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存儲器因其容量大、改寫速度快、體積小及便攜性強及價格低廉等諸多優點,在業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隨著人們對消費電子如數碼相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固態硬盤等產品需求的提高,NAND Flash市場規模也在迅速擴大,短短十年時間里出現了近十倍的高速增長。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盤點在NAND Flash市場稱雄的五位大佬們。
No.5:英特爾(Intel)
英特爾公司(IntelCorporation)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工程技術部和銷售部以及6個芯片制造工廠位于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英特爾的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Noyce,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注冊。不得已,他們采取了“IntegratedElectronics(集成電子)”兩個單詞的縮寫為公司名稱。現任CEO是BrianKrzanich。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擘。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筑模塊,包括微處理器、芯片組、板卡、系統及軟件等。這些產品為標準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制造出先進的計算機。英特爾公司致力于在客戶機、服務器、網絡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筑模塊。
具體研究領域包括音頻/視頻信號處理和基于PC的相關應用,以及可以推動未來微結構和下一代處理器設計的高級編譯技術和運行時刻系統研究。另外還有英特爾中國軟件實驗室、英特爾架構開發實驗室、英特爾互聯網交換架構實驗室、英特爾無線技術開發中心。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針對IA-64位編譯器進行了共同研究開發,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英特爾公司于1968年由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和安迪·格魯夫創建于美國硅谷,經過近40年的發展,英特爾公司在芯片創新、技術開發、產品與平臺等領域奠定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并始終引領著相關行業的技術產品創新及產業與市場的發展。
英特爾為計算機工業提供關鍵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處理器、芯片組、板卡、系統及軟件等,這些產品是標準計算機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特爾一直堅守“創新”理念,根據市場和產業趨勢變化不斷自我調整。從微米到納米制程,從4位到64位微處理器,從奔騰®到酷睿TM,從硅技術、微架構到芯片與平臺創新,英特爾不間斷地為行業注入新鮮活力,并聯合產業合作伙伴開發創新產品,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從而為世界各地的用戶帶來更加精彩的體驗。
英特爾公司設有多個運營部門:數字企業事業部、移動事業部、數字家庭事業部、數字醫療事業部和渠道平臺事業部。2006年,英特爾全球年收入達到354億美元。
在1999年的時候英特爾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億美元,最高峰為5090億美元,相當于今天2012年的7025億美元
2014年4月9日,英特爾公司將關閉旗下位于哥斯達黎加的組裝和測試工廠,并裁減1500名員工。
英特爾收購事件
收購GPU公司
北京時間11月21日下午消息,據美國IT網站Dailytech報道,英特爾與CreativeTechnology已達成協議,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后者的英國子公司ZiiLabs,同時獲得ZiiLabs的高性能圖形處理器(GPU)芯片技術授權。
據悉,英特爾支付給ZiiLabs的5000萬美元,其中有2000萬美元用于購買后者的GPU授權,剩下的3000萬美元用于吸收ZiiLabs的工程師資源和其它資產。
Creative公司CEO沈望傅(SimWongHoo,音譯)表示:“由于下一代高級媒體處理器的開發在進入28納米及更先進的制程后會更加復雜和昂貴,我們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模式,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及客戶一起持續推進產品創新。”
沈望傅補充道:“通過與英特爾的交易,我們獲得了更高的靈活性,具備了與多家半導體公司在先進設計和工藝技術方面協同發展的能力。這有利于我們在長期的產品規劃和發展過程中降低風險。”
據悉,英特爾與Creative之間的交易事宜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之后Creative將把業務重心放在該公司核心的音頻產品領域。
購買電視內容
2013年6月8日,英特爾正就購買內容一事同媒體公司談判。愿意提供比傳統有線電視廠商高出75%的購買價格,目前尚未有任何具體的交易達成。
在2013英特爾商用平板行業解決方案論壇上,廣安門中醫院計算機中心主任、教授張紅,對醫院移動醫療部署情況進行了介紹。
英特爾(中國)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數字醫療中國區經理黃慶春表示:“英特爾與合作伙伴攜手,充分了解了用戶的需求,為各個診療環節提供了適應需求的終端及應用。我們提供的基于Windows8和安卓平臺的移動設備,配有一維碼和二維碼的掃描、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等配套設備,并盡量將應用程序設計得更加智能和簡單,從而為護士查房、煎藥過程、醫療廢品的管理等應用提供了便捷的統一的應用體驗。”
投資Cloudera
2014年4月1日,英特爾以7.4億美元收購Cloudera的18%股份。
與競爭對手HortonWorks和Pivotal類似,Cloudera專注于幫助企業用戶通過開源軟件系統Hadoop管理數據。Hadoop能分類及分析來自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大量信息,即大數據。
No.4:美光科技(Micron)
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y,以下簡稱美光科技)位于美國愛德荷州首府波伊西市,于1978年由WardParkinson、JoeParkinson、DennisWilson和DougPitman創立,1981年成立自有晶圓制造廠。
美光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制造商之一,其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閃存和CMOS影像傳感器。美光科技先進的產品廣泛應用于移動、計算機、服務、汽車、網絡、安防、工業、消費類以及醫療等領域,為客戶在這些多樣化的終端應用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1990年代初期,美光科技成立MicronComputers(美光電腦)子公司來制造個人電腦,該公司即后來的MicronElectronics(美光電子)。美光1998年亦并購了Rendition公司來制造3D加速芯片。2002年美光卷入了內存價格操縱丑聞。美光于2007年3月21日首次在中國西安成立了工廠,主要生產DRAM和NAND快閃存儲器。
美光收購爾必達
收購背景
美國半導體廠商美光科技2012年7月2日宣布,將以25億美元收購日本芯片制造商爾必達。
分析師表示,一旦美光科技接管了已經破產的爾必達,對其運營環節進行簡化,那么DRAM存儲芯片的供應和價格都會趨于穩定,整個行業都將從中受益。
市場研究公司SanfordBernstein分析師馬克·紐曼((MarkNewman)在美光科技宣布這一交易后寫道:“從長期來看,隨著DRAM存儲芯片行業的兼并,我們預計市場供應會趨于合理,對于幸存下來的存儲芯片廠商而言,他們的利潤會更高、更穩定。”
在收購爾必達以后,按營收計算,美光科技將取代海力士成為全球第二大DRAM存儲芯片廠商,僅次于三星電子。DRAM存儲芯片被普遍使用于PC和移動設備中。雖然臺灣也有多家DRAM存儲芯片廠商,但由于他們規模較小,這個市場將逐漸被三星電子、美光科技和海力士所主導。
價格趨穩
這筆交易恰逢眾多DRAM存儲芯片廠商正竭力擺脫虧損之際。由于價格疲軟,許多DRAM存儲芯片廠商都出現了虧損,由于他們不斷增強產能以提升或維持市場份額,這一市場已成為少數幾家極具競爭力的廠商的天下。隨著PC用DRAM存儲芯片近年來高度商品化,價格不見起色,許多廠商難以獲利。
作為日本唯一的一家DRAM存儲芯片廠商,爾必達由于產品價格下滑,日元升值擠壓了其海外利潤,被迫在今年二月晚些時候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在爾必達申請破產保護后不久,市場普遍預計DRAM存儲芯片的全球供應可能會趨緊,導致它的價格開始回升。
市場研究機構IHSiSuppli分析師麥克·霍華德(MikeHoward)在一份報告中稱:“DRAM存儲芯片市場的兼并潮由爾必達的破產所點燃,而美光科技收購爾必達則會加快這種趨勢,這將使得DRAM存儲芯片價格會更加穩定。”IHSiSuppli預計,由于芯片價格更加穩定,全球DRAM行業整體營收有望增長3。3%,達到305億美元,而去年則是營收暴跌25%。
生產轉型
紐曼認為,美光科技估計會對爾必達的部分DRAM存儲芯片生產設施進行改造,令其轉而生產NAND閃存芯片,同時還將關停爾必達效率最低的一些工廠。他說,這一過程將導致DRAM存儲芯片供大于求的狀況得到進一步緩解。DRAM和NAND是兩種不同的存儲芯片,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均會用到這兩種存儲芯片。
美光科技CEO馬克·德肯(MarkDurcan)拒絕透露有關如何改造爾必達DRAM工廠的細節,但他說美光科技的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市場需求問題。盡管外界普遍預計美光科技的全球市場份額增加以后,會對競爭對手三星電子和海力士構成更大的威脅,不過分析師認為這兩家韓國公司也已經做好準備,可以從行業兼并和芯片價格趨穩的趨勢中獲益。
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均拒絕對有關美光科技收購爾必達是否會對他們的業務造成影響發表評論。
獲益有限
相比之下,當前市場掀起的兼并潮將令華亞科技、南亞科技、華邦電子等臺灣DRAM存儲芯片廠商面臨更大的挑戰。華亞科技是美光科技與南亞科技成立了合資公司。分析師表示,由于臺灣DRAM存儲芯片廠商在與規模更大的韓國競爭對手較量中不占絲毫優勢,估計臺灣DRAM存儲芯片行業的兼并活動會在未來幾年加劇。
臺灣富邦證券公司分析師威廉姆·王(WilliamWong)說,盡管DRAM價格趨穩對臺灣廠商也是一個利好消息,但由于在技術與市場份額兩方面遠遠落后于三星電子和海力士等競爭對手,他們從大環境改善中獲益的能力將大大受限。
華亞科技和南亞科技均拒絕對他們的競爭環境或兼并的可能性發表評論,而華邦電子也暫未就此置評。
No.3:SK海力士半導體(SKHynix)
海力士為原來的現代內存,2001年更名為海力士。2012年更名SKhynix。
海力士半導體在1983年以現代電子產業有限公司成立,在1996年正式在韓國上市,1999年收購LG半導體,2001年將公司名稱改為(株)海力士半導體,從現代集團分離出來。2004年10月將系統IC業務出售給花旗集團,成為專業的存儲器制造商。2012年2月,韓國第三大財閥SK集團宣布收購海力士21.05%的股份從而入主這家內存大廠。
市場地位
在韓國有4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和一條12英寸生產線,在美國俄勒岡州有一條8英寸生產線。2004年及2005年全球DRAM市場占有率處于第二位,中國市場占有率處于第一位.在世界各地有銷售法人和辦事處,共有員工15000人.海力士(Hynix)半導體作為無形的基礎設施,通過半導體,竭盡全力為客戶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海力士半導體致力生產以DRAM和NANDFlash為主的半導體產品。
市場前景
海力士半導體以超卓的技術和持續不斷的研究投資為基礎,每年都在開辟已步入納米級超微細技術領域的半導體技術的嶄新領域。另外,海力士半導體不僅標榜行業最高水平的投資效率,2006年更創下半導體行業世界第七位,步入純利潤2萬億韓元的集團等,正在展現意義非凡的增長勢力。海力士半導體不僅作為給國家經濟注入新鮮血液的發展動力,完成其使命,同時不斷追求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相生經營。海力士半導體為發展成為令顧客和股東滿意的先導企業,將盡心盡責,全力以赴。
相關事件
2013年9月4日下午3點半左右,無錫新區海力士公司的生產車間發生氣體泄漏,引發車間屋頂排氣管洗滌塔管道的保護層著火。無錫消防200多名官兵趕至現場撲救,截至當日18點,明火已全部撲滅。從車間疏散出人員中,1人受輕微外傷,另有10余人去醫院進行呼吸道檢查,均無大礙。火災發生后,無錫市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市政府和無錫新區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滅火救援,市環保部門迅速組織對企業周邊環境、空氣質量情況進行檢測。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
2013年9月初發生在無錫新區SK海力士的一場大火已經過去了幾個月,這場大火盡管沒有人員傷亡,但其影響卻很大,比如在國內芯片市場和保險市場方面。
有險企人士向記者透露,SK海力士大火報損約10億美元,保險業估損將達9億美元,這將是國內最大的一筆保險賠案。
據此前報道,SK海力士5家承保公司中各自的份額分別為:現代保險占比50%,人保財險占比35%,大地保險、太平洋產險、樂愛金財險各占5%。
上述險企人士進一步介紹稱,該案件各家保險公司基本上都辦理了再保險,主要涉及的再保險公司包括:韓國再保險、瑞士再保險、慕尼黑再保險等,而這個案例會影響到直保和再保險財險公司的承保利潤,同時也將會導致半導體行業來年費率以及再保險費率的上漲。
SK海力士大火的首席承保人是韓國現代財險,國內的人保財險和太平洋產險等13家公司都險都參與其中。SK海力士火災的最終賠付金額已確認在9億美元,這是國內保險史上的最大一筆理賠案。江蘇省保監局保險財產保險監管處處長王雷介紹,現在的進展情況是正在運行之中,已經預付了大約3億美金。13家大型保險公司都在為這起火災承擔賠付,這也將推高今年企業財產險的相關保費。
No.2:東芝電子(Toshiba)
東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隸屬于三井集團旗下。東芝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制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并而成;從1875年開創至今,已經走過了133年的漫長歷程。
在民用方面:東芝從一家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東芝已成功地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在軍用方面:東芝從二戰至今依然是負責為日本生產各類坦克、機槍、導彈大炮。
2000年,東芝半導體的銷售額繼INTEL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筆記本電腦的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至2000年底,IT產值在東芝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4%。
東芝是由兩家日本公司于1939年合并成的。
兩家公司中第一個成立的是田中制造所,那是日本國內第一家電報設備制造公司;是由田中久重于1875年創立的。在1904年公司更名為芝浦制作所。在20世紀初期,公司以供應日本國內的重型機電制造為主業;在明治維新之后,公司更躍升為世界的工業大廠之一。
第二家公司原名白熱舎,創立于1890年是日本第一家制作白熱電燈泡臺燈的公司。這家公司之后有生產各種不同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于1899年易名為東京電器。
在1939年東京電器與芝浦制作所正式合并成為東京芝浦電器株式會社。新名字分別為兩家公司的開頭字。而其英文名也是依照日語的拼音合并而來;To代表日語東的發音,Shiba代表芝的發音。不過公司一直到了1984年才正式開始使用“東芝株式會社"這個新品牌名稱,并開始向泰國和中國出口。
東芝發展歷程
東芝通過收購其他公司快速擴張,在40-50年代東芝購買許多重型機械的制造商與工業相關的公司。不過在70年代后東芝開始成立子公司,將收購的公司與核心產業分開。這些子公司包括:東芝EMI(1960年)、東芝電子設備(1974年)、東芝化學(1974年)、東芝照明科技(1989年)、東芝美國資訊系統(1989年)以及東芝搬運裝置(1999年)。
東芝在許多產品上都是日本首家制造出的廠商,例如:雷達(1942年)、晶體管電視與微波爐(1959年)、彩色影像電話(1971年)、日文字處理器(1978年)、筆記型電腦(1985年)、DVD(1995年)、HDDVD(2005年)。
在1987年,東芝被指控違法販售螺旋槳予蘇聯軍方,供應其制作非常安靜的潛水艇。這項交易違反冷戰時期的CoCom協議。美國和日本的關系也因此事而受挫。最后東芝的兩名資深經理人被起訴逮捕,而東芝也遭受兩國的罰款制裁。
在2001年東芝與Orion電子簽約,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影像相關電子產品的代工廠與元件供應商。東芝請他們代為制造消費性的電視及錄放影機產品;以應付北美市場的需求。
在2004年12月,東芝宣布停止生產傳統的映像管電視。在2006年東芝結束等離子電視的生產。Orion身為東芝的最大代工廠,順勢接手東芝的映像管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技術規格,改以自有品牌(Orion)販售。東芝為了強化未來在數位薄型化電視上的競爭力,他們已經在SED顯像技術上投入可觀的經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東芝是三井財閥的成員之一。今天的東芝則是屬于三井系列(松散的集團組織),東芝與系列中的企業保有優先的合作關系,例如說三井銀行。不過相較于三菱集團中公司的緊密聯系,東芝與三井系列中另一大企業-豐田汽車卻保有相當的自由。
東芝液晶電視
在2005年7月BNFL決定將西屋出售,預估售價達18億美金。這一個出售方案引起許多廠商的關注,包括東芝、奇異電器以及三菱重工。最后結果是東芝在2006年1月以50億美金買下西屋。這一項出售案引起多方的討論;許多專家認為在世界能源需求持續增加之時,尤其像中國、美國及英國等大國都預期會加碼核能發電的投資,BNFL卻將全球最大的核子反應爐制造商賣出,他們認為出售西屋非明智之舉。
東芝是世界上芯片制造商中的重要成員。在80年代東芝與NEC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制造商。自90年代至今東芝一直是世界排名前5的芯片廠。在2008年東芝排名第3,僅次于英特爾和三星,但排在德州儀器和意法之前。
No.1:三星電子(Samsung)
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作為韓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是韓國規模最大的企業,同時也是三星集團子公司中規模最大且在國際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該公司在全世界共65個國家擁有生產和銷售法人網絡,員工數多達157,000人,2009年超越惠普(HP)躍升為世界最大的IT企業,其中LCDTV、LEDTV和半導體等產品的銷售額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國際市場上,三星電子生產的LEDTV及各種電視產品、GalaxyS系列手機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不僅如此,三星電子的存儲器半導體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種電子產品。
三星電子在電視領域創造的佳績可謂是獨一無二的,截至2009年,連續四年保持電視銷售量第一的地位,2010年度若無特殊情況,將連續5年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據業界人士分析,三星電子之所以能夠長期捍衛榜首的地位,正是得益于產品的性能、設計以及尺寸等要素,企業不斷追求創新,推出引導時代潮流的新產品。
此外,三星電子在智能手機領域的代表性產品-GalaxyS(i9000)在國際手機市場始終緊隨iPhone之后,成為與iPhone抗衡的一匹黑馬。與此同時,三星電子繼智能手機之后即將推出平板計算機(TabletPC)-GalaxyTab,而該產品與蘋果公司的iPad將展開何種激烈的較量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三星集團第二任會長李健熙始終強調‘危機’二字,他于2010年3月重歸企業經營舞臺時曾表示,三星電子的未來無法預測,在未來十年內,企業的大部分代表性產品將成為過去,因此需要從零做起。
半導體可謂是打造三星的一等功臣,三星電子的半導體發展史是企業的冒險挑戰精神、董事會的決策、快速的掌握技術能力以及把握市場動向的敏銳洞察力融匯于一體的結果。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不顧公司眾人反對,毅然決然地于1983年在日本東京正式開始進軍半導體行業。對此他曾經表示,三星符合韓國缺乏資源的自然條件,只有開發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實現企業的第二次飛躍。
在此后的10個月內,三星電子在世界上第三個推出64KDRAM,這在國內外經濟界引起強烈反響。然而,日后由于半導體價格暴跌,企業在事業之初陷入困境。盡管如此,三星的存儲器半導體依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率先開發成功64MDRAM,終于在世界上確保了最強的技術實力;1993年如愿以償地榮登存儲器半導體世界第一的寶座。此后于1994年和1996年連續開發成功256M和1GDRAM,這同樣擁有‘世界最先開發’的榮耀,這樣,半導體逐漸成為韓國具有代表性的產業。2002年NANDFlash位居世界榜首;2006年與2007年分別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50納米級DRAM和30納米級NAND等,三星電子在存儲器領域的占有率超過30%,成為業界的強者。
三星電子在2010年度依然保持著領先于世界的記錄,諸如最先進行30納米級DRAM的批量生產、從7月份開始批量生產30納米級4GbDDR3(DoubleDataRate3)DRAM。30納米只相當于發絲1/4的厚度,30納米級DRAM與現有40納米級DRAM相比,可提高60%的生產效率;成本競爭力相當于50~60納米級DRAM的2倍以上;此外,耗電量與50納米級DRAM相比最多可減少65%以上。
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相關資料顯示,DRAM發展勢頭良好,在2010年第二季度DRAM排名中,三星電子始終保持先導地位。Gartner在報告中稱,三星電子的市場占有率超過35%,這更加鞏固了其在市場上的地位。
三星電子2010年度半導體投資規模達11兆韓元,特別是將存儲器半導體設施投資由當初計劃的5兆5000億韓元增加至9兆韓元。從中可以看出,三星電子在2010年將繼續確保其在上述領域世界最大供給商的地位。
另一方面,市場調查機構ICInsights預計,三星電子于2014年有望超越英特爾,躍升為半導體行業榜首。1999~2009年,三星電子的年均增長率(CAGR)為13.5%,而英特爾為3.4%,以此為依據,預計2014年三星電子的銷售額將超過英特爾。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鑄造(foundry)領域,三星電子在該領域尚未揚名,2010年是三星電子進軍鑄造領域第五個年頭。