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如果想要寫一個關于企業(yè)衰落歷程的劇本,可以嘗試從惠普身上找找靈感。作為硅谷曾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惠普在今年11月2日正式分裂為兩個企業(yè),惠普企業(yè)(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惠普公司(HP Inc。)兩家上市公司。惠普企業(yè)負責發(fā)展云計算解決方案,惠普公司則負責生產打印機和PC個人電腦。惠普希望通過此種方式來阻止連續(xù)4年的銷量下滑。
惠普在計算機行業(yè)的大變革中付出了沉痛的代價。來自投資者的壓力迫使其必須采取行動。惠普76年來的歷史長流中從來不乏戲劇性的故事,其中包括自身的各種丑聞、不停更換的CEO等。堪稱歷史上最命運多舛的并購也出自惠普。這也使得惠普成為了時代變遷的犧牲品。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惠普還遠沒有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它仍然有機會重現(xiàn)一些昔日的輝煌。但公司一分為二對于曾經(jīng)是科技業(yè)最優(yōu)秀的企業(yè)之一的惠普而言,卻的確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導致惠普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一些奇聞軼事。
并購康柏
拜當時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卡莉·菲奧莉娜所賜,惠普于2001年9月4日宣布將其較大的PC競爭對手康柏收購。新惠普成為了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和客戶服務各領域的全球領袖,公司產品涉及IT基礎構架、個人計算與接入設備、全球服務以及圖像及打印各個領域。
一個年銷售額高達874億美元的世界級IT巨人,已經(jīng)站在世人的面前。不過,此次合并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惠普和康柏的整合是否快速、有效。兩家公司合并后,新惠普的PC全球市場份額將上升至19%,超過戴爾重新成為PC行業(yè)的領頭羊。不過,戴爾依然緊逼而來,直銷模式在電腦行業(y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銷量一路走高,惠普的桂冠隨時可能旁落。
隨著并購的完成,一系列的裁員、整頓開始有序進行。而此時競爭對手戴爾也出臺侵略性極強的手段:進軍打印機,這可是新惠普的命脈所在。2002年8月20日,惠普宣布了第三季度業(yè)績,堪稱一場慘勝,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公司在保護其PC和打印機營收和市場份額方面獲得了勝利,卻在利潤方面損失慘重。惠普的個人系統(tǒng)部門由第二季度盈利2100萬美元變成了第三季度虧損5600萬美元。當天,惠普股票大跌10%。
先不說是否是因卡莉的決策錯誤導致惠普陷入了困境,可以肯定的是這筆交易并沒有直接決定了惠普的未來。即使惠普在這一次下錯了賭注。
“電話門”事件
你想要一個電影劇本嗎?那么請聽這個。2006年,惠普董事長帕特麗夏·鄧恩承認聘請了私家偵探暗中監(jiān)視自己的董事會成員,以找出誰泄露了公司信息。這一事件導致鄧恩和其他幾名員工被迫離職。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2005年年初說起。在鄧恩成功逼走費奧瑞娜后,惠普新任CEO人選問題便成了當時媒體競相追蹤的目標。令惠普始料未及的是這一公司最高機密居然真被無孔不入的記者探求到了。盡管惠普三緘其口,但是馬克·赫德將成為繼任者的消息依舊被《商業(yè)周刊》等媒體抖出來。鑒于此,惠普高層開始調查內部泄密者。到了2006年1月,CNET再次抖出只有惠普董事會成員才知道的公司機密后,鄧恩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徹底查清泄密者。這便引發(fā)了此后的“電話門”事件。為了查清真相,惠普公司雇用私家偵探,用“假托”(pretexting)技術獲取公司董事和九位新聞記者的私人電話記錄。
在電話門事件曝光之后,2006年8月25日,也就是被惠普外部調查小組問話的當日,惠普CEO馬克·赫德以每股21.73美元認購了10萬股股票,隨即以每股35.20~35.44美元的價格售出,獲利137萬美元。在8月21日至9月5日間,赫德和其他七名高管總計售出了107萬股股票,價值3830萬美元,至少獲利1550萬美元。此次事件使得正處于發(fā)展中的惠普受到重創(chuàng)。
收購EDS
在2008年購買一家較大的IT服務公司,看起來惠普終于做了一次正確的決策。惠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其自身進軍利潤更高的領域。而事實也證明了,在收購EDS之后,新惠普成為了業(yè)界能提供廣泛產品和服務的巨頭之一。
2008年8月26日,惠普公司宣布完成對EDS公司的收購,繼而成為技術服務領域新生的領導力量。這項收購計劃最早在2008年5月13日宣布,總價值約139億美元。完成對EDS的收購后,新惠普成為了業(yè)界能提供廣泛產品、服務以及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合并后,惠普公司著力于幫助客戶加速成長、減輕風險和降低成本。從總價值上來看,這筆收購在IT服務領域是前所未有的,在整個IT界也僅次于2002年惠普公司對康柏的收購案。從兩家公司的2007年的財年財報來看,兩者服務業(yè)務的整體收入超過380億美元,雇員人數(shù)達21萬,并且在全球80多個國家都有市場。
盡管收購EDS會擴展惠普的服務業(yè)務,但惠普仍然無法與IBM相比。在過去的3年中,IBM通過重組使自己適應了迅速變化的業(yè)務環(huán)境,而惠普似乎從來不習慣于對交易中獲得的資源進行二次開發(fā)。很快,市場導向從大型的外包交易轉為了較小的合同,惠普再次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它的服務業(yè)務又回到了起點。
馬克·赫德丑聞
不可否認的是,馬克·赫德與R級電影中的女主角朱迪·費舍爾的關系導致其丟了飯碗,并成為引發(fā)惠普一系列災難性事件的導火索。
2010年8月6日,惠普董事會宣布辭去赫德的職位,原因是赫德與惠普的一位承包商之間個人關系密切。在這里所述的這位承包商的代理律師,于2010年6月末就與惠普進行了一些法律上的接觸,其指控赫德對他的當事人進行了性騷擾。惠普聽聞此時后隨即對赫德展開了一系列調查,而隨后展開的調查發(fā)現(xiàn),性騷指控缺少事實根據(jù),但赫德卻的的確確給予了這位女士一筆不正常的錢。這名女子名叫朱迪·費舍爾,上世紀90年代曾在多部電影中參與演出。惠普執(zhí)行副總裁兼法律顧問邁克爾·霍爾斯頓表示,即使赫德沒有真正做過性騷擾的事情,他的行為也足以顯示出其辨別力的深度缺乏,因為他利用了不合理的開支報告去隱藏同這位婦女的關系。
許多人認為赫德在任時期的大肆削減成本阻礙了惠普的創(chuàng)新,并導致了其最終被趕下臺。不過IDC的分析師Del Prete并不這么認為,他表示惠普在那段時期的削減成本并不是錯誤的決策,而且這一行為還受到了華爾街的高度贊賞。這一舉措也成功將惠普從卡莉時代的客戶導向原則轉變?yōu)楫a品導向原則,而這使得惠普的產品線變得更加清晰,客戶也能夠一目了然的找到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在他任職期間,惠普股價翻了近一倍。其嚴肅認真的管理模式真真正正地落到了實處,逐漸滲透進了惠普企業(yè)文化之中,而且也日漸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
有些嘲諷的是,他的下臺直接引發(fā)了惠普災難性的一刻。就在惠普宣布首席執(zhí)行官馬克·赫德因涉嫌性騷擾而辭職后的數(shù)分鐘之內,華爾街驗證了赫德的價值——惠普股價短時間內大跌近10%,此跌勢也導致惠普市值縮水高達100億美元。赫德的離去為剛有起色的惠普蒙下一層更深的陰影。
任期最短的CEO:李艾科
前德國軟件巨頭SAP首席執(zhí)行官李艾科于2010年9月接替馬克·赫德出任惠普CEO。這位被惠普董事會看作理想人選的李艾科在當時卻遭到了甲骨文軟件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的強烈抨擊。埃里森在致《華爾街日報》的一封郵件中表示:“我無語了。惠普有好幾位出色的內部候選人,但他們卻選擇了一個最近因管理不善被SAP炒掉的CEO。”
2011年9月22日,在為期11個月的任期之后,李艾科被惠普公司辭退。
“他是一個稱職的軟件營銷主管,”Del Prete說,“不過僅此而已。他有一把錘子,于是他把一切都變成了釘子。這也是他任職期間的唯一亮點。“
在李艾科近一年的任期內,惠普股價狂跌近半,將惠普前任CEO 馬克·赫德在Palm上的12億美元投資幾乎完全浪費掉了。簡單地說,惠普在李艾科的領導下已經(jīng)完全迷失了方向。
Autonomy丑聞
紐約時報稱它是“最差勁的一次企業(yè)并購案”,這次并購同樣并沒有幫助惠普擺脫困境。惠普在2011年花了111億美元收購英國軟件制造商Autonomy,當時就被硅谷批評代價太過昂貴,也遭到了公司CFO的強烈反對,但最終仍然被董事會通過。事實證明這個交易的確做的太虧了。
當時的董事會都信賴了審計機構德勤對Autonomy的財務審核報告。惠普當時還聘請了畢馬威對德勤的報告進行了審計,巴克萊銀行等投行中介機構也參與了這項收購交易。然而無論是德勤還是普華永道,都沒有能夠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直到4月Autonomy創(chuàng)始人邁克·林奇被辭退后,一位Autonomy領導團隊的資深成員主動“爆料”,惠普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Autonomy公司存在一系列可疑的會計和商業(yè)行為,這導致惠普收購這家公司時的估值存在嚴重偏差。
由此帶來的后果殘酷。惠普的201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顯示,其中出現(xiàn)了一筆非現(xiàn)金商譽減值費用,該筆與Autonomy公司相關的費用價值高達88億美元。
僅僅一年時間,惠普收購Autonomy的100多億美元已經(jīng)損失了近八成。公司股價也受此消息的影響重挫12%,盤中一度下探至11.35美元,創(chuàng)出自2002年10月以來的股價最低。
在PC上的失誤
在惠普收購Autonomy的同時,李艾科宣布惠普將分拆PC業(yè)務,這一消息同樣震驚了業(yè)界。李艾科稱,惠普對PC業(yè)務進行評估后,考慮采用剝離的方式進行全部或者部分拆分。
李艾科當時的計劃是,將重點更多轉向軟件和服務,基本放棄消費者業(yè)務而轉向企業(yè)用戶。他給出的理由是,個人PC業(yè)務部門將無法從經(jīng)濟角度為公司帶來任何的額外收益,而且這會讓惠普每年多花費10億美元。
這并不是一個危險的想法,因為IBM做過同樣的事情。但是惠普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在當時猶豫了兩個月后出爾反爾又表示不出售PC業(yè)務了,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對惠普PC業(yè)務的信心。惠普雖然最終保留了PC業(yè)務,但先前傳出的分拆計劃已經(jīng)導致其技術人員流失,一些高級主管也被競爭對手挖走。除了惠普的內部問題,幾家零售渠道合作伙伴也對惠普失去信心,并轉投宏碁、華碩、聯(lián)想和戴爾等廠商。惠普的WebOS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因此而受到冷落,惠普前任CEO 馬克·赫德在Palm上的12億美元投資也幾乎完全被浪費掉。
旋轉門
不到一年,惠普的董事會就受夠了李艾科,改由梅格·惠特曼出任惠普CEO,惠特曼此前在Ebay擔任了10年的CEO。這也是惠普在13個月內換的第三個CEO。她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宣布惠普將繼續(xù)運營其PC部門。
惠特曼給出了三點原因:
第一,惠普希望繼續(xù)經(jīng)營一個完整的電腦產業(yè),從數(shù)據(jù)平臺到硬件設備,惠普哪一個都不會舍棄;
第二,經(jīng)營PC業(yè)務可以帶動其他軟、硬件的銷售,比如安全軟件等;
第三,繼續(xù)發(fā)展PC業(yè)務可以降低研發(fā)其他產品的成本,比如服務器,因為服務器的零部件和電腦零部件十分類似。
她認為,PC部門是提升用戶購買力的重要部門,不能輕易剝離。而且惠普董事們也并未打定主意拆分公司,他們也在考慮不分拆的優(yōu)勢。支持不分拆的人認為,公司正在脫離困境,公司股價的回升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在2003年1月,惠普股價一度回升至17美元——這是自2002年11月跌破12美元后的股價最高點,而在那一段時間內股價也一直維持在16.50美元左右。
云計算的困惑
企業(yè)是否真的需要自己的公共云,這個市場是否足夠大,這是惠普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惠普將不會再繼續(xù)維持現(xiàn)在的形態(tài)。
幾個星期前,惠普表示會在明年一月份關閉其HP Helion云服務,并與其他云服務供應商合作,專注于基礎設施服務。有趣的是,惠普的公共云是李艾科在四年前提出的,如果惠普在這四年來一直在公共云方向努力的話,惠普是不是能夠發(fā)展的更好呢。這沒人知道。
以上這些事件導致了惠普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曾經(jīng)在PC業(yè)界獨領風騷的惠普最終也無奈地因為PC的衰落而選擇分拆。而由于英特爾安騰處理器的不景氣,HP最后孤注一擲的系統(tǒng),也被證明下錯了賭注。
盡管如此,惠普一分為二之后的兩個公司依然任重道遠,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分拆后無論是惠普還是惠普企業(yè)各自都還有著年產值超500億美元的業(yè)務。惠普公司主要負責生產打印機和PC個人電腦,雖然分拆后在業(yè)務量上不太可能產生太大的增長,但PC業(yè)務產生的現(xiàn)金量仍然是相對充裕的。而負責發(fā)展云計算解決方案的惠普企業(yè),其核心基礎設施業(yè)務如3Par的存儲設備和行業(yè)標準的服務器等,卻從來沒有好過過。這一部分的業(yè)務能否得到改善將決定著惠普的未來。
“我們并不認為這種分拆會給惠普的客戶帶來潛在的風險。” IDC的分析師Del Prete說道,“重要的是要看惠普公司和惠普企業(yè)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在未來24個月內帶來一些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