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成長型 SaaS 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早期員工或是投資者,那么你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退出”一詞。一般來說,創業公司退出機制有兩種:被收購或上市。前者一直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而公開市場對 SaaS 初創來說還比較陌生。2014 年 6 月,Salesforce 成為第一個上市的 SaaS 公司,上市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 30%。Salesforce 的成功表明了市場對 SaaS 公司的接受程度。隨后幾個月,BlackBuff 和 RightNow 也相繼上市,自此還有 75 個以上的 SaaS 公司陸續上市。
為了了解這些公司上市的條件,Bowery Capital 的助理 Loren Vittetoe 和 Jefferies 的投行業務人員 James Shalhoub 復盤并比較了它們的公開招股書(S-1)和 IPO 文件。
-
概覽
根據歷史數據,已經上市的 SaaS 企業中,中值企業創辦了 10 年,擁有員工 530 人,營業收入近 1 億美元,增長率約 48%,但仍處于虧損狀態。這類企業在上市后市值達 6 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上漲 32%。下表是上市 SaaS 企業的一些數據概覽:
這些基準很有趣,但是將這些應用于整個 SaaS 領域是不公平的。因此我們根據上市時的股本估值把 SaaS 上市企業劃分為三類:市值 5 億美元以下的、市值 5 億美元至 10 億美元之間的以及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同時我們分析了與 SaaS 相關的增長情況、盈利能力、資金配置、效率等因素,以發現更深層次的趨勢。
-
對增長的高期待
盡管投資者們要求技術型公司的收入增長要高于其他行業,SaaS 公司的基準還要更高一些,畢竟 SaaS 公司的優點是可以相對輕松地部署它們的產品。由此,管理層可以將更多的資源花在獲取用戶和擴大銷售上。不過,如下圖所示,大型 SaaS 公司面臨的風險很大。
上市時市值超 10 億美元的 SaaS 公司在過去的 12 個月里中值增長率約 85%,高增長率有利于它們獲得更高的估值。這些公司表明,它們可以形成大規模增長,并且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或者奪去現有市場大部分份額。
-
整個 SaaS 行業缺乏盈利能力
僅有 29% 的 SaaS 企業在上市前的財年中實現了盈利,仍有一大部分企業上市時仍未盈利。不過這些企業處在快速增長階段,且簽署了能帶來高額利潤和長期收入的合同。投資者更愿意根據這一早期趨勢,來判斷未來盈利的可能性。SaaS 公司能以更便宜的銷售成本為客戶提供延伸的產品功能和服務。因此 SaaS 行業整體毛利率較高,如下面第一張圖所示。盡管如此,每個細分市場的 SaaS 公司仍缺乏盈利能力。但在上市后的兩年時間里,這些公司在盈虧平衡方面有所突破。
-
資金使用情況
在分析 SaaS 公司上市時費用分配情況時,很容易看到錢都用在了哪里:
1.銷售和市場成本(S&M) 2. 研發成本(R&D) 3. 綜合行政管理成本(G&A)
為了保持高速增長,并從投資者處募集資金,SaaS 公司會在產品研發和建設大型銷售團隊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是為了鞏固現有客戶群,使產品多樣化,并獲取潛在的市場份額。而銷售團隊是為了讓這些事情得以發生,公司也能因為這項投入獲得發展。
在上市后的三個財年(包括公開發行年限)里,SaaS 公司會利用其在公開市場上募集的流動資金和現金流進行投資,投資增長速率和上市前持平。中型 SaaS 公司會縮減研發成本,而市值超 10 億美元的公司則和上市前策略不同,他們會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同時縮減銷售和市場成本。
-
適時調整需求
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對一些業務的需求也在不斷發展。SaaS 公司已經證明他們可以保持爆炸式增長并產生較高的利潤率,最終兩者共同實現(如 Veeva Systems)。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基準也有所下調。SaaS 公司的毛利率的流動均值約在 65%~70%之間,EBIT 利潤率則為負值。
然而對于收入增長來說,投資者在每個細分領域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預期。隨著對 SaaS 公司的風險投資在過去十年中急劇增加,SaaS 公司管理團隊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專注增長,而不是考慮省錢。
-
底線
數據表明,大型 SaaS 公司必須優先考慮增長,同時將資金用于產品研發和銷售。畢竟,如果他們在每次銷售中都實現利潤的增長,投資者就會要求更高的成交量。同時,小型的 SaaS 公司依然可以謀求上市,但是應該將重點放在經營上,且估值不會太高。
無論公司規模如何,在評估 SaaS 公司是否準備好上市時還需考慮如下三點:
1.增長是重中之重。應保持至少 30% 的收入增長。
2.上市后募集的資金應當用于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是保持現狀。
3.要想獲得高估值,公司必須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或具備一定規模。
如果你是成長型 SaaS 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早期員工或是投資者,那么你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退出”一詞。一般來說,創業公司退出機制有兩種:被收購或上市。前者一直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而公開市場對 SaaS 初創來說還比較陌生。2014 年 6 月,Salesforce成為第一個上市的 SaaS 公司,上市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 30%。Salesforce 的成功表明了市場對 SaaS 公司的接受程度。隨后幾個月,BlackBuff 和 RightNow 也相繼上市,自此還有 75 個以上的 SaaS 公司陸續上市。
為了了解這些公司上市的條件,Bowery Capital 的助理Loren Vittetoe 和 Jefferies 的投行業務人員 James Shalhoub 復盤并比較了它們的公開招股書(S-1)和 IPO 文件。
概覽
根據歷史數據,已經上市的 SaaS 企業中,中值企業創辦了 10 年,擁有員工 530 人,營業收入近 1 億美元,增長率約 48%,但仍處于虧損狀態。這類企業在上市后市值達 6 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上漲 32%。下表是上市 SaaS 企業的一些數據概覽:
這些基準很有趣,但是將這些應用于整個 SaaS 領域是不公平的。因此我們根據上市時的股本估值把 SaaS 上市企業劃分為三類:市值 5 億美元以下的、市值 5 億美元至 10 億美元之間的以及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同時我們分析了與 SaaS 相關的增長情況、盈利能力、資金配置、效率等因素,以發現更深層次的趨勢。
對增長的高期待
盡管投資者們要求技術型公司的收入增長要高于其他行業,SaaS 公司的基準還要更高一些,畢竟 SaaS 公司的優點是可以相對輕松地部署它們的產品。由此,管理層可以將更多的資源花在獲取用戶和擴大銷售上。不過,如下圖所示,大型 SaaS 公司面臨的風險很大。
上市時市值超 10 億美元的 SaaS 公司在過去的 12 個月里中值增長率約 85%,高增長率有利于它們獲得更高的估值。這些公司表明,它們可以形成大規模增長,并且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或者奪去現有市場大部分份額。
整個 SaaS 行業缺乏盈利能力
僅有 29% 的 SaaS 企業在上市前的財年中實現了盈利,仍有一大部分企業上市時仍未盈利。不過這些企業處在快速增長階段,且簽署了能帶來高額利潤和長期收入的合同。投資者更愿意根據這一早期趨勢,來判斷未來盈利的可能性。SaaS 公司能以更便宜的銷售成本為客戶提供延伸的產品功能和服務。因此 SaaS 行業整體毛利率較高,如下面第一張圖所示。盡管如此,每個細分市場的SaaS 公司仍缺乏盈利能力。但在上市后的兩年時間里,這些公司在盈虧平衡方面有所突破。
資金使用情況
在分析 SaaS 公司上市時費用分配情況時,很容易看到錢都用在了哪里:
1.銷售和市場成本(S&M) 2. 研發成本(R&D) 3. 綜合行政管理成本(G&A)
為了保持高速增長,并從投資者處募集資金,SaaS 公司會在產品研發和建設大型銷售團隊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是為了鞏固現有客戶群,使產品多樣化,并獲取潛在的市場份額。而銷售團隊是為了讓這些事情得以發生,公司也能因為這項投入獲得發展。
在上市后的三個財年(包括公開發行年限)里,SaaS 公司會利用其在公開市場上募集的流動資金和現金流進行投資,投資增長速率和上市前持平。中型 SaaS 公司會縮減研發成本,而市值超 10 億美元的公司則和上市前策略不同,他們會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同時縮減銷售和市場成本。
適時調整需求
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對一些業務的需求也在不斷發展。SaaS 公司已經證明他們可以保持爆炸式增長并產生較高的利潤率,最終兩者共同實現(如 Veeva Systems)。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基準也有所下調。SaaS 公司的毛利率的流動均值約在 65%~70%之間,EBIT 利潤率則為負值。
然而對于收入增長來說,投資者在每個細分領域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預期。隨著對 SaaS 公司的風險投資在過去十年中急劇增加,SaaS 公司管理團隊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專注增長,而不是考慮省錢。
底線
數據表明,大型 SaaS 公司必須優先考慮增長,同時將資金用于產品研發和銷售。畢竟,如果他們在每次銷售中都實現利潤的增長,投資者就會要求更高的成交量。同時,小型的 SaaS 公司依然可以謀求上市,但是應該將重點放在經營上,且估值不會太高。
無論公司規模如何,在評估 SaaS 公司是否準備好上市時還需考慮如下三點:
1.增長是重中之重。應保持至少 30% 的收入增長。
2.上市后募集的資金應當用于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是保持現狀。
3.要想獲得高估值,公司必須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或具備一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