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公司的核心研發人員,我的電腦存儲著重要的數據,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辦公電腦丟失的嚴重性!”不管是何種規模和形態的企業,只要員工不慎將筆記本電腦遺留在公共場合幾分鐘,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數據泄露事件。
Ponemon Institute曾做過估計,每10臺筆記本電腦在其生命周期內就有一臺會丟失或被盜。對于涉事的企業或組織而言,每次數據泄露事件的平均損失是540萬美元。
2014年1月,可口可樂公司經歷了一次痛苦的數據泄露事件。一名合同制員工偷走了55臺筆記本電腦,其中包含74,000名員工的信息以及合同記錄。如果公司IT平臺沒有完善的數據備份和刪除服務來支持遠程辦公的員工或管理層,進行數據恢復將是一件費時費力的痛苦工作。于公司而言, 損失則更大,不但會造成業務中斷,還需斥巨資恢復數據和進行遠程數據刪除以避免潛在的數據二度泄漏。更為嚴重的是,一旦公眾、合作伙伴和客戶知曉數據泄漏,將嚴重損害企業和品牌信譽度,繼而導致股價跌落,業績大幅下滑。
此外,惡意勒索軟件也時常會侵入終端敲詐用戶,造成不可恢復的數據損害。根據賽門鐵克2015互聯網安全威脅報告,加密勒索軟件從 2013 年的 8,274 例激增到 2014 年的 373,342 例,增加了45倍!加密勒索軟件之所以能夠得逞,就是因為用戶往往沒有一份最新的、干凈的備份數據。
說起數據備份,IT部門關注的對象往往僅限于和企業關鍵業務應用相關的數據。盡管這些數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承載了日常辦公重任的終端卻是企業整體數據備份策略中的盲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終端數據遺失和損壞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是我們希望避免的“燈下黑”。
目前,企業對終端備份的管理基本處于松散和無序的狀態。據Gartner統計,僅有8%的筆記本電腦在企業的服務器上做過備份。如果公司不向員工提供集中管理的備份工具,并規定相應的備份策略,那么員工就很有可能自行決定終端備份的方法。最簡單即通過USB設備備份或保存到外部硬盤上,也可能選擇諸如iCloud、One Drive等云端同步和共享軟件。在任何一種情形下,終端數據都脫離了企業安全域的保護而存在被泄露的極大風險。終端設備保存著企業各類重要的IP資產,一旦丟失或被盜,或者被無差別地共享,其危害不言而喻。
既然普通的終端設備存在著數據泄露的風險,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效、安全的企業級終端備份呢?所選擇的終端備份是否也能夠滿足員工移動辦公的場景呢?
企業在選購終端備份解決方案時,應該充分考慮業務彈性發展的需求。
首先,彈性意味著使員工從數據丟失的狀態盡快恢復工作效率,并防止代價昂貴的數據泄露。這就要求筆記本、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數據需要得到有效而持久的保護與備份,也代表員工應該能夠在任何時間從任何地點獲取受保護的備份數據。
其次,彈性正日益等同于云。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將終端備份部署于像Window Azure的公有云上,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云服務提供商已經將業務彈性規模化地部署于云基礎設施中,而這種部署規模是無法在本地復現的。
第三,彈性意味著移動和安全。組織的域邊界往往是安全的薄弱地帶,因而需要特別的關注和防護。員工移動性的增強也進一步強化了數據保護需求,不管用戶使用何種網絡,基于哪類設備,終端設備的保護與恢復都需要高效而安全地進行。
最后,彈性也意味著能夠以盡可能少的成本靈活適應即將到來的變化。通過把備份系統置于云端,新的工具和能力使得IT部門能夠代表企業和組織更好地保護和使用數據,并將日常IT運維的成本縮減到最低。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IT系統的彈性能力將極大地促進組織的業務成功。藍云終端備份解決方案秉承了這一理念,致力于從終端入手保障企業的業務連續性,并適應于IT系統框架的未來需求。作為Gartner綜合評分第一的企業級終端數據備份應用,在滿足企業分布式辦公、靈活部署、提升備份效率、保證備份數據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網絡帶寬消耗等需求方面,有著獨特的技術方案和功能優勢,是企業終端備份的第一選擇。來看看它能幫企業做些什么:
1. Windows Azure上的快速部署
2. 30秒完成本機備份,15分鐘本地緩存備份,2小時Azure云備份
3. 獨特的全局性數據去重,減少50%的數據備份量
4. 丟失設備的數據遠程刪除
5. 多維度的安全措施保護備份數據安全
“自從有了新款的智能手機,感覺手機辦公更高效。即便在出差的途中,也可以利用微信,QQ傳送文件,分享資料,簡直再便捷不過。甚至還可以在微信上與客戶談單,與研發團隊探討產品細節。”——經濟的全球化和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們的辦公方式也發生了劇變,這正是當前移動辦公最真實的寫照。這些蓬勃發展的趨勢在徹底改變傳統的業務處理方式的同時,也督促企業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并積極地消除認識誤區和盲點。企業在提高生產力,節省成本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在終端數據備份上投入必要的精力,避免移動互聯時代數據備份上的“燈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