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內存市場被國際巨頭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壟斷,三家公司的內存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90%。
對于媒體有關發改委約談三星的報道,證券時報記者向發改委新聞辦發去采訪函。發改委回復僅表示,一般來說,這類案件一般會等到所有事項都查清楚,有定論后才會對外公布,并建議記者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三星方面則表示“暫時沒法接受采訪”。
1月11日,全球電阻第一大廠國巨上調電阻價格的消息不脛而走。據了解,此次調價主要是因為匯率持續升值、原物料及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價格上調幅度為15%至20%。實際上,電阻價格上漲只是去年以來存儲器、被動元器件價格轟轟烈烈上漲行情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去年內存(DRAM)價格每季度漲幅都超過20%,被動元器件中的電容更是收獲了4~5倍的漲幅。
去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就內存漲價事件約談三星的消息被曝出,作為內存領域的絕對頭部廠商,約談事件也提升了市場對這一輪漲價的關注度。
面對上游的價格上漲,國內終端廠商的成本壓力陡然增加。甚至有消息顯示,一家重要的終端廠商已寄希望于通過特殊渠道拿到三星內存。在這樣的背景下,內存的國產化進程同樣受到關注,記者也就此展開了調查。
內存供需偏緊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首度突破4000億美元的大關。而2018年仍會是樂觀成長的一年,預估半導體產值將成長4%~8%,且2019年產值將有望挑戰5000億美元關口。
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技術研究部部長朱晶認為,去年內存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供給方面,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三家廠商此前有一部分內存生產線已轉做閃存,導致產能減少。加之內存工藝節點向前推進緩慢、產品良率不高等原因使得供給不足。
據了解,目前,全球內存市場被海外幾家國際巨頭壟斷,上述三家公司的內存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90%。在技術工藝上,全球第一位廠家已大規模采用20nm工藝,并已率先量產18nm工藝;全球第二位廠家則以25nm工藝為主,已導入21nm工藝;全球第三位廠家以30nm工藝為主,20nm工藝已經進入良率提升階段。
“前兩年,存儲器市場認為閃存的增速要快于內存,因此這些企業在做產品規劃的時候收縮內存產能,轉向側重于閃存也是合理的,但是沒想到下游需求依然很強勁。”朱晶向記者說道。
證券時報記者獲得的一份2016年數據顯示,內存的主要下游中,手機、服務器及PC分別占總需求的37%、26%和22%。2017年,調研機構預計去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速將達到2%,接近20億部。同時,手機內存容量也進一步升級,內存需求進一步擴張。另外,在數據中心、AI芯片等高性能計算領域,對內存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內存市場的缺口確實存在,一旦上游供給跟不上就會形成漲價。”朱晶告訴記者,雖然美光和海力士的內存質量不如三星,特別是在高性能計算領域,三星的內存一直受市場追捧。但是在缺貨的情況下,所有內存廠商一定是會一起漲價的,跟隨企業與領跑企業之間差距不大。
據報道,有行業人士指出,內存代理商基于渠道優勢,通過原廠排單拿貨,其價格會隨著原廠和市場行情波動而不同;在缺貨行情中,小批放量,階梯上漲。同樣,因為很多貿易商會從原廠先得到消息,包括原廠庫存、訂單排期、出貨情況等,一旦收到確切消息后,這些貿易商就開始大肆囤貨。
在內存的上下游鏈條中,上述分析將中間渠道看作本輪內存漲價的主力。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更傾向于認為,內存價格的傳導與分銷、代理沒有太大關系。“渠道商、代理商囤的是其它元器件,例如電容就存在代理商囤貨、原廠也跟著炒貨的現象,但這與內存并沒有關系。”
事實上,這也是由于三星的內存主要是直接銷售,從渠道和代理途徑走的量并不多。但是對于電容等其它元器件,原廠對價格的影響力及把控力不如渠道商,也就更依賴于通過中間渠道走貨。
下游廠商受影響大
針對內存價格上漲對終端產品成本及毛利造成的影響,記者詢問了多家廠商。但對于供應鏈問題,廠商多數不愿做過多回應。不過也有一家終端廠商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公司的終端產品沒有調價,其中的功勞歸于公司供應鏈部門把成本壓了下來。
事實上,在去年,多數手機終端品牌都進行了調價。以魅藍為例,去年曾公告,由于產品元器件價格不斷上漲等影響,魅藍Note5的BOM成本已超出了當初產品定義時的范圍,并綜合成本壓力和市場溢價等因素,對部分型號的魅藍Note5價格進行了上調。
在朱晶看來,存儲器是手機的關鍵部件,并且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存儲也越用越多,內存價格的上漲必定導致手機終端成本增加,但是手機廠商卻不敢輕易漲價。“手機品牌之間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同款配置的機型稍一提價就可能導致消費者流失,最終的結果就是擠壓ODM廠商以及品牌商的利潤。”
事實上,包括手機廠商、做SoC(系統級芯片)整體方案的終端用戶受內存漲價的影響都非常大。據了解,內存原廠向下游供應內存時的價格基本是隨行就市,缺貨帶來內存漲價,而更令下游廠商煩惱的是即使加價也拿不到貨。
在內存市場的寡頭壟斷格局下,下游廠商話語權并不大。據媒體報道,即便是擁有極強產業鏈整合能力的蘋果公司,在存儲器方面,也必須同意三星的漲價要求。但是,對于站在產業鏈條頂端的內存原廠而言,去年的漲價潮讓它們賺得盆滿缽滿。
去年1至9月,三星半導體業務收入為53.15萬億韓元(約492億美元),同比增長46%。英特爾同期的半導體收入為45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6%。而據業內預計,三星在2017年的半導體收入也會超越英特爾,此前英特爾已經占據半導體收入第一的位置長達25年。
飆升的存儲器市場需求正助推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巨頭們也跟著創出了業績新高。但是三星的半導體業務同樣面臨不確定性,需要關注的是,一旦產能增加,或者下游需求不那么強烈的時候,美光和海力士可能會率先降價,這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三星的客戶轉投其它廠商。
在談到今年的內存行情時,朱晶預測,2018上半年,內存供應依然偏緊,價格將延續上漲的趨勢,至少要等到下半年供需平衡,價格才可能會往下走。“今年內存是否會缺貨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供應商擴產,例如三星剛剛決定擴張內存產線,但是真正投產可能要到2019年;二是產品良率,因為良率不高也是去年缺貨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否構成壟斷待調查
對于媒體有關發改委約談三星的報道,證券時報記者向發改委新聞辦發去采訪函,希望確認約談事實,并了解約談細節以及目前的調查進展。不過發改委在回復時僅表示,一般來說,這類案件一般會等到所有事項都查清楚,有定論后才會對外公布,并建議記者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同時,證券時報記者也向三星發去采訪提綱。不過,三星方面始終三緘其口,表示“暫時沒法接受采訪”。
上述匿名分析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因為三星占據全球內存產能的40%以上,發改委現在懷疑三星對內存產能是否進行了一定控制。“如果三星說自己的內存沒貨,外界是無法知道三星是真沒貨還是假沒貨的。因為它有可能故意放慢產能的增速,從而更容易在價格上漲過程中獲取暴利,畢竟三家廠商在內存市場的壟斷效應太集中了。”
這也印證了前述的邏輯,即只有在內存產能松動的情況下,降價才會成為三家廠商的博弈選擇,而在缺貨的情況下,三家是不存在博弈的,唯有價格上漲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該人士認為,內存價格持續上漲的局面形成之后,三星宣布了擴產,并且也沒有表現出惡意囤貨等行為。因此,三星在價格上漲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行為尚無最終定論,有待發改委進一步審查。
從《反壟斷法》的規定來看,當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即可推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以及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等多項情形。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此前表示,現在預測發改委會對三星采取何種進一步措施還為時尚早。但是,如果三星被認定參與了價格操縱行為,那么發改委可能會參考其他國家在這一方面實施的處罰措施。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業內普遍認為,發改委對三星內存漲價的處理可以參考此前發改委對高通案的調查結果。
2015年2月,美國高通公司在中國手機芯片市場歷時一年的反壟斷調查暫時畫上句號。根據發改委公布的處罰公告,高通公司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律,被罰款9.75億美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高通也需對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專利授權做出多項調整。這一案例創下了當時中國反壟斷領域的最高罰單。
上述匿名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對高通的處罰可以作為參考,但是由于高通案涉及的基帶芯片在中國已經具備國產化能力,展訊、海思等廠商都已可以出貨,因此高通認罰是一件沒有太大風險的事情。但是目前內存的國產化能力還不具備,如果因為監管機構的處置不當,導致三星向中國的大企業斷供存儲器的話,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復雜。
類似的以自身優勢揮動產品大棒的案例并不少見。當年HTC憑借發布第一款安卓手機的基礎以及后續的幾款產品獲得用戶認可,奠定了安卓手機老大的地位;不過,在HTC最頂峰時計劃發布的新機,卻因三星屏幕的斷供,拖延許久才發布,三星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同類型新機先一步上市。
“懲罰高通的時候,展訊和海思的產品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因此當時的懲罰實際上利好國內的廠商,也有助于推動國產化。但是,在國產內存沒有任何替代能力的時候,監管機構可以給予三星震懾。如果是要重罰的話,在懲罰的時間點上還要再考慮一下,懲罰機制也需要更靈活一些。”該匿名分析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