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存儲企業動態 → 正文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劉新萍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6-28 22:39:21 本文摘自:ZDNet至頂網

三星公司已經開始量產其48層(即單NAND內48層單元,屬于第三代升級技術)3D V-NAND芯片,預計其將被用于SSD T3(mSATA接口加850 EVO V2)、NVMe SSD(PM971-NVMe)以及企業級SSD(PM1633a)等SSD產品。在各設備當中,將包含大量48層3D V-NAND存儲芯片且通過引線鍵合技術實現彼此堆疊。三星公司在48層3D V-NAND芯片中集成了512 GB存儲單元,意味著每個NAND晶片為32 GB容量(256 Gb)。三星的32層(第二代方案)3D V-NAND晶片則為10.67 GB容量(85.33 Gb)。因此,第二代與第三代3D V-NAND設備之間到底存在哪些差別?是否單純只是將單元層數由32提升到48?

對此,我們對兩款設備進行深入剖析,著眼于單元架構、材質、布局以及封裝等角度。下面來看分析結論:

存儲密度與晶片平面圖

圖一所示為16 48層3D V-NAND晶片,MCP(即多芯片封裝)內包含雙F-Chips。48層的裸片效率顯然更高。32層3D V-NAND晶片面積為84.3平方毫米,而48層3D V-NAND晶片則為99.8平方毫米,意味著其長度較上代方案提升17.3%(如圖二所示)。每單元晶片存儲密度則提升至2.57 Gb每平方毫米。而目前最頂級的高密度2D平面NAND設備為東芝的15納米TLC NAND,具體水平為1.28 Gb每平方毫米。二者之間的最大差異在于:1)平面(NAND存儲陣列)區,2)位線開關與頁緩沖區,3)邏輯與外圍區以及4)加入F-Chips。每塊晶片分為兩層。NAND存儲陣列區由原本的48.9平方毫米增加至68.7平方毫米,提升為40.3%。而位線開關電路則與32層方案保持一致,不過頁面緩沖區則縮小了20%。邏輯與外圍電路面積減少34.8%。換言之,三星方面大幅削減了頁緩沖與周邊區面積,從而使其在存儲密度與晶片效率方面得到提升。另外,16層堆疊設計中的晶片厚度也由132微米降低至36微米。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圖一,三星48層3D V-NAND設備,采用16層垂直堆疊NAND晶片與雙F-Chips,拆機圖片。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圖二,32層與48層3D V-NAND對比。

F-Chip閃亮登場

三星公司在去年的ISSCC2015大會上首公宣布將F-Chip嵌入至其NAND閃存封裝當中。總體來講,SSD硬件架構是由存儲控制器、NAND閃存與DRAM所共同構成。

F-Chip負責在存儲控制器之間的I/O總線上實現點對點拓撲,另外F-Chip還會對通道內的不必要反射進行緩沖。另外,F-Chip在其與NAND設備之間建立了兩套內部I/O總線,從而降低F-Chip到NAND接口的容量負載。另外,其支持再定時模式,旨在從存儲控制器中將I/O信號傳輸至NAND設備。

再有,F-Chip亦改善了NAND設備與異步接口中出現的時序容限所引發的定時不穩狀況。單一F-Chip接入八塊V-NAND晶片,意味著雙F-Chips可嵌入至16晶片封裝內。圖三所示為從MCP中分離出來的F-Chip,其中包含ROM、DC發電、CMD譯碼器、數據路徑、TX/RX以及引線接合盤等電路元件。F-Chip晶片面積為0.057平方毫米。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圖三,從三星48層3D V-NAND MCP中拆分出來的F-Chip晶片。

存儲單元陣列結構與架構

相較于第二代32層3D V-NAND,第三代48層3D V-NAND單元結構擁有更高單元門數量,這意味著進程整合所帶來的要求與控制性將更具挑戰。硅通孔與CSL(即公共源線)溝槽蝕刻工藝的長寬比約為33比26,高于32層3D V-NAND設備。另外其采用基于鋁質材料的高k介質電阻擋層以及CTF(電荷捕獲閃存存儲)或者CTL(電荷捕獲層)。

選擇晶體管則包括SSL(串選擇線)與GSL(接地選擇線),擬柵極與位線帶設計與上代方案保持一致,不過SEG(硅外延延伸)高度則得以削減。32層3D V-NAND設備擁有三金屬層,而48層3D V-NAND則擁有四金屬層。額外的這一金屬層(通常被稱為M0)被添加至CSL/MC層上,這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單元設計效率。

成本考量:1y納米2D與48層3D V-NAND

對于16納米或15納米的1y級別MLC/TLC NAND設備,其制程整合在存儲單元陣列與周邊區域之上,包括阱/活動/隔離(SA-STI,自對準STI)形式;單元FG/CG與外圍門形式;以及接觸與互連(金屬與通孔)形式。當然,DPT(雙圖案化技術)或者QPT(四圖案化技術)等圖案化方案以及氣隙制程實現活動、字線與位線模式的作法也存在于2D平面NAND產品的制造流程當中。對于1y納米級別的2D平面NAND設備,NAND制造商往往會使用40到45個掩模層,意味著其需要40到45次光刻步驟才能將設備集成在硅晶圓之上。

另一方面,32層3D V-NAND設備則采用垂直硅通孔技術(簡稱CHT)與20納米位線半間距(配合DPT),意味著其需要50層掩模以反復調整具體圖案,從而保證存儲陣列周邊位置的通孔能夠使各層確切連接。盡管48層3D V-NAND的存儲單元結構/材質與單元設計同32層3D V-NAND一樣,但更高的門堆疊數量與蝕刻步驟會給吞吐量、良品率及產量控制帶來難題。隨著各大主流NAND廠商積極投入于48層、64層、96層甚至是128層3D NAND產品制造并持續提升產量,相信NAND存儲方案的使用成本將通過3D NAND架構的規模擴展而不斷降低。

未來NAND閃存存儲技術

相信未來幾年中,2D設備將與3D NAND并行存在。然而,2D NAND的制程工藝已經基本達到了極限,且三星、東芝、SanDisk、美光、英特爾以及SK-海力士等主流廠商都開始探索利用通孔機制將多層NAND構成3D形式。一旦可堆疊的單元門數量進一步提升,則有望帶來更高存儲密度、更強性能、更理想的可靠性以及更低功率水平。截至目前,三星32層與48層3D V-NAND產品與美光/英特爾32層3D NAND產品已經正式投放商業市場。

東芝、SanDisk與SK-海力士的3D NAND設備尚未全面發布,意味著其在邁入3D NAND主流廠商的道路上顯得有些遲鈍。三星公司的頂級32層與48層3D V-NAND設備基于電荷捕捉閃存(簡稱CTF)存儲架構(或者電荷捕捉層,簡稱CTL),配備有高k介質阻擋層與金屬門。CTL屬于非導電層,采用氮化物等材質充當絕緣體,并配合其它存儲單元功能以降低單元之間的干擾,從而控制錯誤數量并提升可靠性。由于 3D V-NAND單元對單元間干擾并不敏感,因此能夠顯著提升數據寫入速度,從而帶來更理想的性能。其制程步驟數量已經大大降低,且功耗水平也因此得到有效控制。48層3D NAND在使用成本曲線上較32層方案更接近2D閃存。而未來幾年內可能陸續推出的64層、96層甚至是128層3D NAND則可能受到多晶硅溝槽遷移率、光蝕刻加工能力以及良品率/產量控制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產能不高。

那么現在讓我們回歸最初的疑問:三星48層3D V-NAND是否只是對32層方案的單純垂直擴展?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垂直擴展,新一代技術還提升了單元性能效率,嵌入F-Chip并將邏輯與周邊區面積降低30%以上,同時添加新的金屬層以提升晶片效率。很明顯,3D V-NAND已經開始全面迎來成熟期。

關鍵字:v-nand垂直擴展

本文摘自:ZDNet至頂網

x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存儲企業動態 → 正文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劉新萍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6-28 22:39:21 本文摘自:ZDNet至頂網

三星公司已經開始量產其48層(即單NAND內48層單元,屬于第三代升級技術)3D V-NAND芯片,預計其將被用于SSD T3(mSATA接口加850 EVO V2)、NVMe SSD(PM971-NVMe)以及企業級SSD(PM1633a)等SSD產品。在各設備當中,將包含大量48層3D V-NAND存儲芯片且通過引線鍵合技術實現彼此堆疊。三星公司在48層3D V-NAND芯片中集成了512 GB存儲單元,意味著每個NAND晶片為32 GB容量(256 Gb)。三星的32層(第二代方案)3D V-NAND晶片則為10.67 GB容量(85.33 Gb)。因此,第二代與第三代3D V-NAND設備之間到底存在哪些差別?是否單純只是將單元層數由32提升到48?

對此,我們對兩款設備進行深入剖析,著眼于單元架構、材質、布局以及封裝等角度。下面來看分析結論:

存儲密度與晶片平面圖

圖一所示為16 48層3D V-NAND晶片,MCP(即多芯片封裝)內包含雙F-Chips。48層的裸片效率顯然更高。32層3D V-NAND晶片面積為84.3平方毫米,而48層3D V-NAND晶片則為99.8平方毫米,意味著其長度較上代方案提升17.3%(如圖二所示)。每單元晶片存儲密度則提升至2.57 Gb每平方毫米。而目前最頂級的高密度2D平面NAND設備為東芝的15納米TLC NAND,具體水平為1.28 Gb每平方毫米。二者之間的最大差異在于:1)平面(NAND存儲陣列)區,2)位線開關與頁緩沖區,3)邏輯與外圍區以及4)加入F-Chips。每塊晶片分為兩層。NAND存儲陣列區由原本的48.9平方毫米增加至68.7平方毫米,提升為40.3%。而位線開關電路則與32層方案保持一致,不過頁面緩沖區則縮小了20%。邏輯與外圍電路面積減少34.8%。換言之,三星方面大幅削減了頁緩沖與周邊區面積,從而使其在存儲密度與晶片效率方面得到提升。另外,16層堆疊設計中的晶片厚度也由132微米降低至36微米。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圖一,三星48層3D V-NAND設備,采用16層垂直堆疊NAND晶片與雙F-Chips,拆機圖片。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圖二,32層與48層3D V-NAND對比。

F-Chip閃亮登場

三星公司在去年的ISSCC2015大會上首公宣布將F-Chip嵌入至其NAND閃存封裝當中。總體來講,SSD硬件架構是由存儲控制器、NAND閃存與DRAM所共同構成。

F-Chip負責在存儲控制器之間的I/O總線上實現點對點拓撲,另外F-Chip還會對通道內的不必要反射進行緩沖。另外,F-Chip在其與NAND設備之間建立了兩套內部I/O總線,從而降低F-Chip到NAND接口的容量負載。另外,其支持再定時模式,旨在從存儲控制器中將I/O信號傳輸至NAND設備。

再有,F-Chip亦改善了NAND設備與異步接口中出現的時序容限所引發的定時不穩狀況。單一F-Chip接入八塊V-NAND晶片,意味著雙F-Chips可嵌入至16晶片封裝內。圖三所示為從MCP中分離出來的F-Chip,其中包含ROM、DC發電、CMD譯碼器、數據路徑、TX/RX以及引線接合盤等電路元件。F-Chip晶片面積為0.057平方毫米。

三星3D V-NAND 32層對48層 僅僅是垂直層面的擴展?

圖三,從三星48層3D V-NAND MCP中拆分出來的F-Chip晶片。

存儲單元陣列結構與架構

相較于第二代32層3D V-NAND,第三代48層3D V-NAND單元結構擁有更高單元門數量,這意味著進程整合所帶來的要求與控制性將更具挑戰。硅通孔與CSL(即公共源線)溝槽蝕刻工藝的長寬比約為33比26,高于32層3D V-NAND設備。另外其采用基于鋁質材料的高k介質電阻擋層以及CTF(電荷捕獲閃存存儲)或者CTL(電荷捕獲層)。

選擇晶體管則包括SSL(串選擇線)與GSL(接地選擇線),擬柵極與位線帶設計與上代方案保持一致,不過SEG(硅外延延伸)高度則得以削減。32層3D V-NAND設備擁有三金屬層,而48層3D V-NAND則擁有四金屬層。額外的這一金屬層(通常被稱為M0)被添加至CSL/MC層上,這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單元設計效率。

成本考量:1y納米2D與48層3D V-NAND

對于16納米或15納米的1y級別MLC/TLC NAND設備,其制程整合在存儲單元陣列與周邊區域之上,包括阱/活動/隔離(SA-STI,自對準STI)形式;單元FG/CG與外圍門形式;以及接觸與互連(金屬與通孔)形式。當然,DPT(雙圖案化技術)或者QPT(四圖案化技術)等圖案化方案以及氣隙制程實現活動、字線與位線模式的作法也存在于2D平面NAND產品的制造流程當中。對于1y納米級別的2D平面NAND設備,NAND制造商往往會使用40到45個掩模層,意味著其需要40到45次光刻步驟才能將設備集成在硅晶圓之上。

另一方面,32層3D V-NAND設備則采用垂直硅通孔技術(簡稱CHT)與20納米位線半間距(配合DPT),意味著其需要50層掩模以反復調整具體圖案,從而保證存儲陣列周邊位置的通孔能夠使各層確切連接。盡管48層3D V-NAND的存儲單元結構/材質與單元設計同32層3D V-NAND一樣,但更高的門堆疊數量與蝕刻步驟會給吞吐量、良品率及產量控制帶來難題。隨著各大主流NAND廠商積極投入于48層、64層、96層甚至是128層3D NAND產品制造并持續提升產量,相信NAND存儲方案的使用成本將通過3D NAND架構的規模擴展而不斷降低。

未來NAND閃存存儲技術

相信未來幾年中,2D設備將與3D NAND并行存在。然而,2D NAND的制程工藝已經基本達到了極限,且三星、東芝、SanDisk、美光、英特爾以及SK-海力士等主流廠商都開始探索利用通孔機制將多層NAND構成3D形式。一旦可堆疊的單元門數量進一步提升,則有望帶來更高存儲密度、更強性能、更理想的可靠性以及更低功率水平。截至目前,三星32層與48層3D V-NAND產品與美光/英特爾32層3D NAND產品已經正式投放商業市場。

東芝、SanDisk與SK-海力士的3D NAND設備尚未全面發布,意味著其在邁入3D NAND主流廠商的道路上顯得有些遲鈍。三星公司的頂級32層與48層3D V-NAND設備基于電荷捕捉閃存(簡稱CTF)存儲架構(或者電荷捕捉層,簡稱CTL),配備有高k介質阻擋層與金屬門。CTL屬于非導電層,采用氮化物等材質充當絕緣體,并配合其它存儲單元功能以降低單元之間的干擾,從而控制錯誤數量并提升可靠性。由于 3D V-NAND單元對單元間干擾并不敏感,因此能夠顯著提升數據寫入速度,從而帶來更理想的性能。其制程步驟數量已經大大降低,且功耗水平也因此得到有效控制。48層3D NAND在使用成本曲線上較32層方案更接近2D閃存。而未來幾年內可能陸續推出的64層、96層甚至是128層3D NAND則可能受到多晶硅溝槽遷移率、光蝕刻加工能力以及良品率/產量控制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產能不高。

那么現在讓我們回歸最初的疑問:三星48層3D V-NAND是否只是對32層方案的單純垂直擴展?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垂直擴展,新一代技術還提升了單元性能效率,嵌入F-Chip并將邏輯與周邊區面積降低30%以上,同時添加新的金屬層以提升晶片效率。很明顯,3D V-NAND已經開始全面迎來成熟期。

關鍵字:v-nand垂直擴展

本文摘自:ZDNet至頂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榕江县| 广汉市| 西乌珠穆沁旗| 山西省| 巴林左旗| 内丘县| 宿松县| 衡山县| 盐源县| 高青县| 平顶山市| 叙永县| 荥阳市| 阿拉善左旗| 库伦旗| 彭山县| 惠州市| 集安市| 临湘市| 大厂| 永州市| 凉山| 永嘉县| 东阿县| 梅州市| 娄底市| 肇庆市| 英山县| 东莞市| 莱州市| 茌平县| 兰溪市| 澎湖县| 石首市| 文成县| 沂南县| 东方市| 阿图什市| 岳西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