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CEO惠特曼
導語: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隨著惠普正式分拆的日益臨近,該公司的高管們正在處理各種細節問題,以便順利完成此次分拆。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惠普本周晚些時候將首次披露分拆后的兩家公司的財務概要,一家是以PC和打印機為主營業務的惠普公司,還有一家是以企業技術為主營業務的惠普企業公司。
分拆資產負債表只是這場復雜手術的一個開端。現任惠普公司CIO斯科特·斯普拉德利(Scott Spradley)很快就會啟動一系列全球指揮中心,以便在未來歷時4個月、總金額18億美元的重組計劃中保持業務正常運轉。
電腦系統是惠普的生命線,而斯普拉德利的工作就是確保他的“外科醫生”團隊能夠安全地分拆這家年收入1115億美元,業務范圍覆蓋全球170個國家或地區的龐大企業。
惠普企業業務與消費業務營收利潤對比
這意味著要克隆2600個內部電腦程序(包括人力資源系統和供應鏈系統),還要分離其中的數據,并重新啟動這些軟件。
倘若出現任何差錯,分拆進程便會停止,影響惠普在投資者心目中的信譽。
如果該公司的電腦系統出現故障,惠普的員工可能無法拿到薪水,該公司的客戶可能也無法下單,合作伙伴也有可能無法與之展開溝通。
斯普拉德利此刻完全無法淡定下來。隨著流程的推進,他不停地擺弄著手中的鋼筆,有時候還會猛然跳起來,在白板上寫下數據遷移計劃。雖然出現過很多漏洞,但事情進展得頗為順利。他是由500人組成的分拆管理辦公室中的關鍵一員。
為了確保分拆后的新公司符合各國法規,并及時在官方網站上更新logo,惠普的高管們似乎總有做不完的事情。除此之外,還必須分離兩家公司的員工。“這相當于創造兩家同等規模的新公司。”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接受采訪時說,“你找不到顧問,因為說實話,之前從沒有人干過這種事情。”
事實上,這并非惠普首次考慮分拆。2011年,惠特曼的前任李艾科(Leo Apotheker)就曾考慮分拆惠普的PC部門,效仿其競爭對手IBM的做法。在李艾科宣布該計劃的當天,惠普的盈利未達市場預期,該公司當時還準備退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同時宣布斥資103億美元收購分析軟件制造商Autonomy。
惠普股價第二天暴跌20%。
3個月后,惠特曼接替了李艾科,她當時表示,以單一公司的形式存在“無疑”更符合惠普的利益。
然而,這一觀點從2014年初開始轉變。惠特曼承諾要裁員5.5萬人,不僅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還提振了員工的士氣,但她卻未能提升該公司的營收。
在加州帕羅奧爾托的一系列會議上,惠普高管想出了各種提升業績的方法。打印機墨盒5年后會在哪里?激光打印機呢?消費級PC呢?服務器呢?
他們很快意識到,需要通過兩項戰略來擴大該公司的消費和企業業務。由于增長前景非常有限,個人系統集團可以利用打印機業務的高利潤來獲取現金,同時進軍3D打印和虛擬現實等新興硬件領域。
相比而言,企業集團則處于快速增長的市場之中,云計算的崛起和利潤的縮水威脅著該公司的核心硬件業務。如果惠普能夠成為一站式的企業硬件提供商,便可通過出售安全軟件和私有云計算服務來提升利潤率。
“我們反復說,兩項業務都很強,管理團隊很優秀,運營模式已經確立,都可以成為‘財富50強’企業。”惠普企業集團總經理比爾·維迪(Bill Veghte)說,“所以,我們開始與董事會溝通此事。”
接下來的6個月間,惠普董事會召開了17次會議,評估了多份提案。
“很明顯,當我們研究各種方案時,分拆成兩家規模巨大但更加專注且更加靈活的公司,將令我們可以加速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提升競爭能力,顯然也可以創造股東價值。”惠普董事、阿爾卡特-朗訊前CEO帕特里夏·盧梭(Patricia Russo)說。
還有一件事情值得考慮:2013年10月,惠特曼預計惠普的營收將在2014年穩定下來,企業業務將在2015年實現增長。這番言論將惠普股價提振了將近10%。但到2014年末,這一預期并未兌現,惠普2014年的營收反而低于2013年,2015財年前兩個季度的營收還在繼續下滑。
“我認為她想做點事情——別忘了,惠普曾經差點與EMC合并——因為她認為,當前這種壓縮成本而非營收增長的現狀是不可持續的。”美國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Toni Sacconaghi)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李艾科也意識到了相同的問題,但他的做法有些魯莽。”
但李艾科并不認同這種評價。“我的計劃是在12至14個月內執行分拆。”他說,“這才是真正的計劃。”
不過,PC需求的確在萎縮,而惠普的打印機集團營收最近一個季度的營收也同比下滑了7%。惠普的服務器業務面臨移動設備、云計算和亞洲低價服務器帶來的競爭壓力。維迪領導的企業集團營收下滑1%,而企業服務營收也下滑16%。
“雖然我認為分拆能在短期內為惠普股東創造價值,但在挑戰重重的終端市場中,這卻并非提振惠普營收的靈丹妙藥。”薩科納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