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信息化”還是一個“進行時”。2012年剛剛完成ERP上線的浙江貝拉喬家居產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斌忍不住道出了其間的“苦水”:“ERP往下實施的時候,在各個層面都會遇到阻力,管理、銷售、生產、采購等各部門的人員都會怨聲載道。初期討論模式和流程,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對于員工來講這些都是額外的工作,不愿意干的情緒很普遍。除此之外,ERP系統需要對原本的生產系統進行調整,這種‘陣痛’的過程讓管理者‘頭痛’!”
同樣一套系統,有的企業應用得很成功,工作效率提升,交付周期縮短;而有的企業卻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甚至失敗,這中間出了哪些問題?是軟件不匹配?還是企業自身的原因?企業管理者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和理念去推動ERP的上線,以及如何使ERP的應用落到實處,這些看似專業化的問題,其實本質只有一條,那就是如何讓ERP這個管理工具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生產運營。
中小企業的ERP應用之殤
浙江貝拉喬家居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提到的中小企業在ERP落地上遇到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這也跟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階段和生產經營特點有著很大的關系。用友優普信息化專家范朝暉憑借自己多年服務于中型企業ERP項目的經驗指出,中小企業發展之初重速度、重規模,其經營管理是“粗放型”的。首先體現在企業的管理者在做決策時通常是憑借商業經驗,“拍腦袋”決定下來的。比如,一家營業額20多億規模的企業連成本都算不清楚,只知道自己的企業是掙錢的(俗稱“包袱賬”),哪些產品對利潤貢獻大,哪些經銷商及地區對利潤貢獻大,哪些促銷活動對銷量貢獻大,這些都不清楚。“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內外部的競爭、管理壓力要求精細化管理和生產,用數據來支撐經營決策。一家做高端手機外殼注塑的企業的CEO曾說:‘同行注塑一套外殼要18秒,而我們只要16秒,我賺的就是這2秒的錢。’”范朝暉說,如果說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體現為“效率”的話,那不犯錯誤就體現為“風控”。小企業靠老板能力,大企業靠制度流程,信息系統就是企業提升效率、固化風控點的好工具。粗放式的經營管理帶來的是不規范的管理模式,從不規范到規范,這之間的距離不是簡單地上線ERP軟件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企業從頭到尾,從內到外的一次徹底“洗 腦”。范朝暉舉例說,一家新 疆的企業,過去因為貨車和上下班人流混走一個大門導致發生多次事故,于是企業出臺規定人車分流,走不同的門,只不過需要員工繞行幾步路。就連這樣一個看似再正常不過的改變,員工都無法適應:“我走那個門都多少年了,怎么就不讓走了?!”這其實看出在改變員工工作習慣上存在多么大的阻力和難度,難怪劉斌談起ERP上線,第一個難點就是員工工作習慣問題。“通常ERP實施最直接的阻力是來自工人,”范朝輝說,來自操作層面的用戶經常的抱怨是不如手工在紙上寫方便、隨意,在系統中要受很多限制,還有,產供銷財務在系統中拉通后,很多崗要考慮當上下游崗位的處理要求。此外,在中間管理層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原本自己部門負責的一些工作消失了,或由別的部門承擔了,或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了。這些變化會讓中層管理人員發現自己在企業中的“價值”發生變化,產生“不安全”的感覺,這些感覺有多種表達方式,對系統上線的抵觸和不配合就是其中之一。
中小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有其歷史性,但不意味著信息化就走不下去,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CIO胡四祥在總結企業信息化經驗時說,中小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信息化。一度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所在的電力電子行業因為變化太快,產品種類太多,被認為是不適宜做ERP的行業,但胡四祥認為,在如今的技術、商業環境下,不適宜做ERP的行業和企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