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消費級市場而言,企業級市場在盈利效果、創新難度及企業品牌塑造上都占下風。與此同時,互聯網的上半場充滿了市場紅利,業務的驅動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很多企業對于提升效率的新工具和方法都不感冒。就拿企業級服務軟件來說,當時的人工成本并不高,甚至很多的企業職員都沒有基礎的電腦配備,更別說用企業級管理軟件來提升工作效率了。正因如此,整體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效應沒有起來,面向企業級的服務市場也沒能找到像BAT一樣級別的公司,而大多的TO B公司當時都活的挺慘,像金蝶、用友、藍凌、泛微等諸如此類的ISV廠商也都是近些年移動互聯風口后才逐漸壯大聲勢,整個企業級市場也逐漸從教育階段走向了成熟應用。
如今,國內的To C行業已趨于飽和,以企業為核心角色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To B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迅猛發展。相關報告表明,從2014年到2016年,國內企業移動服務市場規模增長強勢。2017年企業及服務領域發生500多起投融資事件,已經成為VC(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行業最為關注、投資最為頻繁的領域。市場調查機構IDC彼時還曾預測,中國企業移動服務市場將在未來5年實現整體26.2%的復合增長率,到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1.9億美元。
而面對這新一波的企業級市場紅利,傳統的ISV廠商自然是最新嗅到了先機,金蝶、用友及藍凌、泛微等廠商都各自專注于細分領域進行發展布局,其中近幾年相繼奔赴上市的藍凌和泛微更是在國內協同oa領域一路領先,雙方跑馬圈地,各自征戰。尤其是企業移動辦公服務的強勢發展,雙方都在爭先完善移動oa產品的布局。而除了傳統的ISV廠商爭先哄搶外,昔日的BAT三巨頭自然是不會對這塊肥肉視而不見。這其中主要以AT勢力介入為主,一個是阿里推出的釘釘,另一個是騰訊發布的企業微信,兩大巨頭相繼攪局企業級市場,恰好說明了這個市場的前景和空間是很大的。
阿里和騰訊的加入,對于傳統的OA廠商來說并非是壞事,從大格局上來說,企業信息化的普及仍然需要不斷教育和推進,尤其是廣大中小企在IT信息化層面的空白,AT勢力的進來剛好可以強化對市場的教育,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此外,目前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側重輕oa應用,對傳統oa勁旅帶來的直接沖擊非常弱,從這些年的動作來看,兩股新老勢力更多的是在做整合,而并非直接的競爭。
在剛剛過去的9月,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分別與OA市場的龍頭公司藍凌、泛微達成合作。不過雖然都是合作,但呈現給外界的信號卻相差甚遠,阿里釘釘對藍凌的戰略投資像是從戀愛到婚姻,企業微信和泛微的聯盟合作卻更像是抱團取暖而已。阿里釘釘從初期的產品打磨,便邀請藍凌駐場一起干,再到雙方產品的高度融合,到如今的戰略投資,可以看出雙方的合作不僅是“連接”,而是“融合”。如此一來,在未來的企業服務中,從釘釘的智能移動辦公入口,到藍凌的一體化智慧辦公平臺和應用,再到阿里云的云架構和服務能力,藍凌將全面獲得阿里體系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產品能力賦能,領跑整個OA市場指日可待。
反觀企業微信與泛微的合作,更多的是淺層次的連接,這種連接更多的是體現在市場和入口的合作而已。此外,對于毫無B端基因的騰訊而言,對于企業客戶的需求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單靠連接一些碎片化的輕應用對于打造企業整體一體化的服務平臺還是有待提升。泛微雖然上市,但如今面對AT勢力的滲透,又看著老對手藍凌得到阿里重金加持,最后選擇抱團騰訊不免落得急于防守之意。倘若泛微與企業微信合作停留在OA層面,最終得不到騰訊真金白銀搬掏心窩的支持,那在移動oa這道菜上,吃肉的一定是藍凌,泛微頂多喝口剩湯罷了,畢竟這背后還是阿里和騰訊之間的運籌帷幄。
最后還是說說百度。在BAT三大巨頭中,百度近幾年常被詬病快要“掉隊”了。對于阿里騰訊爭先布局企業級服務市場,百度目前還是在觀望,但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在2016中國IT領袖峰會也表示了對企業級市場濃厚的興趣,并透露在B端市場會有更多考慮,也歡迎釘釘這樣的企業跟百度談合作。但個人覺得百度雖然沒有直接在企業級服務軟件這塊動作,但其實百度跟阿里一樣,一直都是在做B端的生意,而且大部分的盈利都來自B端的搜索競價推廣,未來不排除結合AI及大數據往saas領域伸手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