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層客戶會議中,戴爾正式宣布調整在中國的戰略。
這家1995年即進入中國的國際IT巨頭,過去視中國為其重要市場,后來逐步實現主要制造能力向中國的轉移。現在,戴爾表示將“更進一步本地化”。
中國是全球IT企業級解決方案增長最快的市場。不過,曾主導中國企業級市場的跨國企業面臨兩大挑戰,不僅中國本土競爭對手快速發展壯大,中國決策層對關鍵領域的IT設備也存在“安全可控”的要求。
去年年底,黃陳宏被戴爾任命為大中華區總裁,主導實施戴爾中國的轉變。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黃陳宏將其策略稱為“戴爾中國4.0戰略”。
更進一步“本地化”
2013年,戴爾宣布實施“私有化”轉型,其業務重心轉移到為企業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而中國的“互聯網+”戰略,實質是推動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結合,無論是對跨國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意味著潛在巨大機遇。
IDC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的X86服務器銷量同比增長20.6%,顯著領先于全球平均增速。中國本土廠商的增長更為耀眼,浪潮服務器去年同比增長超過70%。
企業級市場,IBM、戴爾、惠普過去主導了中國市場,不過近兩年來,中國企業開始挑戰跨國企業。去年,IBM的X86服務器部門出售給了聯想,惠普分拆并出售了旗下新華三大部分股權。戴爾是“碩果僅存”的跨國公司。
“我覺得戴爾中國下一步還要再上一個臺階,特別是我們國內很多企業現在都做得相當好,競爭力很強。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戰略,這就是戴爾中國4.0的戰略。”黃陳宏說。
進入中國以來,戴爾的戰略不斷調整,黃陳宏總結為四個階段:最初,戴爾在中國建立了整體業務運營體系;2000年開始,戴爾進行了大量投資,將制造產能向中國轉移;2007年以來,戴爾開始在“直銷”模式以外發展合作伙伴和銷售渠道。
新的“4.0階段”,戴爾希望采取更進一步的“本地化”策略:“利用我們的優勢,標準的、公開的、兼容的系統,跟本地企業充分合作。”“我們所有東西都是采購在中國、設計在中國、生產在中國,也是中國的管理團隊。”
黃陳宏表示,戴爾已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清華同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戴爾46%的PC采用了CEC旗下中標麒麟操作系統,未來還將在戴爾服務器產品線推廣該操作系統。此外,戴爾還將與清華同方開展企業網合作,與貴州市政府開展云計算合作。
至于如何與中國企業合作,黃陳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戴爾會根據不同的合作伙伴選取多種合作形式,也不排除未來有股權合作可能,“我們是本著非常開放的態度,根據需要,根據合適的合作伙伴,大家商量一個比較好的合作方式。”
適應新的政策環境
私有化以后,戴爾業務重點轉移到提供企業級IT解決方案。而這一領域,也恰是中國政策決策部門最關注的領域。
我國對核心領域的IT基礎設施提出“安全可控”要求,以金融業為例,銀監會曾表示,從2015年起,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應用應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達到不低于75%的總體占比。
戴爾在中國的發展,一定程度也受到我國對核心領域IT設備“安全可控”政策影響。
黃陳宏認為,“安全可控”是一個技術問題,戴爾多次與政府就“安全可控”開展溝通。
“比如說在服務器方面,政府要求提供TPM2.0或者TCM這樣一個合規要求的芯片,我們很快會推出帶這方面芯片的服務器產品。存儲方面,會要求在硬盤方面有一些加密軟件、加密芯片,這方面我們也會很快滿足。”黃陳宏說,“我們還跟政府曾經講過,如果不放心安全性,可以完全看我們供應鏈整個流程,看生產整個流程,因為我們沒有私有的東西,全是標準的東西,所以不存在這種顧忌。”
“總體上我們的決心,第一我們扎根中國。第二,你看我們這么多年對中國國民經濟的巨大貢獻。第三,我們真的覺得我們自己是一個本土的公司。第四,如果有需要來證明,需要測試或者需要滿足一些什么要求,我們完全沒有問題。”黃陳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