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以生產服務器、高性能計算機、存儲系統等裝備見稱的曙光公司,是人們眼中的"高科技制造業"。不過,在掌門人歷軍看來,如果曙光還堅守著高科技制造業這種理念的話,"過不了多久就要餓死"。
歷軍此言并非危言聳聽。"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在調整,發展動力也在改變。日新月異的信息產業,來到了應用驅動發展、用戶定義產品的時代。對市場有著敏銳嗅覺的曙光順應趨勢,果斷選擇了由"硬件設備生產商"向"綜合IT服務供應商"轉型的戰略。
今天曙光的各條技術產品線上,處處彰顯著這家"技術控"企業對未來趨勢的理解和把控,從技術上實踐曙光的4SP戰略。
服務器走向定制化
服務器是曙光的傳統優勢。在服務器的技術戰略的選擇上,曙光的研發團隊不光要關注它們的各項性能指標,還要針對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
市場在變,瞄準需求是產品線的第一反應。比如在高端服務器市場,超40%年復合增長率的大數據技術帶來的是大數據應用的增多,而企業級客戶存儲容量從TB級升至PB級也要求降低單位容量成本。為迎合這一技術發展的趨勢,曙光推出S650-G20高密度存儲服務器等產品,以回應市場需求。
不過,相對于瞄準應用需求,"一機多能"或許是更聰明的辦法。曙光采用融合架構的數據中心融合服務器T6400就是"一機多能"的杰出代表。在這臺機器上,針對計算密集型、IO密集型、存儲密集型等要求,可以通過選擇不同模塊來支持云計算、大數據不同的應用。
這也是曙光服務器未來技術戰略的體現。以技術創新迎合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世界上再專業的研發團隊恐怕都會疲于應付。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曙光的策略是"為用戶提供服務器研發服務"。按歷軍的話說,就是"把服務器一刀砍兩半",一半是通用部分,一半是用戶定制部分。用戶定義時代來臨后,曙光將基于已有的服務器平臺,在短時間內把用戶需要的那部分服務器模塊開發出來。
高性能計算系統取道"高性能"
用戶定義,高性能計算機也不能"免俗"。從技術上講,未來的大型計算機要跟應用綁定,通用型HPC將變得稀有。事實上,曙光公司自曙光6000這一代機開始,都是在生產面向應用的高性能計算機。
從通用機到面向應用設計的HPC系統的轉變,難度不小。做通用機可以不顧應用,只需將標準的操作系統、標準的MPI等接入計算機就可以了。而面向應用設計則不然,它要求研發者們沉下來,去認真地理解應用。曙光在這方面已經走在前面,最近聯手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等單位開啟的"地球數值模擬裝置"的原型系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性能計算機的專門化意味著對某種應用的量身定制,也意味著一定的排他性。這一改變帶來的好處是,它的性能與通用型HPC相比將變得超高。眾所周知,通用型高性能計算機雖然運算速度方面可以遙遙領先,但其效率往往為人詬病。專用HPC是締造"高性能"HPC的趨勢,它也許不能在TOP500中取得太好的名次,但它在某一領域內將是頂尖殺器。
在云端"蓋房子"搭臺唱戲
存儲方面,曙光去年建立起EB級存儲實驗室,致力于解決大數據量的存儲落地需求和大規模云計算的示范應用。該實驗室的建立被認為是曙光從硬件服務邁向軟件服務的里程碑。如今,該實驗室作為曙光在大規模的存儲系統方面的布局,與曙光服務器一道,撐起了曙光打造云平臺的半壁江山。
云平臺的打造在歷軍看來就好比"蓋房子":架構在服務器、存儲、信息安全、高性能計算等基礎上數據平臺,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融合,這給了上層的云計算、大數據軟件"唱戲"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曙光可以和一眾合作伙伴在這個平臺上開展各類應用。比如與英偉達開展深度學習應用的推廣,與知能易通共同構建基于生物識別技術的全套認證云解決方案等。
目前曙光已經在國內自主投資運營超10個城市級云計算中心,下一個階段性目標是100個。這是曙光"數據中國"戰略的核心部分,"數據中國"代表著合作,也意味著曙光將于合作伙伴在接下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協同合作建造這座數據融合的"房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是整個產業上下游生態環境的建立與成熟。
曙光公司過去主要業務是設計、生產、銷售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機,這幾年格外重視產業生態環境建設,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乍看曙光精心在云計算中心"搭臺唱戲"是一種戰略選擇,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也正是流淌著"技術控"血液的曙光的技術選擇--"搭臺"能將曙光的技術優勢發揮到最大,并且能夠持續地支持其技術上的革新。據曙光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透露,目前曙光公司正在研制適合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大數據一體機、云操作系統和新型存儲系統等新產品,李院士本人牽頭的973項目正在研制面向大數據的高通量計算機,其"大股東"中科院計算所也正在研制大數據處理專用芯片和面向1000PB數據訪問的一體化存儲系統。不難想象,曙光將在大數據時代牢牢掌握針對大數據應用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
或許這,才是曙光"數據中國"戰略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