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官方尚未正式宣布,各方消息似乎落實了華為將在今年發布首款筆記本電腦的事實,時間也被定格在今年四月份。
和小米不同的是,華為的筆記本業務并未被灌輸性價比的概念,反倒是多個跡象表明華為把筆記本業務瞄向了高端商務市場。盡管華為在2015年重回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可整個手機市場增長的疲軟已是不爭的事實。而PC業務能夠繼續手機市場的引吭高歌,成為華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嗎?
PC市場的故事已經十分有限之所以有人看好華為和小米進軍筆記本市場,一個較為直接的理由就是PC市場的盤子足夠大,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機遇,可事實當真如此嗎?我們先來看一些PC市場的三個典型現狀。
1、全球PC市場出貨量持續下跌。從IDC的調查數據來看,去年Q4的全球PC出貨量又一次出現下滑,幅度達到10.6%,總量為7190萬部,再次創造歷史新低。而造成這一局面的說法普遍有兩個,一是PC替代品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平板等作為移動辦公設備,從一定程度上加速了PC銷量的下滑,可平板的銷量也在出現下滑,iPad在去年第三季度一度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差戰績;二是windows 10的免費升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PC市場的需求。而無論是哪個原因,都是PC銷量下跌的硬傷。
2、PC市場的格局趨于穩定。和黑馬頻出的手機市場不同,PC市場的格局相對穩定,聯想、惠普、戴爾、華碩、宏碁等盤踞windows市場已久,即便是Mac的銷量在近幾年持續上漲,仍舊未能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相比于智能手機趨低的市場門檻,PC似乎毫無門檻可言。PC出貨量的減少,意味著PC市場達到了某種程度的飽和,而各PC廠商卻不約而同的通過更新換代提高售價等方式,在銷量不漲甚至下降的情況下長久保持了企業的高利潤。也就是說,PC市場已經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雖然硬件上的門檻不斷縮小,新品牌的崛起卻難上加難。
3、PC市場面臨機遇卻競爭激烈。IDC副總裁Loren Loverde認為PC下一個更新換代潮會在2016年出現,商務領域對windows10的采納速率或將加速。這或許恰是小米和華為選擇此時進入PC市場的原因之一。不過,5大巨頭本就分食了PC的銷售渠道,蘋果的銷量日漸上漲,三星在今年的CES上表現出了再戰PC的野心,英特爾和微軟也積極推動新PC計劃,但其成員仍是PC市場現有的五個巨頭。有人猜測小米試圖用性價比攪局PC市場,華為則瞄向了高端商務市場,但經歷了手機市場的顛覆性改變,PC市場的既得利益者怎么輕易言棄呢?PC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劍走偏鋒,華為進軍PC市場或只為“喝湯”對于華為進軍PC市場的意圖,坊間已經有多個版本的傳聞。
一種說法是華為欲效仿蘋果一站式的終端體驗,從手機,手表,平板到個人電腦一應俱全。在華為目前的終端布局中,手機、平板、手表等產品已經涉及,唯獨缺少筆記本等相應的PC產品。但華為先天性缺少了蘋果的系統基因,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華為很難補齊在各終端無縫連接上的短板。對于一個世界500強企業而言,這種說法顯得有些唐突。
另一種說法是華為一直在尋求硬件上的主導權。目前華為的云計算服務在企業市場進展的速度很快,服務器,存儲,網絡和云計算業務發展相對均衡。華為需要一款服務于企業市場的硬件產品,此前華為就曾發布過桌面云系統,進軍PC也是順水推舟。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卻也有很多難以令人信服的地方。
在筆者看來,華為在一定時間內并不會想著在PC市場分一杯羹,將其打造成另一個業務增長點。PC在現階段或許只是華為的幌子,本質是“喝湯”而非“吃肉”。
首先,華為有意樹立品牌的高端形象。一個積極的信號是,目前華為手機的主打旗艦仍是Mate系列,華為Mate系列的平板也銷量不錯,至少在蘋果、三星、華碩等品牌銷量持續拉低的情況下,華為卻在平板市場實現了高速增長。推出針對高端商務市場的MateBook筆記本對Mate品牌的高端市場布局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相比于蘋果的一站式體驗,三星Galaxy系列的成功似乎更值得華為效仿。華為面向消費者的主營業務仍是手機和平板,通過筆記本產品的發布拉升品牌形象,進而提高手機和平板的品牌溢價,似乎比依靠PC盈利更有價值。
其次,PC和平板二合一的趨勢。單從銷量來看,華為已然成為平板市場的四強之一,和聯想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但平板市場的衰弱已是大勢所趨。蘋果出人意料的發布了12英寸的iPad Pro,微軟Surface Book也是好評不斷,PC和平板的二合一已是大勢所趨。和其他平板巨頭不同的是,華為在PC業務上的布局幾乎為零。從另一個層面說,華為急需一款PC產品進行供應鏈磨合、渠道開拓、人才培養和品牌積累,當然也是在技術上做一些鋪墊。不管PC的最終未來如何,華為都需要賭上一把,相同的是,小米也看到了這一點。
不管是小米還是華為,即便推出筆記本電腦產品,也很難在市場銷量上延續手機的輝煌,一切都是在鋪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