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稿時止,微軟的裁員風波還在繼續。微軟與前諾基亞員工的談判,通過工會還在溝通與協調之中。
最新的變化是,微軟方面將員工的平均工資從25000元提高到31000元,補償方案還是N+2不變,員工最早離職時間是9月30日。而部分前諾基亞員工依舊不滿,向工會提出新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離職時間延后到2015年4月底,二是堅持補償方案是N+6。
爭執不下,以及矛盾的公開化,使得微軟公司和將被裁的員工,雙方都在成為受害者。
方案有變
8月4日早上上班,前諾基亞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NCIC)的員工收到了一封新的郵件,郵件中提到裁員補償有所變化。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解釋,變化主要是兩點:一是將平均工資的基數25000元上調至31000元。第二點是公司拿出1800萬元人民幣的培訓資金,分給此次被裁的員工。
作為此次受到影響的一員,他向記者還原了裁員風波的過程。微軟是7月17日由總部宣布裁員計劃。于是在前諾基亞員工的一些QQ群里開始討論裁員被補償的問題。微軟之前承諾收購一年之內不裁員,如果裁員將按照諾基亞的標準執行。由于諾基亞早年出現過N+6的補償標準,所以在QQ群中,大家自然而然形成一種預期:補償應該是N+6。
7月31日,公司給員工發了一封信,將裁員的初步想法向員工傳達。同時,開放了一個網站對裁員問題進行說明和溝通。從這個初步的方案中,員工得到的信息是N+2的補償。巨大的落差使得員工們開始情緒激動。
8月1日,微軟的HR來到NCIC辦公大樓,向NCIC員工介紹微軟會面向這次有可能被裁的員工開放一些崗位。但由于員工們對補償方案不滿,雙方很快出現對立的場面,情緒也越來越激。有員工希望事情鬧大,向微軟方面施壓,將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媒體,隨后有媒體來到現場,但并不能進入園區。于是一些員工就跑到園區門口示威,抗議“微軟暴力裁員”,很多畫面被記者捕捉到。
據記者了解,7月31日員工的不滿已經通過工會向公司傳達,雙方于8月1日進行了第二輪溝通,以至于8月4日員工收到的郵件中補償方案有所提高。
上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之所以上調基本平均工資,是因為今年微軟完成對諾基亞的收購之后,對原諾基亞員工上調了一次工資,普遍加薪。將基數上調正是按照這次調工資之后的最新方案,對大多數員工來講等于提高了補償。也就是說個人平均工資如果低于這個基數,可以按照這個基數拿到N+2的補償,如果高于這個基數,則按照個人實際平均工資計算補償。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NCIC的員工對上調的方案依舊表示不滿,希望通過工會與公司再次談判,堅持兩個條件:一是要補償N+6,二是離職時間延后到2015年4月底。
N+6與N+2的分歧是怎么來的?據記者了解,諾基亞在2011年使用過的或更早在2007年使用的一些特定補償措施,采用N+6的方案。而諾基亞在2013年裁員中采用的是N+2的方案。微軟方案承諾的是嚴格按照NCIC在2013年的補償標準。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敏感的問題。與NCIC在同一個園區的是諾基亞生產線。這里員工工資遠遠低于NCIC的工資,之前微軟給出一個自動離職補償方案,按照5892元人民幣的平均工資為基數。生產線的很多工人的工資都是二三千元,這個數字遠高于預期。同時公司為鼓勵員工積極離職,在規定期限內主動離職的員工還將得到一部手機的獎勵。“一層一層經理跟我們談,利誘加恐嚇,而且工廠沒有太多文化,也不太會鬧,很多人就簽了。但現在大家都后悔了。”同在一個院子里,工廠的員工看到NCIC的補償有所增加,也變得想法更多了。
不可調和?
“其實不用談感情,說對公司有多少年的感情。大家只看跟自己利益相關的部分。”內部員工這樣告訴記者。公司的郵件中,員工只關心涉及自己個人利益的部分,包括補償方案,年假、年終獎的補償,按照方案細細算來,看哪一條能夠找到依據再去要求更多的補償,“不能改變被裁的事實,員工想的就是如何拿到最多。”
正如這位員工所說,公司的戰略性裁員,矛盾點就是公司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從本質上就很難調和。無論公司給出什么樣的方案,被裁員工心理上都會有更高的預期。歷史上各個大公司裁員都會引發或大或小的震動,只是會因為裁員方案的不同、溝通效果的不同,而不滿的程度有所不同。
最著名的是聯想在收購IBM的PC業務之后開始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也從中關村的一家創業企業慢慢向國際化的模式發展。在聯想的一次裁員中,有位員工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聯想不是家》,它使很多聯想人醒悟:公司與個人之間是一種利益關系,不要把公司當成家。
微軟此次裁員之所以引發員工抗議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因為換了新東家,員工的心理上沒有信任感,總感覺自己是“外人”,對裁員的過程注入很多“陰謀論”,導致雙方很難徹底公開透明地溝通。第二是一次性裁員規模太大、太集中,主要都集中在前諾基亞公司的員工,而且涉及到中高層員工,只要有幾個員工帶頭,就很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局面。其實諾基亞前幾年也一直都有裁員,但沒有如此集中,也就沒有這么大的影響。
微軟此次事件與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后的裁員有些相似,谷歌在完成對摩托羅拉的收購后,也實施了大規模的戰略性裁員,曾引發員工的極大不滿,被指暴力裁員,雙方對峙了很長時間。其實這種對峙,對雙方都是傷害。
毫無疑問對公司的形象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對員工個人也不是好事。“我很擔心,這樣鬧下去,外面都知道我們待遇很高,還要鬧,外界對我們的印象會不好,也會影響我們的再就業。”正如這位員工的擔心,外界已經有聲音指向他們,諾基亞走向下坡路的時候,他們并沒有積極轉身,而是一直等到在公司被裁,而且還在不斷地討價還價。
另外一名在多家外企工作過的員工告訴記者,其實很多外企裁員的方案并不會公開,只是一對一的談話,“個個擊破”。微軟這次裁員規模太大,想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與員工交流裁員方案,其實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裁員雖然是公司與個人利益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他認為,從公司的角度,裁員事件要更小心控制節奏,也要有適當的信息透露,讓員工有心理準備,降低心理預期,矛盾就會小一些。“而微軟這一次的方法有些簡單、粗暴,雖然補償方案還不錯,但并不能獲得員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