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手機廠商中,OPPO不是巨頭,它一直本分而獨立的生存著,不緊不慢的壯大著。進入4G時代以來,運營商策略發生變化,互聯網渠道力量快速增強,市場環境更加復雜多變,手機廠商紛紛轉型,尋找新的模式。于是,OPPO模式被放到了聚光燈下,拆解分析。
一、OPPO是成功的,表現為:成長性良好、盈利性領先。OPPO的成功源于品牌、設計、價格、渠道層面的揚長避短,走差異化之路。
我們通過市場份額的變化來判斷手機廠商的成長性。小米的市場份額變化最大,有目共睹,這里不表。2013年以來,國內手機市場有增速放緩趨勢,這種大背景下,OPPO市場份額保持攀升,較為突出。根據易觀國際公布的數據,從2013年Q1到2014年Q2,傳統手機廠商中,中華酷聯的市場份額均有一定下滑或者出現下滑趨勢,而OPPO一直呈上升趨勢,已經超過中興。
在4G手機市場, OPPO的表現也很出色,市場份額與酷派是伯仲之爭。調研發現,在中國移動4G市場上,7、8月OPPO的銷量份額連續兩次問鼎第一,而中國移動4G市場占整體市場的九成以上。
國產手機廠商中,OPPO的盈利性領先是公開的秘密。除聯想、酷派上市外,多數國產手機廠商并未上市,無法從財務報表獲得確切利潤,但可以從一些業內人士的預估中,了解利潤情況。今年年初,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曾在其微博上透露:2013年,利潤排名前三的是小米(30元)、OPPO(26億元)、VIVO(20億元)。聯想直至2013 財年的第三季度財報,手機部門才開始由虧轉盈;酷派2013年利潤2.8億元。
OPPO的成功源于其差異化策略,在今年年初易觀國際發布的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實力矩陣報告中,被表述為“補位者”。
OPPO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品牌、設計、價格、渠道層面。對于手機市場來說,差異化策略在戰略上已經被證明是捷徑,在戰術上顯得成長緩慢、風險重重,以前一直是手機巨頭們不看好、不想做的,這使得OPPO有效避開了手機巨頭的激烈競爭,甚至在一些領域形成了壟斷性優勢。
1、品牌差異化:OPPO是最早做品牌定位,并進行大規模品牌宣傳的。OPPO的目標用戶年輕、追求時尚、女性偏多。所以,OPPO注重拍照與影像,并于2011年開始,OPPO重金聘請宋慧喬、萊昂納多等拍攝廣告,在熱門娛樂節目及影視上大筆投入,如搶占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等等,OPPO努力為其用戶群貼上“國際范”、"時尚范"的標簽。華為、聯想等手機廠商,直到2013年才開始加大品牌建設力度。
2、設計差異化:確切的說,比拼參數,OPPO難敵中華酷聯。同時,OPPO的用戶群對參數也不是很敏感。于是在談產品的時候,OPPO總是更多強調外觀設計和用戶體驗。據傳在OPPO掌門人陳明永所用PPT模板頁眉上,有這樣一句話警示自己:我們一直不重視用戶體驗,始終把產品朝不方便用戶使用的方向做。OPPO將產品設計外包給總部位于荷蘭的設計公司Studio Dumbar,并加大在用戶體驗方面的市場調研,面向用戶設計產品。
3、價格差異化:在運營商話語權主導下,國內手機市場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M型態勢。高端產品4000元以上以蘋果、三星為主,中華酷聯等傳統手機廠商在1500元以下中低端展開激烈爭斗,而中間是OPPO、VIVO、金立等。據ZDC統計,2013年,中興手機均價844元,華為均價1386元,酷派均價814元,聯想均價851元;OPPO的均價是2490元。前四者2013年銷量份額都在TOP5。銷量大戶們在中端市場的缺位,減輕了OPPO的發展壓力。
4、渠道差異化:中華酷聯等以運營商渠道為主,小米等以互聯網渠道為主,OPPO以社會渠道為主,采取廠商渠道一體化模式。運營商渠道競爭最大,同時也容易產生銷售規模。OPPO在2008年才開始做手機,起步較晚,無緣運營商渠道。在這種情況下,OPPO揚長避短,專注于其他手機廠商不愿做的社會渠道,以參股方式,加大的渠道的忠誠度,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的深耕,使得OPPO高利潤成為可能。
二、差異化優勢受到挑戰,OPPO開始進行轉型。未來一年左右,中華酷聯發力不足,威脅主要在戰略層面,OPPO依然受寵。長期來看,OPPO面對全方位的競爭,要補的課還很多。
2011年進軍智能手機市場時,陳明永曾向外表示:我感覺已經到了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在這種危機意識之下,OPPO抓住了2012年智能手機替換功能手機的機遇。進入4G時代以來,OPPO的決策依然果斷,轉型動作快速。
1、轉型背景:手機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其一,國內手機市場增速放緩,增量空間有限,全面進入換機時代。在換機潮中,鑒于運營商資源撬動和用戶需求,4G概念發揮重要的作用,抓住4G大潮的廠商,會取得階段性勝利。
其二,運營商終端補貼策略生變,減少補貼額度,更加關注用戶,試圖用更少的資源獲得更大的價值。帶來兩大變化,一是運營商渠道份額減少,逼迫運營商合作品牌廠商加大社會渠道及電商渠道的拓展。二是廠商渠道一體化的廠商將受寵,獲得大量的渠道酬金。
其三,傳統社會渠道短期內產生新的活力,獲得更多的重視。天音、愛施德、迪信通等結合申請虛擬運營商牌照、通過B2B、B2C平臺以及移動互聯網業務,積極轉型。
其四,硬件免費、通過軟件和服務獲得交叉補貼的模式露出頭角。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市場,往往采用這種方式,形成了另外一種定制模式,減少用戶消費,同時推廣相關業務。
2、手機廠商紛紛進行轉型,OPPO的差異化優勢逐步消失
一是手機產品設計從關注產品配置本身轉向關注用戶體驗,更加注重用戶參與。包括大力發展自己的ROM及UI,通過網站或者線下進行規模化或者抽樣化的C2B定制研發。參數依然在比拼,但談情懷的更多了。
二是國際廠商在國內勢力減弱,國產手機廠商紛紛推出精品策略,在價位段上的布局紛紛上揚。如華為推出的重點旗艦產品榮耀6、Ascend P7、Mate 7均布局在2000-4000元之間,其中P7銷量目標1千萬部。酷派、聯想、中興陸續削減產品款數,推出專門的中高端品牌。
三是手機巨頭進行多渠道布局,降低運營商渠道比例,拓展社會渠道、電商渠道是重點。聯想撬動PC渠道,與運營商合作,力推渠道下沉。酷派模仿OPPO模式,通過參股與渠道達成利益共同體,提升社會渠道銷售積極性和占比。華為今年年底將建設1萬個銷售門店和柜臺。中興明年社會渠道銷售占比目標為50%。
四是線上造勢控節奏、線上銷售出規模的模式廣泛應用。這一模式由小米引領,華為榮耀、酷派大神、魅族等紛紛效仿,獲得良好效果。
五是國產手機廠商大規模出海,探尋新的市場空間。出海多以與運營商合作起步,再拓展突出自己的品牌。
3、OPPO的全面布局與短板
產品品牌與設計在各手機廠商中受到重視,社會渠道面臨圍攻,電商渠道尚未起量,海外市場拓展不明顯,OPPO的差異化優勢漸失。我的判斷是:中華酷聯正處在轉型起步發力期,對OPPO有戰略上的威脅,但真正的沖擊,短期內還不明顯。長期來看,OPPO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差異化優勢,也將不再。圍攻之下,OPPO需要尋找更多的增量市場。
OPPO進行了全方位的布局,但機會與挑戰并存:
第一,快速轉型4G,拉長產品線布局,擴展產品類型。
OPPO轉型4G比較堅決。13年12月底提出轉型4G策略:3G新品停止研發、壓縮生產、減少通路庫存,整個出貨均以4G產品為主。即使要在4G彎道超車的酷派,也是在14年下半年才全部轉向4G。這一次判斷,OPPO將賭注壓在了運營商上,尤其是中國移動,也是這一次押注,讓OPPO在4G的發展上暫時領先。
今年6月,OPPO 4G全明星家族面世,包括7款15個版本產品,覆蓋了1298元~3498元價位段。全產品線的陸續布局,能夠防止單款產品銷量不佳的風險,但是,產品越多,給庫存管理帶來的難度就越大,考驗OPPO的運營能力。
OPPO也開始探索可穿戴設備領域,與百度合作推出O-Band智能手環。進軍可穿戴是與智能手機相結合的,試圖將手機終端和可穿戴式設備配合起來成為用戶的生活管家,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實用的幫助。
第二,渠道開放,加大與運營商合作,進入就是增量。
當其他手機廠商遠離運營商的時候,OPPO開始拓展運營商市場。OPPO手機用戶高ARPU值、高活躍度的特點,一直被運營商所看好。2013年開始,OPPO與運營商的合作逐步緊密。一種合作是售賣支持對應運營商網絡制式的產品,俗稱“公開版”,賺錢渠道酬金。這部分為OPPO帶來上億級的收入。2013年與中移動合作的TD制式手機銷量突破1000萬部,成為中移動公開版合作排名第一的手機廠商。2014年運營商補貼政策調整后,渠道酬金成為主要的補貼方式,這種策略對于OPPO來說,是較大的利好。另一種合作是產品定制。在電商渠道方面,OPPO并沒有采用典型的線上線下模式。
一直以來,OPPO的渠道體系一直是封閉的,固定的合作伙伴,高控制度的價格體系,這也是它保持銷量穩定的重要基石。在拓展運營商渠道后,OPPO產品走向運營商營業廳,整個渠道體系逐步走向開放,一定程度上,運營商渠道產品的價格將會沖擊社會渠道價格,產品亂價不可避免。多渠道體系是OPPO將會面對的最大挑戰,不走這一步,將在手機巨頭們的圍攻下,越走越難;走出這一步的,將與其他手機廠商一樣,全方面的競爭,不同的是,OPPO全渠道控價、操盤的經驗很少。
第三,學習“三駕馬車”,快速發力移動互聯網,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硬件+軟件+應用與服務是手機廠商轉型生態玩法的三駕馬車,小米提供了成型的模式。硬件方面不再提。在軟件方面,2013年4月OPPO開始推出類MIUI的定制ROM,即Color OS,起步較晚,有待繼續培養用戶習慣。在應用與服務方面,OPPO建立了移動互聯網平臺“可可”,包括軟件商店、主題商店和游戲中心,用戶超過4000萬。可可軟件商店位列Andriod應用分發渠道前八。
OPPO始終強調自己的文化是“本分”,不貪圖快速增長,不過分追求利潤。在競爭不充分的情況下,OPPO走實了一段路。但,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全渠道模式、營銷創新以及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都將是OPPO要探索的方向。或許,下一步OPPO將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