新浪微博,其最初設置140字的限制全是照搬twitter的140字符,但由于中文140字的表達豐富性遠強于英文,因此,在社交屬性的新浪微博內,140個字基本是不存在表述不清的問題的。這么多年來,各種辯論、爆料,也都在140個在內完成。
但目前看來,由于微信的崛起,新浪微博體系內的內容創作者將創作陣地由微博轉向微信。其中邏輯也很簡單,微博以社交擅長,其對內容要求偏短平快,而微信公眾平臺作為閱讀平臺則引入了深度閱讀成分,且由于基于熟人關系的朋友圈的傳播力,使得基于微信的內容創作者更便于名利雙收。
因此,大量微博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將微博作為向其微信平臺“導粉”的平臺,雖然微信官方出臺各種政策禁止此行為,如不得將微信二維碼設置為微博頭像等等,但創作者仍然通過圖片以及文字暗示等形式開展“導粉”工作。
三年前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公知大V離場,微博通過加大扶持段子手維持平臺的熱度和用戶量未出現大幅下滑。而如果微信再將段子手“拐走”,新浪微博在內容原創方面的儲備將面臨被掏空的風險。
面臨微信的內容抽水,微博一方面引入內容分成機制,以廣告分成及粉絲打賞來刺激用戶在微博創作內容的激情。據官方披露,2015年前11個月,內容創作者在微博分得兩億收益。
但即便如此,由于用戶關注度以及朋友圈獲得內容形式的轉變,內容創作者仍然將微信作為首要創作目標,自媒體評判機構新榜最初也是以做微信自媒體排行榜起家。
為避免微博徹底陷入內容荒,只能打開所有約束條件,為所有創作者松綁,以期獲得更多原創內容,維持微博影響力。
社交向左 內容分發向右
如果一切隨微博所愿,其最終的目的乃是在社交平臺屬性不變前提下,生成大量原創內容,用戶在其微博社交生態內或原創或分享各類信息。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1. 社交重傳播輕原創
最初twitter設置140字符是考慮到社交平臺的分享屬性,用戶通過簡潔內容表達看法或分享狀態,而短信息的觀點明確的特點也適合feed流形式。新浪微博發展最初,大量觀點傾向明確的社會話題亦是其迅速占領風口的主要原因。
社交平臺向來以觀點取勝,表述清晰觀點是適合社交平臺傳播的。而如今,大量原創內容引入,通過長文章以及長微博等形式,微博表述內容在不斷擴容,內容深度雖有提高,但卻忽略了傳播的觀點性以及內容的短平快等利于傳播的優勢。
當微博放開140字之后,等同于在內容原創方面微博與微信處于完全競爭狀態,可微博根基的社交呢?
2. 微博做大內容分發本是海市蜃樓
由于新浪以新聞聞名,因此使得微博從頭至尾都有著濃濃的新聞屬性,起初微博被定位社交平臺,后又被稱為社會化媒體平臺,新浪微博似乎很難放棄自己在內容建設方面的優勢。
因此,在門戶移動端化最寶貴的時候,新浪將大量人力和物力抽調建設微博,新浪新聞客戶端在四大門戶位居最末,pc時代的光輝未能延續至移動時代。
于是,微博便寄托了新浪上下對于內容分發的所有夢想,于是,微博引入自媒體獎勵機制并推出微博頭條產品。
微博至今仍然堅定在走內容原創道路,并試圖通過微博頭條放大微博內容的傳播路徑,使微博成為內容和傳播陣地。可遺憾的是,微博內容本就基于社交而生,內容應該在其社交生態內自行產生和傳播,人為干擾因素越大微博的社交屬性越淡,屆時,微博還能剩下什么呢?
此次微博放開140字限制,能夠看出其對內容原創發展的迫切心情,希望通過一切手段為創作者松綁,并刺激內容創作者為新浪微博量身訂制原創內容。可鐵哥不得不告訴諸位一個悲慘的現實:原創者的注意力已走遠,粉絲的閱讀習慣也走遠,微博如若不守住自己的社交,后果真的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