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數字化正在影響經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們可以讓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形成新興的商業模式,也會讓傳統企業如海爾、紅領融入互聯網,不過,這些都離不開生產制造。未來生產制造、工業生產依舊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政府和經濟日報社聯合主辦,主題為“互聯網時代工業變革之路”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于10月15日-16日在青島舉辦。本次大會以“互聯網時代工業變革之路”為主題,首次邀請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發起者,以及美國通用電氣、思科、羅克韋爾,德國西門子、庫卡,瑞士ABB,中國海爾、聯想、華為等企業代表參會。
大會期間不僅舉辦了高端對話、案例分享等活動,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還深入探討了互聯網時代工業變革之勢與實踐之路,并分享了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大數據應用等實踐成果。
以下為現場主要嘉賓觀點整理:
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李毅中:當今世界各國都在謀求經濟變革,我國制造業受到兩重擠壓,一方面是發達國家高端回歸,重新占領制高點,另外一面,發展中國家低成本來搶占制造業的中低端。我們2020年要全面實現小康,還要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中國制造2025”運營而生,主線是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聯網+”是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互聯網+”有兩方面含義。一是用新一代新興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去改造優化提升傳統產業。二是用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去創造新的方式、新的模式,去勾劃謀劃產業的未來。
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要大力培育發展智能制造。李毅中指出,智能制造要注意以下五個關鍵點。
一是,數字化研發設計。“像方針模擬、三維描述、數據庫等,這些信息工具現在使用面是52%,到2025年要提到84%。”;二是,把電子信息技術潛入到產品里面,提高產品的質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別是關鍵零部件,元器件,關鍵材料;三是,制造設備數控化,像機床,3D打印等,這樣才能實現精準制造;四是,制造過程的智能控制,即流水線生產過程的控制,現在是自動化,要提高到智能化,這樣才能夠保證安全生產,大幅度提高效率;五是,企業內部要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務流程,標準設計、作業以及質量安全。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企業要想互聯網化,就必須要做到“破舊立新”。企業必須顛覆傳統模式才能創建新的互聯網模式,具體來講則要顛覆商業模式、制造模式和消費模式。
海爾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做演講
首先,商業模式的顛覆需要從分工式到分布式。適用于信息不對稱時代的分工式商業模式已經過時,在互聯網海量信息點對點的今天,分布式商業模式更適合企業管理。而分布式商業模式能夠形成“去兩化”,一個去中心化,一個去中介化,那么,由此來看,分布式管理的最大挑戰就是企業盈利模式必須隨之改變。
其次,在互聯網化的今天,制造模式也必須由大規模制造轉向定制制造。張瑞敏表示,大規模制造就是將企業優勢盡量發揮出來,依靠“比較優勢”取勝。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優勢就是低成本勞動力,因此一度成為世界工廠。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國外許多大企業的生產線在收縮,而定制制造模式也正在慢慢來臨,在中國就是本土化,依據客戶需求定制。
第三,消費模式則需要從產品經濟到換商經濟。過去的產品經濟是指企業先生產產品,然后再通過中間經銷商銷售給客戶,這個時候企業注重的是品牌效應,因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金做廣告宣傳。但是換商經濟時代,企業需要不斷更換產品,以此來不斷滿足客戶新需求。
海爾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做演講
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人們不再滿足于被動消費和被動需求,現在的制造業要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紅領集團用3000人做了一個工廠實驗室,12年間投入幾億資金,建立了版型庫、款式庫、工藝庫、保姆庫等4個庫,來實現全流程定制解決方案。這是一個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完全用工業化的效率和成本來制造個性化產品。通過做這件事情,我們發現用人管理工廠、做個性化定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完整引用了3D打印的邏輯,就是用數據來驅動,用數據來做智能制造,把人管理和課程管理徹底取消。
西門子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赫爾曼:未來生產制造、工業依舊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美國制造業復興,要形成一個全國性制造創新的網絡;德國要以工業4.0的指導原則,進一步保持領先地位;中國用高科技提高產量,從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日本也一樣,實際上全球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和驅動問題。
如何縮短進入市場時間,增強靈活性及提升效率,是現在制造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從工業1.0到4.0,使自動化、網絡、大數據等元素產生更高的互聯性,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聯系更多。而形成一個數字化企業需要四個步驟:一是,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數據庫系統管理;二是,建立收集通信網絡系統,進行端到端的溝通,進一步提高效率;三是,必須確保信息安全;四是,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增值服務。
企業通過自動化生產體系,建立起虛擬的網絡和生產制造系統,未來很多基礎雇員成本可能會解放出來。
通用電氣公司首席科學家、美國白宮工業顧問、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理事長薩爾沃:當前,我們處在一個軟件改變了物理的世界,這是全球化導致的。
互聯網時代,制造業需要變革。過去的制造業模式是線性的,產品需要先設計,再選擇材料,然后有效地生產,如果不能按照原材料或者設計來進行生產的話,就必須重新開始,這又是一個非常漫長艱難的過程。但是,在全球互聯網和全球競爭的時代,我們已經沒有這么多時間和金錢來這么做了,要想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將事情做好,就必須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參與到創新與協作的平臺里來,這樣事實上就組成了一個生產的流程。企業非常有必要了解如何利用制造業來改善自己的行業。要想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工業互聯網,首先需要帶寬來建立一種架構,這樣的架構下允許所有流程中的人都可以暢通無阻的協作運行,而在運行過程中企業需要獲得一種可預見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