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投資名言用到當今國內的芯片領域同樣合適,尤其是對于急待實現國產化的存儲更是如此。
存儲,一個市場規模巨大的海量市場。在這個市場里,歐美與臺灣等國際大廠幾乎瓜分了全球所有份額。而在國內,技術上的空白讓他們快速實現了從市場領導者到價格主導者的角色轉換。沒有與之抗衡的技術能力,就沒有話語權,也意味著沒有議價能力,國家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購置他們的產品以滿足國內消耗。實際上,交到它們手上的并不僅僅只是資金,還有最關鍵的信息安全鑰匙。破局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能否有爭奪話語權的能力。然而一想到未來與海外巨霸分庭抗爭所需應對的壓力,幾乎讓那些躍躍欲試的企業瞬間偃旗息鼓。
總歸要有企業站出來,去做一些當時被認為費力不討好,前景渺茫的事情,去守護國家信息安全,并帶給產業希望。國科微成為了國產存儲的第一個“守望者”。
守望者的“初芯”
國科微到底是家什么樣的公司?又有何底氣去做這么大一個工程?這是記者的疑問,同時也代表了當時芯片從業者的普遍想法。
回過頭來看,國科微真正被業界認知是在2015年,當年6月國科微成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注資(以下簡稱“大基金”)的第一家芯片設計企業。而這一認知也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跟存儲沒有任何關系。
盡管被大基金所投,但實際上,2015年之前的國科微確實只是一家小公司,剛剛過百的員工團隊,剛剛破億的營收能力,放在國內芯片行業里一不小心就會被人遺忘。
“‘小而美’的公司在特定行業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國科微行業事業部總經理蔡棟告訴記者,因為我們會更加專注,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完善產品的應用場景,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事實亦是如此。在國科微成立的最初幾年里,公司只專注于直播衛星行業的發展,在這個行業里,國科微實現了單芯片出貨千萬量級,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70%。
對于進軍存儲這個對國科微曾經陌生的領域,蔡棟表示,“國內芯片企業一定不要滿足安于現狀,要有勇氣去挑戰自我,尤其在國內急需的關鍵軟硬件領域,更要有企業擔當。”
他告訴記者,我們知道做存儲會很難,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可預見的問題,但又有什么關系,隨時應對挑戰本身就是企業生存發展之道。“在直播衛星領域,我們參與了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直播衛星信道傳輸標準與終端標準的制定,開啟了國內直播衛星新篇章。而在存儲領域,我們只是在走同一條路而已。”
孤注一擲的奮進者
既然決定要做,那就要做國內最好的,真正具備國產化能力,實現國產替代的存儲產品,而國科微選定的研發方向,是存儲核心之一的存儲控制器。2013年,國科微將進軍存儲領域的時間鎖定在了這一年。
這注定是一條不平坦的路,而海外技術的封鎖,沒有參考,孤軍奮戰,也讓國科微在這條路上注定要忍受孤單。
怎么辦?一切都需要自研,擺在國科微面前的有兩大難題:資金與人才。
蔡棟告訴記者,這確實很難,“因為存儲主控芯片并不是一個小作坊就能做成的事,需要搭建一個與公司現有研發團隊數量相當,甚至規模更大的團隊,相當于再造一個國科微,這需要有龐大的資金支持。而除了資金之外,存儲人才才是真正核心問題所在。”
資金從何而來?實際上,國科微當時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將直播衛星市場獲得的所有利潤全部轉投到存儲。“盡管當時產品線有人不理解,但進軍存儲是公司戰略,那就需要結合全公司所有資源全力以赴。”蔡棟說。
解決了資金問題,那人才呢? 2013年的國科微只是一家在廣電直播衛星領域初有建樹的小公司,正如文中所說,很多人并不看好國科微在存儲領域的發展。而一些技術大拿,相比優厚的薪酬待遇,他們更看中平臺、公司理念以及公司在存儲領域的可持續投入的能力。
“這不是一個僅憑夢想就能讓人甘愿跟誰的事業。”蔡棟說,“我們投入了巨大資源、花費更多的時間與成本去布局并實施這一人才戰略。公司組建了一支全部由高管搭建的存儲人才引進隊伍,我們優化組織架構,實施股權激勵,同時我們奔赴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去挖掘人才。我們竭盡所能,投資一切可以投入的資源,只為這一場人才戰略。”
“最開始確實很難,成本也很高,但我們目標堅定,即使板凳得坐十年冷,只要能成功,我們也在所不惜。”蔡棟說。
事實上,國科微當時所走的這條路雖然激進,但回過頭來看,卻也是最簡單、直接、有效的策略。2013年國科微存儲團隊建立,從最初的寥寥數人到如今超過200人的研發團隊,吸引了包括華為、中興、Marvell等在內的全球頂尖存儲人才,為國科微存儲戰略的落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質疑下的“無畏者”
對于任何一家研發型企業而言,任何一項技術或產品的立項與研發投入都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因為這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與人力成本,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只為一腔熱血而為此承擔風險。而國科微就這么干了。
“這對于我們確實是一步很冒險的棋。2013年的中國已經被移動互聯網霸屏,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國家會在存儲領域發力。”蔡棟表示,我們堅信,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市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化設備和系統,而作為其中的底層核心—存儲絕不能掌握在別人手中。更關鍵的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國際大廠平等對話并真正掌握主動權。
不管籌懷滿志還是一腔熱血,國科微的這一次冒險今天回過頭來看卻是值得的。政策的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為了推動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國家大基金成立,國科微成為其投資的第一家芯片設計企業。
“當時很多業內人士都不理解,大基金為何投資國科微,直播衛星市場真有那么大嗎?”蔡棟笑了笑說,“直播衛星僅僅是一個與大基金接觸的契機,而他們真正看中的是我們在存儲領域的布局。”
事實證明,大基金對國科微的這一次投資只是國家存儲戰略推進的第一步,而參與長江存儲的投資,是國家存儲戰略的全面升華。國科微也借助大基金的投資,快速實現了SSD固態硬盤主控芯片的規模量產,相繼推出了GK21系列與GK23系列國產高端固態存儲控制器芯片。
原以為有政策扶持,后續道路將會順風順水,但現實卻更加殘酷。一方面,國科微需要面臨國際大廠在消費市場的圍追堵截;另一方面,在黨政市場,整機企業對國產存儲表現的極度不信任。
“消費市場的態勢是我們可以預見的,但黨政市場卻讓我們始料不及。”蔡棟說,“整機企業根本不相信國內企業具備做出國產存儲的能力,更不愿意為此承擔風險。我們從客戶眼中看到的,沒有信任只有“懷疑”。”
怎么辦?歸根到底還是要證明自己。
“我們花費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去優化我們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性能,使之與業界主流產品保持在同一水準。同時,我們通過國密國測認證和第三方測試機構來證明產品的安全可靠;此外,我們還持續與國產CPU、OS、BIOS等廠商做適配,來證明產品的能力。這一系列的動作,只是為了爭取國科微SSD主控和成品盤進入整機的機會,爭取為國產存儲證言的機會。”蔡棟說,“市場機會永遠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2018年,國科微在存儲領域實現了高速發展,并與聯想、長城、同方、曙光、浪潮、山西百信等國內主流整體廠商展開深入合作,產品隨各大整機品牌進入各個行業市場。
守望者的“芯十年”
2008年成立的國科微,到今天已走過了整整十個年頭。而在存儲領域,五年的耕耘,超4億的研發投入,國科微正帶著其國產存儲產品向各行業市場快速滲透。
應該說,國科微是成功的。但這是否就是國科微最初所守望的愿景呢?
“是,也不是”蔡棟說,“是”是因為國產存儲終于得到了認可,占據了一席之地;“不是”是國產存儲不能僅僅只有國科微一家,我們更愿意看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國產存儲繁榮。這離我們的愿景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實際上,當存儲國產化的號角吹響,國內已涌現出大量存儲企業,但真正具備國產化能力的卻很少。為何會如此?
蔡棟表示,一顆芯片從研發、到工程樣片,再到具備量產能力是一條漫漫長路,如果單從實驗室測試數據來看這很容易,但要具備規模量產能力,要實現性能、功耗、成本、良率等之間的平衡,卻非常之難。另一方面,市場與客戶也會有自身的判斷,尤其是真正需要實現國產化的市場,產品是否有詳盡的芯片開發版圖、固件軟著等,是否通過安全審查,是否能夠與國產CPU、OS、BIOS等適配,這些都將成為其國產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并不是所有國內廠商都具備國產化能力,我們歡迎具備真正國產化的國內企業共路并行。”蔡棟表示,“存儲國產化是一條很長遠的路,各行各業對存儲能力的標準與要求并不相同,國內存儲企業的能力也不相同,國科微只是走出了很小的一步。國產化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僅靠國科微一家來推動很難,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共同做大存儲國產化的市場。”
2018年已經過去,國科微也走過了十年。今天,對于國科微來講,也將是一個新的起點。 對于未來,蔡棟滿懷憧憬并信心滿滿:“存儲是個巨大的產業,存儲國產化也是個巨大的機會和挑戰,我們呼吁并邀請業界伙伴攜手共進,共同發展。未來十年,相比獨占,我們更希望做眾多星辰中的那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