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英特爾能否走出Wintel時代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謝麗容

2016-08-25 19:56:33

摘自:搜狐財經

題圖:英特爾CEO科再奇在8月16日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展示了一系列“黑科技”新產品 科再奇宣稱,英特爾要從一家PC公司轉型為一家“助力云計算,以及數十億智能互聯計算設備的公司”。

題圖:英特爾CEO科再奇在8月16日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展示了一系列“黑科技”新產品

過去十年,英特爾一直在努力讓自己不被擠出新技術市場,這一努力如今達到了高潮

過去五年迅速被智能手機市場邊緣化的全球芯片巨頭英特爾看起來已經進入了中年期,但它不打算就這么默默老去。

8月16日,英特爾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黑科技”和產品向外界宣布英特爾的新一輪轉型戰略。

科再奇宣稱,英特爾要從一家PC公司轉型為一家“助力云計算,以及數十億智能互聯計算設備的公司”。

這有可能成為英特爾最著名的轉型。成立48年來,英特爾在PC生態鏈上作為處理器制造商不可替代,并與微軟聯手壟斷了PC行業,這個壟斷地位持續了大約20年。但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英特爾無法進入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設備,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設備被邊緣化。

為了這次轉型,英特爾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嘗試和準備。2013年,英特爾推出針對智能手機的移動處理器芯片Broxton和SoFIA,但后二者此后三年籍籍無名,今年5月,英特爾宣布停止這兩款智能手機芯片的開發,放棄智能手機市場。

三年間,一并被快速削減的還有PC領域的一些舊有業務和人員。取而代之的是針對各種物聯網領域的多層面技術布局和收購。

科再奇領導的這個轉型戰略的核心之處在于,業務和市場多面出擊,結合英特爾在芯片和服務器領域的既有優勢,端到端布局IOT、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并釋放芯片代工能力;布局思路上更加開放,主動融合最大的競爭對手ARM。

此次轉型可說是英特爾徹底走出Wintel時代的標簽,也是英特爾重回核心的一個新起點,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像一個巨大的器皿,整合了云計算、大數據、VR、AR、人工智能所有技術和應用,這些都離不開具備高計算力的芯片,這也正是英特爾的機會所在。

直面ARM

在移動通信3G和4G漫長十年里,英特爾沒有提前預測到智能手機帶來的芯片格局轉型,進而錯失智能手機市場,在后期進入之后也籍籍無名,無法復制PC和服務器芯片領域的輝煌,被移動芯片設計巨頭ARM和制造巨頭高通聯手擠出市場。

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采用ARM架構,從產業地位來看,ARM好比是PC時代的英特爾。不同的是,ARM只開發設計架構,不生產硬件,硬件的設計和具體使用由高通和蘋果、三星等完成。

這令外界放大了英特爾的艱難處境和危機。近年來,唱衰英特爾的聲音不絕于耳。

事實上,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中遭受歷史上最大的業績下滑,在此后數年,英特爾雖然被移動芯片市場邊緣化,但它在PC和服務器芯片領域的絕對優勢,讓它仍能保持緩慢增長,而不是負增長。

也就是說,英特爾的困局在于沒有找到明確的未來,而非財務困境。

科再奇設定的新未來,意在擺脫英特爾已經運行了數十年的“巨資研發芯片、大規模高利潤出售芯片,再投入巨資研發下一代芯片,再出售”的模式,創造出一個新循環。

8月16日在美國召開的英特爾開發者大會上,科再奇表示,英特爾在數據中心、存儲和終端芯片的芯片平臺計算力的積累和綜合釋放,將再次把英特爾帶到一個良性循環之中——開發產品和技術,驅動更多用戶需求。

在這次大會上,英特爾一口氣發布了多個面向物聯網的開發者項目和平臺。包括了虛擬現實解決方案Alloy項目、支持無人機的Aero平臺、實感技術Intel Euclid開發工具包等。這些開發平臺的共同點是集合了英特爾在此前有關VR、AR、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技術。

開發者可以使用這些剛剛發布或將在今年四季度發布的平臺開發各種不同的智能硬件。

以虛擬現實解決方案Alloy項目為例,區別于目前功能原始單一的VR頭盔,Alloy的頭戴式設備將計算和傳感器直接集成在頭盔里,并采用了英特爾實感技術,可在更大空間內實現六個角度的任意移動。

Alloy項目,是英特爾“融合現實”(MR,Merged Reality)戰略第一個落地平臺。

英特爾公司新技術事業部副總裁兼感知計算事業部總經理AchinBhowmik告訴《財經》記者,MR是英特爾結合AR和VR技術的新技術平臺,“AR和VR各有技術特點和應用優勢,與合作伙伴在長期的協作和溝通后,大家覺得需要融合在一起,就有了MR”。

當被問及英特爾MR最大的挑戰時,AchinBhowmik認為是技術向具體應用的轉化程度和用戶體驗。

英特爾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處理器制造工藝,在x86架構市場處于絕對領導地位,針對物聯網戰略,英特爾在技術上的準備無人質疑,是否可以吸引足夠多的硬件開發者采用英特爾的各開發平臺才是關鍵。

但PC時代芯片、系統、制造涇渭分明,這使得英特爾缺乏生態基因。而智能手機由ARM架構主導,向智能硬件延伸有天然的延展性。高通的一位前中國區技術主管對《財經》記者表示,英特爾抱著x86不放,非要做出一個自己的移動計算生態系統,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向《財經》記者表示,英特爾對此看得越來越清楚,在物聯網時代,英特爾不一定要完全搶占智能設備的芯片,“比如芯片是ARM的,但集成了英特爾的實感技術,這也是可行的”。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今年初曾判斷,物聯網時代智能芯片的趨勢之一,是將不同產品一起封裝的先進封裝技術,讓一顆芯片能整合更多功能,更節省空間。

“這實際上是一種合作方式,是某種程度上的互補。”楊旭強調。

在初期,面對物聯網這么一個未知但龐大的市場,英特爾選擇了一定程度的妥協。

這并不意味著英特爾將放棄自建生態。2015年底,英特爾對全球最大的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公司Altera的收購完成。FPGA技術體系、邏輯單元靈活,集成度高,收購Altera之后,英特爾可在服務器芯片實現CPU和FPGA硬件規格深層次結合。

科再奇稱,FPGA在英特爾的戰略中十分重要。在云、存儲、FPGA和終端四個環節組成的戰略循環中,FPGA的作用是加速互聯智能的IOT世界。

在技術和產品上,英特爾CPU性能高,但無擴展性,FPGA像是一顆大補丸,可以作為類似GPU一樣的加速技術被整合到處理器產品中。以人工智能為例,楊旭解釋,英特爾有傳統通用芯片,又部署了GPU和FPGA,在此之上提升基于云的數據分析能力,加上深度學習分析軟件,人工智能支持能力被大大提升。

在市場層面,無論是智慧城市、無人駕駛,還是工廠自動化系統都少不了使用,英特爾布局FPGA,將有機會成為物聯網骨干網的供應商之一,也會獲得更多銷售物聯網芯片產品的機會。

另有分析人士向《財經》記者指出,Altera的客戶包括了IBM和ARM等,同時它們也是英特爾在服務器和物聯網領域的競爭對手。英特爾收購Altera后,IBM和ARM穩定的FPGA供應鏈被打斷,需要尋求其他供應商,如Xilinx、Microsemi、Lattice等。

短期輸血

華爾街資本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容忍度要遠遠小于中國資本,英特爾CEO科再奇游走于英特爾轉型戰略和華爾街股東之間,尤其艱難。

原因很簡單。在PC時代,英特爾的運營模式相當獨特,投入巨資研發最新工藝和制程,生產最先進的CPU,投放市場后獲得最高的利潤率,然后將掙來的錢再投入研發最新的工藝。這種模式的問題在于,沒有一定的利潤率保證,循環就將斷裂停止。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向《財經》記者透露,英特爾對PC芯片的利潤率要求高達60%,比外界猜測的50%高出不少。楊旭稱,如此高的利潤率相當具有挑戰性,但英特爾的研發和布局投入不能降低。

PC市場的飽和令英特爾營收增長乏力,加上在物聯網領域的巨大投入,導致英特爾的盈利能力明顯減弱。

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英特爾營收為135億美元,同比增長3%;凈利潤為13.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7.06億美元相比下降51%。

在這個艱難的過渡期,英特爾作出了一個引發市場巨大反應的決定。

近期,英特爾與競爭對手ARM達成新的授權協議,英特爾將從ARM處獲取技術授權。這意味著,英特爾將向第三方開放自己的芯片工廠,包括10納米工藝的生產線,用于生產ARM技術的芯片。

英特爾的芯片工廠投入巨大,但市場變化太快,產能超過了市場需求。楊旭透露,英特爾建一個22納米芯片生產工廠成本大約為55億美元,14納米則上升為75億美元,10納米以上就要近100億美元,加上研發每年還得投入上百億美元,投入相當巨大。

工廠的產能需要被填滿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但產能是一條固定的直線,需求又是一條上躥下跳的曲線,所以,英特爾需要通過為第三方生產來彌補曲線和直線之間的空檔。

三星也是這種方式的受益者。去年,三星在自家智能手機產能溢出但市場下滑的危急情況下,獲得了蘋果的寶貴訂單。

LG是英特爾的第一個大客戶。前者即將投產的世界級移動平臺正是基于英特爾定制代工部門開發的10納米設計平臺。英特爾發布的客戶還有展訊、Achronix、Netronome和Altera。

但這些客戶還不足以消化英特爾的芯片產能。今年4月,投資銀行CanaaccordGenuity分析師Mike Walkley預測,英特爾將獲得蘋果3000萬到4000萬顆芯片組訂單,這占據了蘋果芯片訂單的30%。

盡管這一消息仍未獲得確認,但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半導體行業人士認為,英特爾獲得蘋果的訂單是遲早的事情。畢竟,英特爾代工能力出色,而蘋果的芯片代工此前由高通包攬,三星少許,對于蘋果或是任何一家公司來說,供應商一家獨大并非好事,引入更多的競爭組合,可以更好地保證自己的控制力。

駛向未知海域

對于英特爾而言,轉型方向明確,但難度巨大。無論是整合業務,還是聚合開發者,都是其必須解決的問題。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的觀點是,相對于智能手機和PC,物聯網應用、終端和用戶群是碎片化的,英特爾目前提供的也是碎片化的技術和應用,但這種碎片化模式無法發揮英特爾的優勢,更無法為英特爾帶來未來,所以,“需要把這些碎片化技術和平臺整合到一個大平臺之上”。

碎片化戰略有其合理性。在物聯網發展早期的今天,無論是英特爾還是高通,或是某個其他芯片公司,需要針對一些有可能成為大市場的細分市場重點投入,如無人機、智能汽車市場,專門為這些市場提供一套芯片處理器解決方案。短期之內,各大廠商比拼的是在這些細分市場里的號召力和產品性能的先進性。

到了后期,誰能成為下一個勝出者,則考驗各家的整合能力,整合范圍不僅包括市場,也包括了和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

具體到英特爾未來兩年的命運,有兩點目前可以確定。

其一,PC銷量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之后出現持續的下滑,年出貨量從3.64億臺下降到2億臺,不過保守估計全球有5億臺使用五年以上的電腦需要升級,所以,PC的銷量可能在2017年出現反彈,英特爾也許會在PC業務反彈中獲得新一輪增長。

其二,無論是PC回彈還是開放代工,它們的價值都在于為英特爾的新戰略輸血,英特爾要走出Wintel時代再創輝煌,取決于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戰略轉型能否成功。

英特爾正航行在一片未知的海域之中,它身后是步入中老年期的PC業務,前方的生態正在成型過程中,技術和市場的打通尚需時日,這將是一個漫長的旅途。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5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阿巴嘎旗| 古田县| 孟州市| 珲春市| 靖江市| 平阴县| 临武县| 通海县| 梧州市| 建瓯市| 司法| 曲沃县| 凤山县| 会昌县| 津南区| 夏邑县| 夹江县| 榆树市| 高青县| 嘉禾县| 白银市| 秭归县| 宾阳县| 丁青县| 太白县| 巩留县| 汽车| 二连浩特市| 米易县| 新化县| 瑞昌市| 房产| 涞源县| 建水县| 枣强县| 岳阳县| 南开区| 交口县| 肇东市|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