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消息,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和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日前在GGV 15周年會議上展開對話,楊致遠在現場透露了當初雅虎投資阿里巴巴的很多細節。
楊致遠爆料,當初雅虎賬目上總共是30億美元,投給阿里巴巴的10億美元是雅虎全部現金的三分之一。雅虎和阿里巴巴是共同傾注投下了一場豪賭。
“這個雙方都需要勇氣的決定。對馬云來說,擁有一個如此之大的股東是會有很大風險。對雅虎來說,我們將業務撤離了一個可能是未來最重要的市場,所以必須確保投資成功。”
如今,楊致遠已不是雅虎CEO,不過,楊致遠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高管蔡崇信及阿里團隊都保持很好的聯系。
雅虎當初對阿里巴巴的投資已給雅虎帶來巨大回報。阿里巴巴的年報顯示,阿里上市后,雅虎從阿里減持1.4億股,套現94億美元收入,雅虎依舊持有阿里巴巴集團15.3%的股份。
以下是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和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實錄:
童士豪:楊致遠先生是雅虎聯合創始人以及AME Cloud創投創始人,也是GGV的LP,我們與楊致遠有過四次合作,分別是Wish、Boxed、Totspot和GrubMarket,相信在未來我們還將會有更多的合作。
開場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從什么時候起你決定要參與中國市場的?與最開始相比,這些年來你對中國的看法發生過怎樣的變化?
楊致遠:Hans,我們共同的起點都是臺灣。在十歲之前,我在臺灣生活,隨后搬到美國,在加州長大,并且去了斯坦福讀書。美國徹底地融入了我的人生,我并沒有太多地回望過亞洲。
1997年,我第一次回到中國,那次旅程讓我從多個角度重新認識了亞洲,尤其是重新認識了中國。也就在那個首次回到中國的旅途中,我見到了馬云,當時他還沒有創建阿里巴巴。
從那個時候到過去的十年間,我主導推動了雅虎對阿里巴巴的投資,也見證了中國出現了三個階段的互聯網創業者:從1990年底到2005年左右,從2005年到五年前,以及在過去的五年間,我目睹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走向海外。
有幸親歷見證這三個重大的發展歷程,我感受到諸多樂趣。對話里王剛將會講述滴滴出行的故事,這說明,中國現階段有很多將欲興起或蓬勃壯大的互聯網企業,這種興盛的勢頭也將持續多年。
05年10億美元投阿里是豪賭
童士豪:在2005年的時候,是什么驅使你向阿里巴巴投入了大筆資金呢?這是個有些瘋狂的交易。
楊致遠: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合作主要源于雙方融洽的伙伴關系,直到現在,搭建伙伴關系依然是成功的核心驅動力。天時地利也很重要,雅虎在正確的時機出現在了正確的地點。
直到2003和2004年,雅虎一直試圖在中國開展線上業務,除內容和搜索外,還想開展電商業務。這源于雅虎日本電商的成功經驗,雅虎日本是內容和電商相結合的成功典范。
但是在中國,電商業務卻遭遇了極大阻力,我們遭遇了諸多競爭對手,不僅eBay等美國公司,也有易趣網等本土玩家。還有一家叫做淘寶的小公司在廣泛地培養用戶習慣。
隨即我們發現馬云在經營淘寶,這是數年之前我已經見過的馬云。重新聯絡到他后,他展示出自己的遠見卓識,我們也很欣賞他的堅持不懈。
毫無疑問,電商行業需要本地優勢,這正是馬云的獨特優勢。而另一方面,由于監管原因,雅虎在中國不能夠作為一家媒體進行運營。于是從那時起,我們決定轉變策略,從發展業務轉為投資中國,我們選擇了能夠找到的最好的創業家,隨后閉上眼睛放下賭注。
童士豪:這是10億美元現金的豪賭對吧?
楊致遠:是10億美元現金,除此之外我們還把持有的部分資產賣給了阿里巴巴。
童士豪:當時雅虎一共有多少現金在賬呢?
楊致遠:當時雅虎賬上的現金是30億美元。
童士豪:所以你們投資了自己全部現金的三分之一。
楊致遠:是的。
童士豪:在快速發展但前景不明的國家里打這個賭是一個瘋狂的舉動。
楊致遠:這是個雙方都需要勇氣的決定。對馬云來說,擁有一個如此之大的股東是會有很大的風險。對雅虎來說,我們將業務撤離了一個可能是未來最重要的市場,所以必須確保投資成功。所以,我們共同傾注投下了一場豪賭。
童士豪:如果當時不是你,雅虎還會不會有其他人能夠打下這個賭?
楊致遠:我覺得,這個賭注顯然不是我的個人決定。當時的首席執行官TerrySemel,以及雅虎杰出的管理團隊都給予了支持。在我做出了這個決定之后,大家并未反對。所有人都有很多時間花在中國,所以每個人都能感覺到中國的成長活力。
我希望即使不是我,他們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當然,這次合作也受到一些人為因素的推動。
童士豪:是你跟馬云之間關系的影響嗎?
楊致遠:與馬云和蔡崇信之間,以及和整個團隊之間的關系,或許這是一種創業者之間擁有的同志般的紐帶,這種紐帶讓我們惺惺相惜彼此認同。
跨國公司會在早期就將中國納入發展計劃
童士豪:在投資阿里巴巴之后,有沒有很多美國創業者想要去中國發展?為什么呢?
楊致遠:在08、09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迎來了互聯網的第三個創業階段。當時,中國市場不斷擴大,BAT等很多大的中國公司不斷崛起。因此,很多美國企業把目光投向中國,認為必須發展針對中國的市場戰略,從而在中國市場獲得業務增長。
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來自美國的跨國公司,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公司在中國表現欠佳,大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壓力。所以Hans,我們要努力讓美國的早期創業者盡早開始考慮中國市場,并及早地在中國建立個人關系和伙伴關系,要學會比他們的上一代美國創業者更早地構建當地合作關系。
這種方式能否大獲成功還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中國企業也能從中獲益,他們可以不必一開始就面對一家全球化的巨頭公司來勢洶洶而卷入激烈競爭。中國創業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科技公司發展,在中國獨辟蹊徑占領市場。
這將是一個轉變,在過去,跨國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已經是巨頭公司。但是現在,公司會在早期就把中國納入自己的發展計劃。
童士豪: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們需要根據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時的不同規模進行區分?
楊致遠:規模并不是一個絕對標準。在我看來,中國創業者可以更好地在利用國際企業的進入,在中國市場中模擬國際化的商業技能。同時,我們也可以讓美國的企業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中的諸多難題。
很多人在中國面臨的問題跟本土化息息相關,除非你花了很多時間了解中國市場,讓企業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成長,否則,個中細節則很難向一家業已壯大的公司解釋清楚。所以,我認為,這也是要以公司規模來考量的一個原因。
幫助印象筆記進入中國市場
童士豪:哪些美國企業在進入中國之前尋求過你的建議?
楊致遠:最早期我們幫助的一家公司是印象筆記(Evernote),公司最終找到了合適的中國伙伴,并開發了本地產品。之后的一些公司也都有公開報道,比如領英(Linkedin),以及最近的Airbnb和優步(Uber)。這些公司在美國的規模較大,但是從發展周期上看,現在是它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
在我們投資組合中有一家公司叫Docker。Docker是一個為開發者提供服務的開源工具,這家公司在中國獲得很多流量,引起了很多開發者的興趣,與此同時公司希望能夠找到中國的合作伙伴,并建立中國公司。所以,幾乎每家公司都面臨各不相同的情況。每個創業者、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局面,這其中并沒有一個通行的解決范本。
童士豪:作為一個主要在美國進行投資的投資人,你對什么感到興奮?你看到的哪些趨勢讓你每天持續關注呢?
楊致遠:我同時擔任阿里巴巴和聯想這兩家中國公司的董事,所以依然有很多時間花在中國,這兩家公司都是規模很大的跨國公司。此外我還有很多風險投資界的朋友,所以我對中國的創業領域也頗有了解。
我所創立的AME Cloud創投公司的理念是重點關注硅谷公司,協助它們進入中國市場,這是GGV在中美之間所做業務的一半。
通過這些業務,我們會關注三個大趨勢。我們關注數據驅動業務,關注那些數據累計越大越多、成果就越好的業務,我們還在一定程度上關注此類業務在中國以及亞洲市場的長期潛力。
作為一個天使、種子階段的天使投資人,我所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必須領先風險投資人一步。因為一旦風投對哪家公司感興趣了,我們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我們會關注更前沿的趨勢,從大數據、云服務、比較傳統的IT業、安全領域到重新興起的電商,特別是國際電商,比如我們共同投資的Wish。除了Wish以外,還有很多移動商務、云、全球物流公司,把這些關鍵詞任取其二排列組合,就可以構想出一些有趣的業務。
我們還在醫療、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上傾注大量時間,比如說用大數據發現新的藥物、研究基因組和發展生物學。我們正在與一些食品公司合作,這些公司利用生物信息學數據庫來開發新一代的食品。你可以想象一下,這些議題都與中國息息相關。醫療、食品和安全,這些都是中國在未來十年將要面臨的問題,它們也將是新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此外還關注物聯網和機器人,我們投資了一家生產服務機器人的公司,這種機器人可以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比如可以在辦公場所、酒店客房或者老年公寓為人端來咖啡。當我們做這筆投資的時候,我們想的是,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他們肯定不會用到這種機器人,所以我們主要按照美國的服務場景開發機器人。
但最近這個項目進入了新一輪融資,竟然有很多中國投資者感興趣。看起來,在上一輪融資和最近這輪融資之間的18個月中,中國工資的上漲幅度已經足夠讓中國對機器人感興趣了。這是難以預測的,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但你不能認為中國勞動力的價格會一直低下去,所以根本無需考慮中國市場。
總的來說,我們傾向于投資技術密度大、團隊一流的公司。80%取決于團隊,20%取決于商業故事。一些公司發展過程中必須調整公司策略,我們最成功的投資公司中就有大幅度調整公司策略的經歷,這些都是創業者會遇到的挑戰。
最好的創業者往往具有國際視野
童士豪:在你進行這類投資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公司在發展的早期就展示出全球化想法?這個全球化不一定指中國,可以是一般意義上的全球化。
楊致遠:雖然每個創業者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最好的創業者往往具有國際視野,從扎克伯格到Airbnb的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到Uber的Travis。
我認為,大家都明白,要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一家市值千億美元的公司,必須要做到全球化,所以創業者們會努力地邁出這一步。
越越多的創業者選擇來到中國,這反映出他們已經意識到中國市場是全球第二或第一大市場。所以,我認為,如果你想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它必須全球化。否則,只寄望于待在美國,在互聯網上放點東西公司能發展壯大,這樣的故事已經成往事。
童士豪:根據你的觀察,是否有很多基金開始參與跨境投資?最好的跨境投資模式是什么?
楊致遠:是的。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自然會建立更多的紐帶。所以,很多跨境基金出現來幫助優秀的中國企業全球化,或者幫助優秀的美國企業開拓中國市場。GGV是其中做得最成熟的典范。
其中一些基金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但是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中國創業成功,或者成功的管理者在大型的中國企業中獲得成功,他們也創建了自己的基金,試圖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構建技術或者商業的流通。這一趨勢正在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