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很多媒體爭相報道,在IBM公司的部分服務器被中國聯想收購后,軍方考慮更換服務器的事情。這條報道一時間在服務器領域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一論調表面上看是對于中國品牌滲透美國進行的打壓,但從深層次來講卻還有一些別的意味,有一些細思極恐的感覺。
美國人的心態用中國話說就是“看不得別人好”
其實,美國公開表示禁止購買中國的IT產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因為美國曾于2013年通過法案禁止政府部門采購中國IT設備。當時,被卷入其中的包括聯想、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輿論一片嘩然。很多美國同行對于政府的這一舉措都有些看不過去,認為這項法規對中國的IT設備制造商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讓美國的IT設備制造商感到意外”。同是對于這些品牌在美國的生產銷售表示擔憂。
只不過,那時的美國民眾討論的話題大多是關于禁止采購后對于本土生產影響,以及對于就業影響的問題。因為政府不采購就意味著很多美國的工廠就要大量減產,銷售和生產的很多環節都會面臨著大量的減員,讓很多人遭遇就業問題。畢竟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個人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
在美國看來,和中國有關的都有威脅,這是不希望發展中國家反超越的行為體現
然而今年美國再次爆出相似的言論,并付出相應的行為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了。因為回顧過去我們發現,每一次美國以“中國網絡安全威脅”來停止對華IT產品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中國品牌和企業收購了原本屬于他們的產品線。比如這次的IBM服務器。
表面上來看,這是美國對于本土產業的保護無疑。因為拒絕了中國的產品就可以讓其他的產品增加銷量。那么他們拒絕的中國產品曾經是屬于他們的。但詳細分析后我們卻產生了恐懼,因為同樣還是因為“網絡威脅論”。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老美言之鑿鑿的進行威脅論的宣傳,除了排斥中國產品的表層意思以外,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原本是他們的,他們深深的清楚產品的漏洞,以及漏洞能夠為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換一句話說,他們在害怕,因為這些所謂漏洞很可能就是他們制造或者利用上的。但是由于現在他們對于被收購的品牌不再擁有掌控權,同時害怕問題暴露,因此才會倒打一耙,憑空的對中國IT產品進行指責。可以說,這是一種相當惡劣的賊喊抓賊的行徑。
回想當年,老美指責薩達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似乎也采用了類似方式。因為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存在或許真實,但更可能是老美這個全球最大的軍火販子在“兩伊戰爭”時期賣給他的。在戰爭結束后,找借口收回或許沒有用到的“危險品”,或許才是老美指責薩達姆的主要目的。但是過了10年,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依然沒有被發現。
只有提升自我才會讓這種外理變成笑話
閑話扯遠,我們在回到服務器方面。服務器作為如今網絡化最大的信息存儲工具,在全球信息互通和利用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才將服務器列入“危險品”行列。但是這只不過是一種單方面的“恐懼感放大”而已。因為無論是美國還是任何一個國家,服務器的設計和發展都是以最為安全、易用的角度出發的。無論這個品牌是美國的還是其他哪個國家的都是一樣。
事實上美國的言論不但給美國,甚至也給包括中國的其他很多國家造成了恐慌。因為IBM作為全球性最大的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它的產品覆蓋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一旦出現安全問題,那很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混亂。而現在中國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技術來駕馭IBM,只有用科技實力來證明自己,老美的言論才會變成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