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華為未來將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每年150億~20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中,將20%~30%用于基礎研究。
研究成果僅用10年
就走出實驗室成為標準
埃爾達爾·阿里坎是畢爾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他于2008年正式提出Polar碼。Polar碼被認為是第一種可以被理論證明逼近香濃信道容量的編碼方案,解決了香農信息論領域塵封近60年的難題。頒獎儀式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向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頒發了獎牌。
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在接受頒獎后表示:“我非常榮幸獲得華為頒發的這個獎項。極化碼能在短短十年內就走出實驗室,成為一項標準,離不開華為領導和工程師的遠見卓識以及在技術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作為研究人員,最大的獎勵莫過于見到我們的構想成為現實。”
華為還表彰了百余名基礎研究與標準領域的華為專家。他們成功地進行了5G-NR的基礎研究,突破新波形、新編碼等8大創新技術,與產業伙伴共同開展關鍵技術聯合驗證,推動標準的制定,順利完成3GPP R15標準,并率先完成IMT 2020 5G各階段測試,各性能指標超越ITU三大場景所有關鍵指標。
華為慧眼識別技術潛力
繼續研究取得多項突破
據介紹,經過近10年的不斷優化,Polar碼在產業應用中的核心優勢是在各種碼長碼率下的性能均為最佳,對于5G應用的三大場景(eMBB/URLLC/mMTC)是最優的編碼技術。2010年,華為識別出了極化碼作為優秀信道編碼技術的潛力,在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的研究基礎上投入進一步的研究。經過數年的努力,華為在極化碼的核心原創技術上取得了多項突破。
2016年11月19日,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的3GPP RAN1#87會議上,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確定了Polar碼作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至此,5G eMBB場景的信道編碼技術方案完全確定,其中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LDPC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
“5G標準的誕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將繼續努力,讓包括Polar碼在內的所有5G技術更快、更好地為社會創造價值。”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
近三成研發費用
將投向基礎研究
在頒獎的前一天,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與任正非進行了一場交流。任正非在會見中,稱贊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的研究是對人類的貢獻,并表示華為將沿著基礎研究的道路奮勇前進,繼續支持教授的研究和團隊。
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則稱,近年來,他看到了中國科學家,中國高校在各個學科,科學和工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這一切的實現,正是由于有很多像華為這樣的卓越企業的參與和付出。華為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為他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幫助。
華為長期重視對研發創新的投入,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近40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外國專利申請累計48758件,其中90%以上均為發明型專利。任正非在會見當天表示,面向未來,華為將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每年150億~20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中,20%~30%將用于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